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與朱安沒有愛情,為何不和她離婚,讓她尋找自己的幸福?

魯迅與朱安沒有愛情,為何不和她離婚,讓她尋找自己的幸福?

1906年夏,正在日本進行文學活動的魯迅突然收到了數封家信,母親以病重為由在信中緊急催促他歸家,可是當魯迅火急火燎地趕至紹興老家後,才發現這不過是母親催婚的一場騙局,家裡為其擇選了一位典型的舊社會傳統女子朱安作為妻子,於是就這樣,兩個素未謀面的年輕人把一生糾結到了一起。

眾多周知,魯迅與朱安之間沒有愛情,許廣平才是這位文學大師的溫柔歸宿。魯迅曾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既然如此,魯迅為何不與朱安和平分手,讓這個可憐的女人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與魯迅完婚後的朱安是不幸的,包辦婚姻的惡俗,使她徹底將人生交給了孤獨。儀式完成後的第二天,魯迅獨自去書房睡了覺;第三天,魯迅啟程返回了日本。此後,朱安在紹興老家一直服侍著魯迅母親整整十三個年頭,像「守活寡」一般,這對「形式夫妻」完全將婚姻過成了名義,毫無肌膚之親。

直至1947年,朱安悵然離世,身邊沒有一個人,她與魯迅的婚姻可以說完全是失敗的,那麼究竟是什麼信仰,支撐了這個柔弱的女子孤獨走過了41個年頭?魯迅又是因為什麼才沒有為愛放手?小解認為以下原因,或許能解釋這個現象。

一、舊社會的翩若驚鴻

按照舊社會的標準來看,朱安的確是一位賢良淑德的好妻子,可惜魯迅卻早已步入了新世紀,新舊思潮的碰撞,新老時代的交替,讓行駛在不同軌道的兩人擦肩而過。朱安五歲時,被母親和傭人強行按住裹了腳,或許從那一刻起,她的思想就被禁錮在了舊時期,她明白了:所有的女孩兒都要纏足,所有的女人都要有三從四德。

逆來順受,是朱安最真實的寫照。許廣平和魯迅雙雙出現在她面前,她無所謂;許廣平有了身孕,她難過但沒有怨恨;許廣平的孩子出生了,她視如己出,她說服自己孩子將來也會贍養她的。很顯然,朱安的性格與長期接受新潮事物的魯迅是不搭調的,他們並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二、個人的謹小慎微

雖然魯迅不愛朱安,但朱安卻深深愛著魯迅,忠誠於魯迅。1919年,魯迅在北京買下四合院,將母親與朱安接了過去。雖然看似終於「同居」了,但二人仍然形同陌路,平時也只有一日三餐時才有少得可憐的幾句對話。四合院里許廣平來來去去的身影,也讓朱安麻木了,她沒有覺得「大先生」哪裡做得不對,也沒有對許廣平有大的怨氣,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穿針做飯,脾氣和順,勤儉持家。

如果朱安能像沉百寶箱的杜十娘一般,怒髮衝冠,脾氣炸裂,那麼就必然不會再發生這麼多故事。可惜朱安她只是一個謹小慎微的弱女子,她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她悲慘的一生。

三、舊時代的人言可畏

魯迅也想過與朱安離婚,魯迅並不想始終吊著朱安,但是他最明白舊時代的可怕,他最清楚人言的可畏。在那個年代,女人離婚就意味著被夫家休,被休掉的女人不止會遭受人們的鄙夷和唾棄,她們接下來的人生也將因此而異常黯淡:無法再出嫁,結局只剩悲慘。

魯迅不是絕情的人,他雖然不愛朱安,但不能不顧及人情世故,朱安照顧了母親的後半生,他不能忘記這段恩情,但也只是把她當家人而已,並無其他。朱安因魯迅名留歷史,也因魯迅悲慘一生,這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誰把蒙古帝國帶入鼎盛?不是成吉思汗,也不是忽必烈
蒙古四大汗國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們與元朝是什麼關係?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