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提出的三個退兵條件並不過分,崇禎為何寧可亡國也不答應?

李自成提出的三個退兵條件並不過分,崇禎為何寧可亡國也不答應?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明末清初,主要有三股力量在爭奪天下,其一是明朝,其二是滿清,其三是李自成的大順起義軍。滿清之所以能成為最後贏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計謀得當,坐山觀虎鬥,盡收漁翁之利,而悲催的崇禎帝和李自成則上演了兩敗俱傷的鷸蚌相爭。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明朝也曾有機會不做犧牲的鷸蚌,而做得利的漁翁,但是,崇禎帝卻主動放棄了。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已經兵臨北京城下,崇禎帝心知大勢已去。但就在勝敗已定時,崇禎帝卻意外收到一封來自李自成的「談判信」。

李自成的舉動很讓人費解,他明明可以一舉攻破紫禁城,推翻明朝,取而代之,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派投降太監杜勛攜密信代表自己與崇禎帝談判。

在這封信中,李自成向崇禎帝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割西北諸地給李自成;第二,昭告天下,封李自成為西北王;第三,出銀百萬兩,犒賞大順軍。

(出自《小腆紀年附考·卷四》,原文為: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謁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從《小腆紀年附考》的記載中不難看出,李自成的這封信,其實質是請求招安。因為,在向崇禎帝提出了上述三個條件的同時,李自成也許下了三個承諾:第一,只要你答應三個條件,我立刻撤軍退守到河南;第二,我願意出兵為朝廷平定其他農民起義軍;第三,我還可以出兵攻打遼藩後金軍,即滿清軍。

但與此同時,李自成還格外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出兵助戰可以,但我不奉詔覲見。

平心而論,李自成的這三個條件和三項許諾,其實對崇禎帝來說,也算是合情合理,利大於弊。畢竟,當時人家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的選已經非常不錯了,更何況,讓李自成去打滿清軍,無異於讓明朝的兩大對手相互殘殺,相互消耗,而崇禎皇帝既不用亡國,又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我們的崇禎皇帝偏偏放棄了選擇,也放棄了最後的機會。他看到李自成的信後大怒,破口大罵,誓死不從,然後跑到煤山上吊殉國了。大明就此滅亡。

從李自成請求招安,到崇禎拒絕招安,這兩個人的做法都非常令人匪夷所思。那麼,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先說李自成。

李自成請求招安,充分暴露了他胸無大志、小富即安的小民思想。同樣是出身社會底層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同樣是推翻了前朝建立了新政權,李自成之所以沒能像朱元璋一樣開創百年基業,正是因為他目光短淺,沒有擺脫小民思想。

李自成起義造反,最初並非想君臨天下、造福百姓,而只是為了盡享人世繁華。若能做個偏安一隅的諸侯王,他已經非常滿足了。真要讓他治理整個天下,他既沒有那個野心,也沒那個信心,更沒那個能力。所以,在眼看要成功之時,他卻只想要正統皇帝給他個合法身份,讓他能夠名正言順地回到西北老家,實現他狹隘的人生願望。這就是李自成。

再說崇禎帝。

崇禎帝拒絕李自成的條件,原因是多重的、複雜的。

原因一:

明成祖朱棣在臨終時曾有言:「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禮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這則祖訓後來演化為更為後世熟知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誠然,明朝雖然盛產昏君,但明朝的皇帝確實個個都骨頭硬、有氣節,崇禎皇帝更是如此。雖然當時的現實情況是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帝無路可逃,但是,畢竟李自成是反賊,而崇禎帝是君王,縱然是死,崇禎帝也決不願意向逆賊妥協,這是崇禎帝的內心底線,也是他拒絕李自成的主觀原因。

原因二:

從客觀上看,李自成提出的三個條件崇禎帝確實也是比較難做到。割西北、封西北王、犒賞百萬軍餉,這三個條件翻譯過來那不就是割地、賠款嗎?這明顯與明朝祖訓相悖。

更重要的是,崇禎皇帝在短時間內根本拿不出百萬軍餉。崇禎末年,明軍在前線之所以節節敗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軍餉不足,糧草不濟。為了解決軍餉問題,崇禎帝已經彈盡糧絕,最後不得不號召大臣捐款「助餉」,但結果卻是沒有一個大臣願意傾囊相助,以解國難,而那時崇禎帝需要的軍餉也不過是一百萬。同樣的一百萬,之前崇禎帝拿不出,此刻就更拿不出了。

原因三:

除了以上原因,李自成最後的補充條款(出兵助戰可以,但我不奉詔覲見)也讓崇禎帝疑慮重重。不願意奉詔覲見,就說明李自成並非誠心歸附,他實際上是想完全脫離明朝在西北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不覲見就是不對崇禎行君臣之禮。對於這一點,崇禎皇帝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如此一來,崇禎皇帝就不得不背負丟失國土的罪名,這對他來說,比死還羞辱。

總結:

縱然崇禎帝確實面臨如上諸多難處,但他當時的選擇仍然過於偏激。筆者認為,崇禎皇帝完全可以藉此機會與李自成談判,至於條件,可以重新制定嘛。割地不行,先封個西北王還是可以考慮的嘛,一百萬沒有,先給個三十萬嘛,只要你退兵,只要你去幫我打滿清軍,只要給我喘息的機會,只要還有博弈的可能,未嘗不可以一試。

追根究底,還是崇禎皇帝過於固執、過於硬氣,作為帝王,這既是讓他名垂青史的優點,同時也是讓他成為亡國之君的致命弱點。

參考資料:《明史》、《小腆紀年附考》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康熙才12歲,孝庄為何急於讓他大婚?孝庄的權謀之術遠勝慈禧
宋太祖趙匡胤離奇駕崩後,他僅存的兩個兒子為什麼也相繼暴亡了?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