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乾隆帝絕對算清朝的「明星皇帝」,他藉助康熙、雍正兩朝打下的基礎,輕鬆享受了「康乾盛世」的榮華,其名氣在帝王中大得幾乎無人不曉。

在治國理政之外,乾隆帝不僅留下了六下江南、賦詩四萬首,自詡「武功十全」等諸多故事和傳說,連在位年限之久,也沒有誰能與其匹敵。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乾隆帝極愛好大喜功,自認為清朝在自己統治時期達到鼎盛,因此在講排場,奢華方面不願稍遜任何人。他耗巨資辦兩場「千叟宴」,成為名副其實的奢侈浪費大鱷。

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第一次舉行千叟宴,擺席八百桌,與宴者三千九百餘人;

乾隆六十一年,他宣布自己退位為太上皇,內禪禮成,即嘉慶元年,第二次舉辦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六十以上與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歲老民至以十數計,皆賜酒聯句。」

這所謂「千叟宴」,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發明創。清代最早舉辦千叟宴的是他爺爺康熙皇帝。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農曆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壽誕,他在暢春園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請從各地來京師為自己祝壽的老人。因赴宴者均為老者,故稱之「千叟」。康熙皇帝還在宴席上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帝一直視爺爺康熙為偶像,行為舉止處處效仿康熙帝。他不光下江南次數規模超過了康熙,就是舉辦千叟宴也比康熙更隆重,更盛大。

在清朝歷史上,千叟宴總共舉行過四次,其中康熙帝舉辦過兩次,乾隆帝舉辦了兩場。相比於爺爺康熙,乾隆皇帝的千叟宴真正叫上檔次,奢華的程度令人乍舌。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乾隆帝喜添五世元孫。乾隆帝龍心大悅,為表示皇恩浩蕩,下旨在乾清宮舉辦乾隆朝首場千叟宴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他規定,自宗室王貝勒以下,內外文武大臣官員、致仕大臣官員、受封文武官階;士農工商、外藩、蒙古王公、台吉、回部、西藏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鮮賀正陪臣之年過60者約有3000餘人,共聚一堂。

宴會當日,整個宮內觥籌交錯,熙熙攘攘。殿廊下布設50席,丹墀內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計800席之多。這些人中除了皇親國戚、前朝老臣,也有一些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叟。

席間,興緻極高得乾隆帝召一品大臣及90歲以上者至御前,親賜飲酒。又命皇子、皇孫、皇曾孫在殿內依次敬酒。賜予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禮物。

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百歲老人郭鍾岳倍受賞齎。據說已有141歲。乾隆帝和愛臣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當場作了一副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的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也正好141歲。

這場千叟宴體現的皇家氣派自是民間無法相比。不但有御廚精心製作的滿漢全席,連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費。在這難得的皇家豪宴上,老叟們爭先恐後,一邊嚷著感恩聖上「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一邊狼吞虎飲。據說當時暈倒、樂倒、撐倒、醉倒的人不在少數。

與康熙帝首場千叟宴的一千人蔘宴人數相比,乾隆帝的千叟宴的參宴人數超了兩倍多。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曆皇帝已是一個85歲的老人,為了不逾越祖父康熙在位61年的紀錄,他決定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第十五皇子顒琰(嘉慶帝)。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退位,晉陞為太上皇,但實際朝政還是他說了算。剛過去的乾隆六十年,農業大豐收,十月又普降瑞雪。俗語曰:「瑞雪兆豐年」,乾隆帝篤信來年又將會是個好光景,心中一樂,決定在皇極殿再搞一回千叟宴盛典。他吩咐群臣,此次千叟宴規模只能更大,不能縮減。

此時,乾隆帝又增添了一歲,成為86歲老翁。即便60歲的老人與他也有26歲的年齡差距,因此他提出,參宴老叟的年齡由60歲改為70歲以上。

嘉慶元年正月初四,禪位剛三天的乾隆太上皇,在寧壽宮皇極殿再次舉辦千叟宴。列名參席者等共計5000餘人,「儀率多由舊,而盛事實視前有加」。

史料記載,當時的席位安排如下:內外王公、貝勒貝子、台吉、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內,朝鮮、回部、西藏、暹羅、安南、廓爾喀等地區來客在殿廊下,三品大臣官員在丹陛甬路,四品以下有職官員在丹墀左右,其餘拜唐阿、護軍、馬甲、兵民、匠藝等均在寧壽門外。

皇子、皇孫、皇曾孫、元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敬酒,侍衛等給眾叟依次行酒,並承旨分賜食物。另加恩著賞百歲老人熊國沛、邱成龍等六品頂戴,其餘90歲以上者受七品頂戴。乾隆帝雖然有些老態龍鍾,但在酒宴上的精神頭仍豪邁不減當年。

宴會中,平時嚴厲的乾隆帝作為太上皇,充滿了溫情。他召請王公一品大臣與宴會中九十歲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親自賜給他們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行酒;皇宮侍衛負責給殿外的與宴者行酒。

