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歸」就業也成難題,但「年收入不到10萬卻不後悔,能力有提升就值了

「海歸」就業也成難題,但「年收入不到10萬卻不後悔,能力有提升就值了

留學「燒錢」,回國就業年薪不足10萬元?最近,隨著畢業季臨近,一份某在線教育平台發布的《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微博等社交網路平台上引起熱議。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85.71萬人,有365.14萬人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其中,2018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這一數量為近十年之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製圖:李彤彤

201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再創新高,達834萬人。隨著國內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海外留學經歷逐漸普遍化,「海歸」身份似乎不再處於招聘鏈的頂端。4月底,這份走紅網路的調查報告指出,近三成「海歸」年薪低於10萬元,與期望薪資存在落差。同時,約三成認為工作完全未達預期。

本想出國「鍍金」,結果「未達預期」,這到底是真是假?記者通過調查海歸人才高度集聚的滬上就業市場發現,海歸的「就業光環」確實有所消褪,收入不及同齡本土畢業生的情況也不是個別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海歸」喪失了職業競爭力。

畢業時間錯位、沒有實習經歷

「跟不上趟」成求職短板

赴英留學一年,再回來找工作,從一開始,馬鑫就落後了。2018年11月中旬,拿到碩士學位回國,她已錯過秋招大潮。等到春招,崗位所剩無幾,學傳媒的她不得不拓寬選擇領域,營銷、銷售等崗位也都試過,投過70多份簡歷,參加十幾場面試,只應聘成功2個。半年過去,馬鑫無奈選擇留學中介提供的工作機會。

受畢業時間限制,求職這場戰役中,「海歸」只能「孤軍奮戰」。「本科時期的同學要麼還在讀研,要麼已經工作。」馬鑫說。更實際的是,這份「孤獨」背後是信息缺乏——沒有輔導員推薦招聘信息,沒法參加用人單位的校招宣講會,也沒法和周圍人交流面試經驗,馬鑫好似被困於圍城,在企業官網和招聘網站海投簡歷成了唯一出路,「可各路推薦的競聘者已夠企業篩選,我投的簡歷不一定能被看到。」

「入口」窄,想要進去的人卻不少。2017年6月,盛和在英國拿到金融碩士後回國,應聘面試時發現,崗位候選人中差不多一半有海外留學經歷。《報告》也表明,51%的「海歸」主修專業為商科,互聯網、金融、諮詢等高薪領域成為就業熱門選擇,擇業領域的集中進一步加大了就業難度。

崗位供不應求,可「海歸」素質不一定完全對口。「零實習」這塊「短板」成了盛和求職過程中繞不開的問題,「金融行業看重工作經驗,但大學時忙於做留學準備沒時間,國外找實習又很難。」語言障礙,政策限制,且學制短、學業重,眾多因素使得「海歸」很難像本土高校學生一樣,邊讀書邊實習。

另外,國內發展日新月異,營銷新思路、傳播新玩法層出不窮,這常令「海歸」覺得「跟不上趟」。比如,在面試中第一次被問到「企業應該如何運營短視頻APP」時,馬鑫一頭霧水,「出國前火熱的不是微信、微博嗎?抖音、快手崛起速度這麼快?」行業形勢變了,發展方向改了,經濟政策不一樣了,回國後,很多「海歸」得從頭學習,重新適應。

企業對本土畢業生的偏愛,張毅深有感觸。他即將從澳大利亞名校本科畢業,主修計算機科學專業,本以為可以輕鬆進入心儀的互聯網公司,沒想到,去年秋招,只有一家小公司給了面試機會。「群面環節,面試官明顯對就讀於本地大學的人更感興趣。我後來問到,他們甚至只是普通一本畢業的學生。」沒辦法,張毅只能選擇繼續赴澳讀研。

錯位的不只是工作能力,文化觀念也可能和國內環境發生衝撞,對「海歸」這一身份,「不接地氣」是不少用人單位所擔憂的。林錦在一家港資民營企業從事人事工作,她認為,需要接洽政府機關的崗位,或是得和當地人打交道的工作,本土高校的畢業生更具優勢。「即便面對的是公司內部的行政部門,『海歸』溝通時總不太順暢,可能是他們對這方面事務了解和接觸較少,沒形成習慣,也不懂方法。」

自我評價過高,是用人單位招聘時避開「海歸」的另一原因:這一方面意味著更高的薪資要求。根據林錦的經驗,「海歸」對薪資的預期平均比國內高校畢業生高出10%到20%,這讓不少亟需降低用人成本的中小企業「望而生畏」;還有就是更短的供職時間,非行業龍頭企業往往擔心,教育背景更好的「海歸」會以當下崗位為跳板,暫時就職是他們積累工作經驗以謀求更好職位的手段。

陳羽服務於一家外企,負責人事招聘,他發現,有的「海歸」容易產生被大材小用的想法。「去年8月進了一名『海歸』,美國名校碩士畢業,在海外有不到一年的工作經歷,面試表現很好,但入職第五個月轉正彙報時,就感覺他心態很浮躁。」不能踏實於本職工作,無法安心於基層工作,類似現象屢見不鮮。其實,陳羽認為,相較於教育背景,肯付出努力才是職業上升的關鍵因素。

在意禮節性細節、善主動表達

人才平均值高於本土學生

雖有「海歸」入職後表現不盡如人意,但陳羽認為,在人才質量這一呈「正態分布」的圖譜上,他們的平均值仍高於國內高校畢業生。

「郵件、電話或簡訊,無論哪種形式,給『海歸』發出通知後總能收到表達感謝的回復,這個細節國內的學生基本不會注意。」陳羽說,禮節性習慣雖是小事,卻能給人增加不少好感。

