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基礎: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中藥基礎: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是執業藥師複習重點,同時各位中醫人也可以學習一下,鞏固知識,在工作中進步!

1、六味:甘、酸、咸、苦、辛、澀。藥物氣味由藥物中的五元所決定。土和水元生甘味;火和土元生酸味;火和水元生鹹味;水和風元生苦味;火和風元生辛味;土和風元生澀味。各藥味有其自己的功能。

①甘味功效稀、涼、鈍、軟,具有增強體力,補氣固本,榮潤膚色,開竅舒胸,生肌消渴,增生體溫,對老人小孩有補益作用,能醫治隆病、赤巴病,對消瘦、氣管炎、肺病有特效,如野牛肉、魚肉、綿羊肉、蜂蜜等有補虛作用。但除了陳青稞、乾燥地方產的肉以外,一般能誘發培根病。

②酸味功效潤、重、穩、溫,能生胃火,增強消化能力,能使油脂糜爛稀釋,還能順氣,能治培根病,其中余甘子還能治血病、赤巴病、熱症。用量過多,則會產生血液病、赤巴病等。

③鹹味功效潤、重、溫,能使身體堅實,有疏通作用,能治閉塞梗阻症,用於罨樊時則產生胃火,有保健作用,能治隆、培根病。除了黑鹽、光明鹽以外,服用過量,能引發赤巴病,也會誘發培根病、麻風、丹毒等許多疾病,引起頭髮脫落、體力減弱。

中藥基礎: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④苦味功效輕、糙、涼、銳、浮等。能開胃、驅蟲、止渴、解毒,醫治赤巴病、麻風、暈眩、瘟疫等疾病。用之過量,則會引起體力減弱,誘發隆病、培根病等,但大托葉雲實、寬筋藤都能治培根病和隆病。

⑤辛味功效溫、銳、膩、糙等,能醫治隆及培根病、脂肪增多症,去腐生肌,癒合傷口,使皮膚滋潤光澤。除了大蒜和蓽茇外,服用過量能引發赤巴病、隆病,導致胃液淤積、便秘、腹脹、心臟病、消瘦等。

⑥澀味功效涼、重、潤、浮等,能醫治血病、赤巴病、瘡癤、皮膚粗糖等。除了訶子、毛訶子外,一般對培根病和隆病有害,服用過量可引起脘腹脹滿、心臟疾病、勞傷虛損等。

①甘味藥物有甘草、葡萄、紅花、滑石、臘腸果、玉竹、黃精、白糖、蔗糖、蜂蜜、肉類、酥油類等。

②酸味藥物有石榴、沙棘果、木瓜、余甘子、柏子、五味子、乳酪、酒麴等。

③鹹味藥物有光明鹽、硇砂、角鹽、黑鹽、藏鹽、百秋石、土鹼等。

④苦味藥物有山豆根、藏茵陳、榜嗄、黃連、波棱瓜、止瀉木、麝香、苦膽、秦艽等。

中藥基礎: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⑤辛味藥物有胡椒、乾薑、蓽茇、鮮姜、阿魏、毛茛、天南星、蔥、蒜等。

⑥澀味藥物有檀香、訶子、毛訶子、毛瓣綠絨蒿、紅景天等。另外,冰片、大黃等許多藥物具有多種氣味,屬於混合型藥味的藥物。

三化味:服用藥物或食物後在體內經吸收是原來的藥物之味發生變化,甘、咸兩味轉化為甘味;酸味消化後仍為酸味;苦、辛、澀味轉化為苦味。消化後的甘、酸、苦三味謂之三化味。三化味中的甘味能醫治赤巴病和隆病,酸味能醫治隆病和培根病,苦味能治赤巴病和培根病。

2、八性:重、膩、涼、鈍、輕、糙、熱、銳。八性源於五元,其中土元偏盛藥物性能則重、膩;水元偏盛藥物性能則涼、鈍;火元偏盛藥物性能則熱、銳;風元偏盛藥物性能則輕、糙。重、膩兩性對治特性為輕、糙的隆病;涼、鈍兩性對治特性為熱、銳的赤巴病;輕、糙、熱、銳四性對治特性為重、柔、寒、鈍的培根病。

中藥基礎: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3、十七效:柔、重、溫、膩、穩、寒、鈍、涼、軟、稀、燥、干、熱、輕、銳、糙、浮。十七效源自五元,其中重、穩、溫、鈍、柔、膩六效源自五元中的土元,因為土元的屬性為重、穩、鈍、膩等;熱、銳、干、輕、燥五效源自火元,因為火元的屬性為熱、銳、干、輕、燥等;涼、稀、軟三效源自水元,因為水元的屬性為涼、稀、軟;寒、糙、浮三效源自風元,因為風元的屬性為寒、輕、糙、浮。藥效與疾病性質兩兩相對或相反,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如柔、重、溫、膩、穩五效可治隆病的糙、輕、涼、硬、細、浮等特性;寒、鈍、涼、軟稀、燥六效可治赤巴病的潤、銳。、熱、重、嗅、瀉、濕等特性;干、熱、輕、銳、燥、浮六效可治培根病的膩、重、鈍、柔、穩、黏等特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這幾類人,你們在服用感冒藥時,要謹慎!
執業中藥師考試這400個考點!真的很重要很常用,建議你收藏!

TAG:醫學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