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陝西發現隋朝古墓,出土一件女性飾物,再現萬國來朝盛世時光

陝西發現隋朝古墓,出土一件女性飾物,再現萬國來朝盛世時光

陝西發現隋朝古墓,出土一件女性飾物,再現萬國來朝盛世時光 | 文 三隻眼文齋

1957年的8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陝西西安玉祥門外,發掘了一處豎穴土坑古墓,墓室正中為一座精美的石棺槨,棺楟周圍放置著陶屋、陶灶、陶罐、陶井、陶牛及木馬、瓷器、鎮墓獸和陶俑等。移開棺蓋,只見裡面著金杯、銀杯、銀筷、銀調羹、玉環、骨梳、瑪瑙串、波斯銀幣、琥珀飾品、銅鏡等大量珍貴文物。讓人頗為驚奇的是,具有如此奢華的隨葬品的墓主,不是王侯將相、功勛貴戚,而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小女孩。

她的墓志銘中有這樣一句:「戒珠共明璫並曜」,可見其墓葬的規制極高,豪華程度不亞於王侯的墓葬。據出土文獻考證,這位九歲早夭的墓主名叫「李靜訓」,隋朝時期人,家世顯赫異常。她的曾祖父李賢為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祖父李崇為一代名將,替隋文帝楊堅打天下,戰功赫赫,官至上柱國;父親李敏深得隋煬帝寵幸;外祖母是有名的周皇太后楊麗華。「李靜訓」從小由外祖母養在宮中,集萬干寵愛於一身。

然而,「李靜訓」九歲時不幸染病夭折,悲痛萬分的周皇太后下令厚葬,這才有了前面墓穴中見到的情景。在眾多的隨葬珍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脖子上戴著的那條奢華的黃金項鏈。項鏈周徑43厘米,由28顆直徑1厘米的金質球形鏈珠組成,每個鏈珠均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小金環上又焊接小金珠一圈、大金珠5顆,鏈珠上再鑲嵌10顆珍珠;黃金項鏈正中嵌一顆凹雕鹿紋的青金石,鏈身上綴著紅寶石、水滴形火蛋白石、寶藍的青金石等價值萬金的珍寶。

這件金項鏈無論是製作工藝、造型設計還是裝飾特徵,都充滿濃郁的異域風格,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是一件來自異國的女性飾物。從製作工藝上來說,這件項鏈的鏈珠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即國外學者認為的「12面珠」,曾多次現身於越南南部和巴基斯坦的出土文物中。這種金珠技術最早出現在公元前4世紀的烏爾第一王朝,可以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

從這件金項鏈鑲嵌的寶石來看,青金石的主要產地是阿富汗巴達克山地區,類似的裝飾性寶石在巴基斯坦就發現了3件,它採用的凹雕技法源於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項鏈正中垂掛水滴形裝飾的設計方式,在印度、阿富汘及中國新疆地區較為常見。北京大學杭侃教授認為整條項鏈的設計和工藝混合了羅馬和西亞的因素,暗示其可能製作於不同文化的交融地帶,也許是西亞或者是中亞西部。

而且,除了這件金項鏈外,「李靜訓」墓中還出土不少異域珍寶,一件裝飾風格與項鏈基本一致的金手鐲,可能也是來自中亞地區,也許來源於印度;一件金銀高足杯,屬於羅馬拜占庭傳統造型。墓葬中的金銀器和女性飾物可以說來自四面八方、來自於古代世界星羅棋布的不同地區,反映出自隋朝時期中國對外交流的廣泛程度,可以用「萬國來朝盛世時光」八個字來形容。

這些來自異域的珍寶,與李氏家族的社會地位和其在西北的經營是分不開的。也許是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也許是與西域商人交換所得,也許是來自皇家的賞賜。但不管怎樣,都真實地見證了東西方文化的早期碰撞,再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景和繁榮大國的盛世時光。這件小女孩的隨葬飾物,穿越1300年的時空,依然光彩奪目,堪稱舉世無雙的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威廉四世加冕儀式半途終止,原因跟寶石有關,伊麗莎白女王:同感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