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流量隱退,數據登場,民營銀行到底怎麼了?

流量隱退,數據登場,民營銀行到底怎麼了?

四年前,民營銀行曾一時風光無兩;四年過去,民營銀行的發展卻不似理想般順暢。審慎政策、同業競爭、吸儲難度大......民營銀行這條「鯰魚」在銀行業的「魚群」中顯示出缺氧的疲態。不過可以看到,鯰魚正在數據能力上尋求突破。

文/王逸凡 億歐專欄作者

2015年5月,浙江網商銀行獲浙江銀監局正式批複開業,至此,我國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全部拿到開業「通行證」。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7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

四年前,民營銀行曾一時風光無兩,政策上將其視作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競爭態勢、豐富我國金融體系的新興力量,業界認為其裹挾互聯網技術和民間資本的力量將倒逼大型銀行改革。

四年過去,民營銀行的發展卻不似理想般順暢。

政策上,「一行一店」的要求和審慎監管的基調,使得民營銀行在展業上受到地域限制,吸收存款持續承壓;而在業內,民營銀行與傳統銀行機構的合作亦摩擦重重,多家銀行紛紛下調在第三方平台的快捷支付額度,或者中止第三方代扣的功能。民營銀行這條「鯰魚」並沒能在銀行業的「魚群」中攪動起很大波瀾;相反,鯰魚自身卻顯示出「缺氧」的疲態。

「缺氧」的狀態從兩家民營銀行的年報中可見一斑。

4月30日,浙江網商銀行和四川新網銀行發布了2018年財報,報告顯示,網商銀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2.8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6.71億元;而新網銀行2018年的營收為13.35億元,凈利潤由虧轉盈為3.68億元。縱觀整個銀行業,兩家銀行的營收和凈利規模均較小。且不說與國有大行「宇宙級」的規模相比,就城商行來看,西安銀行上市首年實現營收59.76億元,而凈利潤則有23.65億元。實際上,就算是民營銀行中「一騎絕塵」的大哥——微眾銀行,從2017年財報看(尚未發布2018年財報),其營收為67.48億元,凈利潤為14.48億元,營收和凈利較之傳統銀行仍較小。

不過可以看到,網商銀行的凈利潤在2018年實現了高速增長,且這一增速在同業中遙遙領先,這還是在營收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實現的增長,可以推斷網商銀行的經營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並不薄弱。

凈利高速增長的背後一部分也是因為基數較小,並且這一情況短期內不會改變。3月5日,網商銀行迎來人事大變動,在阿里內部花名為「孫權」的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接替井賢棟任網商銀行董事長,網商銀行副行長金曉龍接替黃浩升任網商銀行行長。2018年財報發布後,金曉龍就表示:「如果說在利潤幾乎墊底的情況下,還要做這件事是傻子,那我們就是要繼續當一家『傻子銀行』,我們的目標本來就是做服務小微企業最多但利潤最少的銀行。」

17家民營銀行各有其展業特點,例如微眾銀行更針對C端用戶的消費信貸,網商銀行聚焦小微企業貸款,中關村銀行則主要為科創企業貸款融資。看起來,這些定位聚焦的都是傳統銀行難以觸達的領域和不擅長的業務,但是這些差異化戰略在現實中的效果卻打了折扣。

從民營銀行自身看,主攻個人消費信貸的銀行要比聚焦B端小微企業貸的銀行營收更多,利潤也更多,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對比便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如果只注重發展消費信貸,民營銀行的「銀行」屬性某種程度則被「浪費」,與消費金融公司無異,「與傳統銀行差異化經營」的初衷也被改變。

而從同業來看,傳統銀行的反應雖慢,但只要開始轉型,其深厚的資金、人力、網點和智力基礎便開始發揮優勢。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我國,用戶對銀行機構有著天然的強信任度,這是民營銀行無法比擬的。

「信任度」的問題還體現在民營銀行的吸儲能力上。展業地域限制、線下網點限制、儲戶信任度是民營銀行吸儲的三大障礙,從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的財報來看,同業存款依然是其重要的資金來源。新網銀行的同業存款佔比為55.8%,網商銀行的這一比例為39.1%,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算上拆入資金一項,則網商銀行的同業資金佔比為40.2%。

對於純線上運營的民營銀行,這一問題實際上也反映著技術落地和流量轉化的現實窘境。提到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務改革,「線上獲客以降低成本」總作為「典型」被屢次提及;然而背靠互聯網巨頭的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現實卻揭示,金融科技可以延伸銀行業務的觸達渠道,但是在轉化用戶、深耕用戶層面仍存較大發展空間。

或許從一開始,人們就先入為主地認為流量勢必帶來數據。但是,當技術真正落實到為業務服務時,我們才發現數據的質量和我們處理數據的能力遠不及設定的理想。這或許也是新網銀行COO劉波在2019年數字普惠金融國際高峰論壇上說「螞蟻很好,但是學不了」的原因。他認為,當前流量越來越貴,而能做預售性產品的只有騰訊和螞蟻,因為他們掌握全流程的數據。

一種觀點認為,to C才需要流量,而to B並不需要。不難理解,企業是基於自身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尋求服務,具有明顯「導向性」的流量並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另一方面,to C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導流,有價值的是剝去流量外衣後露出的核心數據,騰訊與螞蟻依靠的正是基於自身社交生態和電商、支付生態而積累的數據。某種程度上,流量是「粗糙的數據」。

可以看到的是,民營銀行的一個轉變就是不再盲目追求流量,而是真正運用數據助力技術落地。劉波還在論壇上提到,新網銀行目前運用大數據提升風控水平,主要是建立反欺詐評估和信用風險評估這兩個體系。隨之而來的是新網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下降,財報顯示,新網銀行2018年不良率僅為0.39%,撥備覆蓋率高達693.03%,遠超同業平均水平。據劉波介紹,新網銀行已連續三年保持不良率在1%以下。

網商銀行的財報還顯示,網商銀行開始注重對「政務數據」的獲取和挖掘,通過與省、市稅務局的銀稅合作,根據小企業的納稅信用推出稅務類貸款;與各級政府開展「普惠金融 智慧縣域」合作,結合政府行政與公共服務數據,建立區域專屬授信模型,為農戶提供無抵押擔保的信用貸款。

民營銀行這條「鯰魚」雖然在「魚群」中被擠佔得缺氧,但仍在奮力躍動。對數據獲取、分析、處理、存儲能力的提升或許就是突破口;流量固然重要,但流量包裹的數據才是民營銀行長遠發展的核心資產,是互聯網巨頭髮揮技術優勢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貝店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高瓴、紅杉等
租租車獲啟明創投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打造全球自駕游生態圈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