另外,「海歸」往往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有信心,能熟練且地道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使他們在面試的自我介紹和成果展示環節大放異彩。「國內學生經常等別人先開口,『海歸』能更大膽、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更堅定的職業選擇、更清晰的職業規劃,也是重要加分項。求職前,「海歸」曾經歷過很多次選擇——是否出國深造?主修哪個專業?是否回國發展?陳羽也有兩年留美經歷,「就個人體會,要做出決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一遍遍叩問自己的內心。」況且,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的留學費用使得每個決定都「價格不菲」。

「如果沒有這一年留學經歷,我不會入這行。」去年8月,顧欣拿到英國時尚傳媒專業碩士學位回國,現在剛入職一家時尚品牌公司不足三個月。兩年前,本科畢業,她的專業是國際政治。「從初中就開始看時尚雜誌,也喜歡看各種展覽,大學嘗試給時尚博主寫稿,想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又缺乏造型或創意方面的經驗。」國內相關專業大都要求很高專業度,大三時,顧欣決定靠出國留學轉行。

通過留學成功實現「轉型」的不只顧欣一人。王哲本科學的是材料科學,今年6月即將從美國材料科學、工程管理雙碩士畢業,從基礎科學轉向商科,入職一家互聯網公司,成為產品經理。她現在就讀的大學在互聯網行業聲譽頗高,這一教育背景不僅能幫她輕鬆闖過簡歷關,領域內豐富的校友資源還能幫上不少忙。

求職過程中,王哲目標明確且專一,直奔「產品經理」,實際上,她對這一崗位的認知從兩年前才逐步建立。「到美國留學的第一個學期,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在京東宣講會上我第一次知道還有這麼個崗位,之前參考本科同學找到的所謂好工作,我以為自己只能做諮詢、數據分析或商業分析等相關工作。」兩年留學,寫網頁,碼代碼,學習AI演算法,王哲漸漸發現,她不排斥和數字、代碼打交道,策略分析和用戶心理研究更是她擅長的領域。

找准就業方向,王哲的學習更加有的放矢,不僅深入汲取專業知識的養分,視野也進一步打開。「應聘AI產品經理時,從面試官那裡得到反饋,他們更青睞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學生。」王哲說,國內AI尚屬新技術、新概念,在她就讀的學校,AI已經「被說爛了」,領域發展更前沿更成熟。不可否認,這樣的大環境為她求職提供了更多機會。

在林錦供職的公司,捧「海歸」的風氣依舊盛行,「我也覺得奇怪,這是不是一種慣性?」每年3月,公司會分別於美國和英國開設海外校招專場;招聘季結束,新人中「海歸」的高比率是各招聘板塊拿來「炫耀」工作業績的數字;提供給「海歸」的薪資較國內畢業生上浮10%到20%。「同等能力水平情況下,國外某不知名高校畢業生和國內211高校畢業生,我們大多會選擇『海歸』。」林錦說,目前公司約40%的員工有海外留學背景。

林錦發現,這種「慣性」的形成並非毫無緣由,比如,除了個人能力,其連接的社會資源也是用人單位招人時會考慮的因素,而「海歸」的家庭背景一般更優:「去年有個英國『海歸』應聘融資崗,學校一般、能力一般,但我們還是留下了他,因為這是個需要和銀行、券商打交道的工作,而他的父母都在銀行工作。」

做喜歡的事、提升能力更重要

認清現狀剛畢業要求別太多

雖求職中遭遇諸多困境,但當被問及「是否後悔出國留學」時,多位受訪者都毫不猶豫地表示「不後悔」。

「我就是年薪不足10萬元的那三成。」顧欣笑著說,跟國內畢業、月薪輕鬆過萬的朋友相比,父母也曾埋怨送她出國成本高、回報低,「不過開心就好,畢竟自己喜歡」。「半路出家」進入時尚圈,當前薪資水平也和她回國前預期相差無幾,「剛畢業不能要求太多,要認清自己的現狀。」

在英國讀書一年,老師課堂傳授知識量有限,但認識的人、體驗的氛圍讓顧欣覺得不虛此行。線下活動推廣、買手店陳列、和朋友共同創立新品牌……回國後的半年待業期,還給了她在更多領域嘗試探索的機會。

「一年花掉的錢我工作十年也攢不下,出國前我就想到了。」馬鑫覺得,教育投資本就不該要求回本,自身能力有提升就是值得的。除了教育背景得到優化,在國外讀書沒有父母照拂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品質,「很獨立,面對困難時能更快調整好心態」。

投出20多份簡歷,拿到50%的面試通知,收穫5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王哲的求職成績單似乎足夠出色。「我碩士階段的學習完全是職業導向型,從申請學校開始就在為求職做準備。」2017年9月出國,當年秋招,她就參加了國內幾大互聯網公司在美國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去年暑假,為了更好了解國內用戶心理,她選擇回國實習,開始投遞簡歷;今年寒假,已有錄取通知書在手,想再給簡歷加點籌碼,她仍回國做了一個月短期實習;春招結束,她終於將滿意的職位收入囊中。

「希望自己無縫銜接就得抓緊時間。」王哲覺得,就業市場早已人滿為患,就業準備要趁早,留學「鍍金」的心理可能會耽誤「海歸」做進入職場的準備,這樣就會競爭不過國內畢業的學生。(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瑞幸咖啡成立一年多就上市,錢不夠「燒」還是市場機會更大?
與蘇東坡詩酒論年華,與李清照誤入藕花深,「中國詩詞大會」四季嘉賓酈波又出新書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