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虧損282億,前景全國各行業最差,傳媒業能否爬出歷史低谷?

虧損282億,前景全國各行業最差,傳媒業能否爬出歷史低谷?

2018各行業凈利潤數據顯示,傳媒行業是唯一一個虧損的行業,共虧損282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73.76%。

截至4月底,A股上市公司的2018年業績披露基本完成。近日,21數據新聞實驗室根據年報整理的一份各行業營收數據引發熱議,其中最令人關注的話題之一是,2018各行業凈利潤數據顯示,傳媒行業是唯一一個虧損的行業,共虧損282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73.76%。

其中,天神娛樂(002354.SZ)、*ST富控(600634.SH)、華聞傳媒(000793.SZ)、樂視網(300104.SZ)等虧損額均在40億以上,虧損10億以上的傳媒上市公司高達26家。

政策收緊和計提商譽減值是虧損主因

傳媒業業績下滑明顯,其細分的影視、遊戲、廣電、紙媒、戶外廣告等領域的「慘淡」,在數據襯托下顯得格外刺眼。

以被冠以「虧損王」稱號的天神娛樂為例,其年報顯示,2018年全年,天神娛樂實現營業收入25.99億元,同比下降16.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51億元,同比下降803.52%。天神娛樂的財務狀況「慘不忍睹」,堪稱中國遊戲行業2018年整體環境變化的一個縮影。

受遊戲版號凍結、總量調控等政策因素影響,2018年行業新游數量上線受限,而已經上線的遊戲也受到嚴格監管,行業投資趨弱。可以說,2018年遊戲行業遭遇巨大打擊,也直接導致了多家上市遊戲公司在2018年的股價下跌。有數據顯示,遊戲板塊的估值已經從2015年120.3倍跌落至2018年的21.8倍。

除遊戲領域外,影視板塊公司的業績同樣不景氣。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5家影視類上市公司中,共有12家2018年凈利潤出現虧損,佔比接近一半。其中,虧損額最多的是華錄百納,報虧34.17億元;唐德影視、華誼兄弟則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娛樂行業監管政策逐漸收緊,盲目跨界併購現象被遏制,針對影視文化產業的投資逐漸減少,影視類上市公司現金流逐步緊縮。在此背景下,引人關注的天價片酬與偷稅漏稅行為被從嚴監管,許多作品延期拍攝製作,公司市值與項目受到打擊,影視行業迎來「至暗時刻」。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上市公司集中在2018年大額計提商譽。如華誼兄弟10.93億的虧損額中,商譽減值金額就佔到9.73億元;慈文傳媒凈利潤虧損10.84億元,旗下遊戲子公司贊成科技的商譽減值佔到了8.7億元;華錄百納、奧飛娛樂、ST中南、長城影視等公司均計提商譽減值。

值得一提的是,計提商譽減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會直接體現出公司利潤不佳;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此舉往往是為了化解商譽風險,便於釋放未來業績。這究竟是飲鴆止渴還是刮骨療傷?尚未可知。

市場環境惡化,無人獨善其身

上述數據,對於這些年言必及TMT的投資人來講不是什麼好消息。市場環境的持續惡化,藉由上市公司的年報反饋得比較直觀,但這份凜冬寒意並不由他們獨享。

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總計186.07億元,與去年一季度的202.19億元相比,縮水約16億元。小屏幕市場的不景氣,與影視行業整體的低迷、票價的上漲、觀影慾望的下降息息相關。「優愛騰」流媒體平台對用戶注意力的分流,導致電影院上座率進一步走低。中國電影評論家協會會長饒曙光表示,「口紅效應並沒有發生,相反逆口紅效應正在襲來並對市場提出新的挑戰。」

整個2018年,共有53家報紙停刊休刊,此外還有大量的報紙減量、縮版。根據《2018中國報業發展報告》披露的信息,「報業已越來越不具備市場化條件。」第一,紙媒廣告仍然保持慣性下滑局面,幅度在30%上下;第二,市場化媒體的發行危機加劇,且傳染到黨媒領域;第三,報紙的閱讀率持續下降,已經從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8年的25.6%。當然,真實有效的閱讀率可能更低。

廣電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去年,全國廣播電視服務業總收入6952.14億元,同比增長14.53%。除有線電視網路收入下滑外,廣告、新媒體業務和廣播電視節目銷售等均有所上升。最受關注的廣告收入一欄,廣播和電視均下降,挽回顏面的是網路媒體廣告,收入達491.88億元。傳統傳播渠道的廣告收入繼續下滑,但網路等新媒體廣告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

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梯媒和數字戶外媒體,日子就沒有以前好過了。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分眾傳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縮水七成,其將此歸結為中國廣告市場增速疲軟和公司大幅擴張電梯類媒體資源。事實上,來自互聯網資本的競爭壓力,恐怕才是最讓人焦慮的。對於這類媒體的境遇,一位分析人士形象地描述為:「看來沒有什麼是一勞永逸的。」

唱衰背後,傳媒業一直在逾越冬天

傳統媒體的衰落肉眼可見,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上市傳媒企業,短時間內也很難撕掉百億虧損的標籤。在數據新聞里,這個沒有經過細分的領域,儼然已經成為前景最差的行業。

但一片唱衰之下,真相往往難辨。廣電、報紙、電影、出版、戶外廣告、網路新媒體、文化產業等組合而成的信息傳播媒介,始終是人類進行生活與生產必不可少的要素。市場的低迷期,下滑已成既定事實,往上爬的動力卻從未湮滅。

通過對現狀的梳理,我們發現,傳媒行業迫切需要的四個因素莫過於:1、徹底的轉型;2、跨界跨行業的合作;3、快速見效的市場化運作;4、穩定的政策支持。

這也是目前業內正在發生的事情,譬如機構媒體的整合與融媒體改革,影視製作公司與互聯網巨頭的捆綁,通過大額計提商譽一次性化解商譽風險,影視製作與播出政策鬆綁及為主流媒體提供財政扶持等。

冷風還在吹,在用行動回暖和坐以待斃的選擇中,前者顯然更受歡迎。

儘管淘汰加速,發展放緩,消費需求被分散、被抑制,虧損的額度越來越令人悲觀,但傳媒作為一個行業,可能還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差勁。

或者說,傳媒業一向如此,從來都不安穩,也不安分,極易受政策影響,對整體市場環境和其它行業的依賴程度較高,至始至終面向一個喜新厭舊的消費者群體,基層從業者一貫很窮……

在時代起伏和社會變遷中迎難而上,是傳媒業亘古不變的主題。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傳媒行業一直在逾越一個又一個冬天,眼下,只是比過去又冷了一些,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

謝珍,張楠:《哪些行業最賺錢?增長最快?毛利率最高?8張圖速讀》;21數據新聞實驗室

林子:《影視業鍍金時代結束:25家影視概念股去年11家盈轉虧》;新京報

陳國權:《2018中國報業發展報告》;「報業轉型」公眾號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巴黎的火撲滅了,微博輿論場還沒完…
「買短乘長」惹眾怒,輿論回應須加強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