當時參宴的106歲老人熊國沛和100歲老人邱成龍,被乾隆稱為「百歲壽民」、「昇平人瑞」,當場賞六品頂戴,以示太上皇恩寵之意。

這場空前絕後的千叟宴,所耗各類食材數量相當驚人,菜肴更是豐盛異常,僅從部分主副食清單就能知其一二:

一等桌供王公貴族、一二品大員進膳,其膳品為:火鍋兩個(銀制和錫制各一),豬肉片一品,煺羊肉片兩品,鹿尾燒鹿肉一盤,葷菜四盤,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烏木筋兩隻,另外還有肉絲燙飯。次等桌除去火鍋用銅製、菜少幾盤外,菜品種類不少,同樣豐盛。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有史料說,乾隆五十年的三千人千叟宴,曾耗費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兩,白糖三十六斤二兩,香油十斤,雞蛋一百斤,豬肉一千七百斤,菜雞、菜鴨各八百五十隻,肘子一千七百個及其他配料,另外單柴炭用了好幾千斤。而這次是五千多人的千叟宴,耗費可想而知。

應當說,乾隆帝的這一場千叟宴成了歷史上皇家宴的絕唱。

那麼舉辦一次這樣的宴會,究竟需花多少錢呢?

以乾隆帝舉行的第二次千叟宴為例分析:此次與宴人員達5900人,加上宴會後乾隆向與宴的臣民們頒發的各種賞賜,動用白銀要在一百萬兩以上。

有人就此做過換算:1766年乾隆朝廷的財政收入為4937萬兩白銀,一場千叟宴要花費了財政收入的2%以上。當時在乾隆中期的北京,1000斤大米的價格是14.18兩銀子。那麼,100萬兩銀子相當於7000多萬斤大米。

如果按今天普通大米價格每斤人民幣3元左右計算,100萬兩白銀相當於2.1億元。但在清朝,75%的錢都花在食物上,所以大米也算是奢侈品了,很多百姓是吃不起大米的,顯然這麼算不合適。也可以通過政府財政收入來感受一下100萬兩白銀的概念,我國2015年財政收入15萬億,一次千叟宴要花費財政收入的2%以上,那麼就相當於現在的3000億元···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從史料介紹中可知,除了這兩場千叟宴,乾隆皇帝此前還曾辦過「宗室宴」、「民族宴」。

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在豐澤園舉行盛大的宗室宴,人數達3000餘人,也是以老人居多,意在敘親情之誼。乾隆帝在平定新疆戰亂後,蒙古、維吾爾、回族等上層王公前來朝貢。乾隆帝即於避暑山莊之萬樹園中,設立能容千餘人的大黃幄殿,舉行了也足夠盛大的民族宴,款待來朝貢的各族王公,親自賜酒,以示無內外之別。

千叟宴花銷巨大,乾隆朝的萬壽節更是奢侈驚人。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五年、五十五年曾舉辦了七旬、八旬兩屆萬壽慶典。其中乾隆七十壽辰最為隆重。據史書記載,為了投乾隆所好,在前一年,以皇六子永珞和軍機大臣和珅為首的一班子臣便已在進貢器物和進貢數目上絞盡腦汁,大做文章,凡是貢品皆取「九九之義」。

單是其中無量壽佛就收到17963尊,共計銀兩287480兩。各省督撫進獻萬壽貢品絡繹不絕,當時朝鮮使臣記載,貢車多達3萬輛,還不包括人擔馬馱的。

說乾隆帝是奢侈大鱷並不過 看他兩辦千叟宴揮霍銀兩是多少

第二次千叟宴的結束後,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繼續掌控朝政三年,直到他駕崩。從象徵意義上來看,這場宴會更意味著乾隆時代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鬧中畫上了句號。

乾隆帝駕崩後,清王朝開始麻煩不斷,盜賊四起,起義頻發,朝廷與民間出現尖銳對立矛盾。因此,乾隆之後的幾代皇帝們,再無人也無心去辦類似風光萬千的千叟宴了。

有人曾疑問,在乾隆帝之前的雍正朝,為什麼雍正帝不辦千叟宴?大概的原因,一是雍正帝尚為沒到老年便突然死去;二來是雍正帝胤禛生性淡泊,目睹了其父晚年奢侈的危害。因此,他更願意出資興修建水利工程,發展農業生產。雍正年間,全國農田從735萬頃增至890萬頃,衛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得以疏通。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隸營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還修建了黃河、運河堤岸。可見,雍正算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據說,乾隆帝的孫子道光帝曾有意效仿他爺爺乾隆大擺一次皇家筵席,但受邀赴宴者只有區區十五位老臣,與乾隆帝的千叟宴相比,充其量算是個「十叟宴」,甚至抵頂不上民間富商家的家庭聚會。

但不論道光帝是國庫虧空沒錢,還是他執政低調,清朝從他那時起,墮落頹敗的速度已經不可遏止。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清廷寄望鎮壓武昌起義的陸軍大臣成了民國上將 蔭昌袁世凱啥關係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