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總拿別人的孩子做對比,可你敢和別人的父母比較嗎?

總拿別人的孩子做對比,可你敢和別人的父母比較嗎?

前天下午因為天氣很好我就帶著小傢伙下樓打算去超市逛逛順道買點晚上要吃的菜。出了單元門,在樓下碰到了一對母女。孩子看樣子應該是四五年級的樣子。正低著頭使勁的扯著自己的衣服。媽媽的嘴巴不聽的蠕動,遠了沒有聽清楚只是看著小女孩的樣子很傷心難過的樣子。距離近了我才聽清楚媽媽說了什麼,原來媽媽一直都是在嘟囔:我和你爸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蠢玩意兒,啊,我跟你爸拚命的掙錢努力的供著你,你就是這麼回報我的。你看看你同桌啊,吃的穿的哪裡比的上你,為什麼人家學習就比你好啊。這種場景似乎經常在生活中看到,各種傷人的話語從自己的至親之人嘴巴里吐出。之前我在小區也碰到過一對母女也是如此。

攀比,語言暴力從自己的至親之人口中吐露出,但是可怕的卻是至親之人的說法:"我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以後你就會知道我的良苦用心。"恨鐵不成鋼式的語言謾罵是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幟說是促進孩子上進,其實是通過否定和比較來激發孩子的反抗及發憤圖強,但是一次兩次的可以經常如此,不僅不會有效果還會激發孩子的痛苦,認定自己就是個廢材,自己就是不如人,否則為什麼摯愛的親人也如此說自己。就像之前看綜藝節目《少年說》里的一位女生對著母親大聲喊話:"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結果母親的回答卻是讓無數的人對此無語:"因為我是為了你好,如果我要是不打擊你,你就會飄了的。"我就是非常的納悶啊,什麼時候這父母用打擊教育這麼順手了呢?其實這種語言暴力看似不動刀槍,不費兵卒,但是其殺上來卻不亞於核武器,且傷人於無形,外表看似良好如初,但是其內在卻早已經是傷痕纍纍千瘡百孔。因為我們在語言暴力的籠罩下度過所以習以為常以至於後來我們也成為父母開始使用語言暴力。

而說起使用語言暴力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孩子達到我們預想的目標或者成為我們想讓孩子成為的那個人且因為與人對比形成偏差。就比如我在小區樓下碰見的那對母女,母親自覺自己對孩子付出已經是同齡人中做到最好的,而孩子的回報卻是如此的少。所以就會給孩子尋找一個對照物進行比對。但是我想問一下各位父母親,當你在孩子之間進行攀比的時候,覺得你的孩子如此的不爭氣,試問你有跟孩子的父母對比過嗎?難道教育孩子就是只要你付出了時間付出了金錢就可以等著孩子的回報了嗎?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過一位媽媽的親身經歷分享。上小學的女兒每次回家後都會跟媽媽分享一個同學的事迹。"媽媽我同學好厲害,我們的英語還在簡單對話呢,我同學居然已經可以自如的使用了。而且用英語演講大賽居然得了全校第一。好牛啊。""媽媽我同學居然讀過中外許多的名著啊。""媽媽,我同學的繪畫水平好高啊,人家又得獎了。""媽媽我同學居然去過中國無數的博物館美術館。"這位媽媽實在太過於好奇,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如此的優秀,自己家的孩子也是自己傾盡了無數的心血造就出來的,為什麼就是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如此之大呢。於是在一次家長會上,兩位媽媽坐在一起聊起來,問出為什麼你家的孩子就如此優秀。

結果就是那次的溝通讓這位媽媽看到了差距,原來優秀的孩子背後勢必有一對優秀的父母作支撐的。原來不是孩子之間的差距,而是父母之間的差距導致了孩子的差距。那位孩子之所以如此優秀,是因為從小父母就以身作則的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他們堅信你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就是什麼樣子的。事實也是如此,孩子還不到4歲時,就可以自己獨自閱讀。6歲時孩子就可以使用簡單英語與外國人溝通問路。而在這期間父母需要付出的心血有多少,相信各位父母自己心裡多清楚。這還不夠,每次孩子的假期都是被父母帶領著出去見識不同的博物館及美術館中度過。所以從小孩子就知道自己的夢想及以後要走的路是什麼,而父母就是那盞給孩子照亮未來夢想及走路時的那盞路燈。孩子雖然還是小學生,但是已經按照英國倫敦大學的入學資格在努力。父母在孩子面前從不玩手機,從不打擊使用語言暴力,有的只是以身作則,及努力上進的態度。

那位媽媽了解了那位優秀的孩子其背後家長的所作所為,在回想自己為人父母時的所作所為,突然非常的羞愧。因為當別人優秀的孩子父母在以身作則時,自己卻是在孩子學習時,自己拿著手機在旁邊玩,還美其名說是陪伴孩子學習。可是殊不知你那弔兒郎當不思進取的態度卻是深深的影響著你的孩子。當別人家的父母領著孩子一遍遍的開始閱讀時,你卻是帶著孩子在看電影。當別人家的父母在帶著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時,你卻是帶著孩子在逛超市。當別人優秀孩子的父母帶著孩子去確定夢想及未來的道路時,你在做什麼呢?你在抱怨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不上進。當優秀的孩子父母在努力的前進展示自己價值時,你在做什麼呢?你在追劇,刷朋友圈然後對孩子說你要完成父母的願望。試問父母這提供土壤的人都如此劣質,就不要抱怨你的孩子為什麼如此的不優秀了,說實話應該感恩的,如此劣質的土壤培育出的孩子還是如此的優秀。

所以當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努力不優秀時,先請看一下自己是否優秀。我相信如果父母以身作則為榜樣,那麼孩子同樣也是差不到哪裡去的。所以請不要對你的孩子語言暴力。因為這個傷害太大了。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說過:父母採用打罵式的教育方式養出的孩子也是奴隸式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心智不成熟,無法奠定我們說的話是否是真假,所以容易全盤接受,而這會讓他們的心理上受到嚴重的傷害,變得自我厭棄不在相信自己及他人進而厭棄社會排斥社會甚至於報復自我及社會。社會新聞中已經有無數的這種因為父母至親給孩子的語言暴力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承受不住從而輕生的新聞。瀋陽市心理研究所針對青少年犯罪做錯調查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童年時受到精神虐待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其中六位十六歲的男孩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無一不是在童年時受到過來自父母的語言攻擊。比如媽媽經常罵孩子去死,是廢物,就知道吃,丟人,是個人都比你強,是不是這些字眼都很眼熟,因為我們經常能聽見這些詞語從父母的口中蹦出來。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感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如此的語言攻擊下還能如此的生機勃勃並且優秀。

所以各位父母們,當你再想孩子攀比時,請先把自己與對方的父母做一下對比吧,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後在批評你的孩子吧。另外請停止對你的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攻擊與打擊,畢竟後果實在是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寬哥撩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母親的十條家規,簡單粗暴卻有效,教出一個優秀娃

TAG:寬哥撩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