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軍對戰,一方掛免戰牌後,雙方為何會休戰?因為害怕受譴責

兩軍對戰,一方掛免戰牌後,雙方為何會休戰?因為害怕受譴責

相信在看古裝劇或小說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見過這種場景:兩軍對戰,如果一方高掛免戰牌時,另一方不會選擇進攻,而是在城下叫罵,喊對方出城迎戰。那麼免戰牌是真的存在嗎?此物為何會如此管用?

大家要明白,這免戰牌在古代是真的出現過。出現最早的時期是春秋戰國,那個統治者特別講究誠信,雙方在大戰之前,必然會進行宣戰,有時甚至會提前約定好地點和時間。要是不宣而戰就等同於搞偷襲,會遭受到天下人的譴責。

如果開戰後,一方突然不想打了,一定要事先說明,這個時候免戰牌就發揮了該有的作用。為了防止某一方不遵守規定,掛免戰牌一般都是有據可守的,比如依靠著山寨或城池,因為這樣即使對方不遵守規則,硬要強行攻打,我方依舊可以守住根據地。

想必大家都清楚,守城還好說,難打的是攻城戰,因為對方有高高的城牆作掩護,他們想守住城池是很容易的事情,而攻城的一方往往會傷亡慘重。所以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打仗,一方掛上了免戰牌,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刻,敵方是不會選擇攻城的。

休戰以後,城外的人拿城內的敵人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根本就打不動。這樣的情況下,城外人內心肯定是崩潰的,攻又攻不得,但總不能幹等著生悶氣,所以就衍生出了「罵戰」,說什麼城池裡的人就是縮頭烏龜,不敢出來之類的話,總之是怎麼難聽怎麼說。碰到性子急的將領聽不得這樣的話,被城下的人一擊後,就會結束休戰狀態,立馬帶兵出城迎戰。

當然了,春秋時期也有打仗不遵守約定的。比如齊國和魯國的那次戰爭。迎戰當天,曹劌耍心眼,搞起了陰謀。齊國軍隊擊鼓的時候,曹劌就不按規則來了,他非要按兵不動,齊國軍隊打了三遍鼓以後,魯軍才開始迎戰。說實話,當時齊軍之所以會失敗,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魯國軍隊會這麼不守信用。所以後來的人也都變得聰明了,某些規則就被大家拋之腦後,自己不吃虧才是關鍵。

總的來說,兩軍交戰,一般情況下,掛免戰牌都會休戰的,畢竟打仗也是講究誠信的,除非碰到不講理、不守信用的對手,這種對手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是不會顧忌會不會受到天下人譴責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史略 的精彩文章:

紅樓中晴雯暴病而死,花襲人嫁了戲子,心理落差很大

TAG:盛世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