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P2P還審核出借人呢,「水滴籌」咋就這麼容易通過?

P2P還審核出借人呢,「水滴籌」咋就這麼容易通過?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 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 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何其韻

(本文系作者授權首發作品,未經網貸之家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感謝知名相聲演員,讓大病籌款的模式弊端再一次獲得關注。

此類平台很多,其中最大的就是輕鬆籌、水滴籌,朋友圈也時常會看到各種轉發捐款。水滴籌、輕鬆籌為病後救急措施,延展開來就有了病前互助計劃,例如相互寶,沒得病之前就要加入,生病了會員分攤醫藥費。

人們參與此類互助/眾籌的初衷很簡單:省錢與救急。

保險在很多人看來,一言難盡。保費高,保險條例學問又多,普通人花錢買個保障,倒像花錢投資一樣,需要燒腦研究條例。最後老老實實的交完保費,出事了還不一定能賠錢。

而互助和眾籌就不一樣,剛開始可以先不用交錢,或者交很少一部分錢。

當有人出現風險或者需要錢的時候,可以在平台上發起籌錢,或者是平台分攤所有參與人員的錢。

所以很多人選擇參加各種互助,不需要買幾千塊錢的保險,只需要一點零花錢,感覺就可以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了。

這個理想很美好,然而生了大病,理賠有那麼容易嗎?筆者製作下表,用以呈現主流的互助/眾籌計劃對人們的保障。

接下來,筆者就為你扒開互助計劃和眾籌模式的灰色地帶。

規則漏洞和道德風險

1、理賠問題:條例漏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此前報道,2018年12月29日,相互寶參與者唐先生意外摔成重傷後,唐先生的家屬在相互寶申請的10萬元救助金並沒有得到認可。此案例被稱為是相互寶首次拒賠案例。

原因是唐先生於2016年的9月曾因皮肌炎住院十天,醫囑是說他需要長期服用激素葯,調查員認為這不符合相互寶健康要求規定的「近兩年內沒有連續服藥超過30天或者連續住院超過15天」,初步作出不給予互助金的一個結論。

不過唐先生的家屬認為,唐先生2016年得的皮肌炎和兩年後的意外摔傷入院並無關聯,隨後,唐先生的家屬通過相互寶的「賠審團」決定是否獲得互助金。

賠審員是什麼來頭?

賠審員都是加入相互寶的成員,申請賠付的人如果被拒賠了可以申請賠審員裁定,由賠審員投票決定能不能賠。

結果,賠審團以58.467%的支持率支持調查員,維持原決定——不分攤。

此事引發各界的廣泛討論,北大免疫學系教授王月丹表示,醋酸潑尼松片是一種糖皮質激素,服用這種藥物和唐先生摔傷並沒有直接關係,「這個糖皮質激素的服用確實和他的意外跌傷了沒有關係。因為雖然這個糖皮質激素可以導致骨質疏鬆,但是骨質疏鬆一般不會增加摔傷的機會,只會增加摔倒以後的骨折的概率。」

有律師則指出相互保規則有明顯漏洞,「該就醫行為條款中的「連續三十天服用藥物」的規定並未對藥物種類(例如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等)進行限制。那麼就意味著假如我有著鼻炎、皮炎等慢性疾病,就無法參加這個項目。但該項目關於健康要求中並未對這些需要簡單用藥的慢性疾病進行規定,明顯是一個很大的漏洞。」

有人認為相互寶建立的初衷就是讓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承擔風險和意外,相互寶的賠審團咬文嚼字,機械化的根據「近兩年」、「連續服用藥物30天」等作為拒絕理賠的理由有失初衷。

如果相互保漏洞還可以歸因為發展不成熟,水滴籌的漏洞則會引發不適。

2、平台違規風險:資金流向不透明

上面四大平台中,只有水滴相互在官網上明確展示了第三方資金存管方為平安銀行。

考慮到大病眾籌的資金流量,筆者查看了水滴籌的《用戶協議》發現,有一條為「發起人、求助人及贈與人授權平台代為接收和管理贈與人贈與求助人的款項,並同意水滴互保將上述款項委託第三方進行資金託管。」

不過,該協議並未交代接受資金託管的第三方的具體身份。

筆者聯繫了水滴籌客服,並未得到回應。

3、審核寬鬆,騙捐產業鏈盛行

引用36氪對於一位參與過「輕鬆籌」的用戶蘇晶的採訪:

「2018年上半年,蘇晶使用「輕鬆籌」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籌款,提交申請後,對方審核了蘇晶的資料(包括家人身份證明、病歷和戶籍所在地的證明。經過一周審核,輕鬆籌的工作人員確認申請有效,發過來一個鏈接。)

蘇晶通過在朋友圈轉發鏈接,用社交關係進行了為期一周左右的籌款。等她覺得籌款「差不多了」,通知輕鬆籌讓鏈接下線,籌款打到自己的賬戶上。」

在此過程中,我們能看到申請眾籌只需要基礎材料,平台審核也只在線上。

而打開萬能的淘寶,代寫文章、代開病例都有。

然而,水滴籌、輕鬆籌這樣的平台也沒有動力加強審核的。

第一,他不收管理費,也不收取眾籌發起者的調查費用。審核一個求助者的真實信息需要費用,全調查清楚了少說得上千的成本。

第二,善款的錢不是他給。

第三,平台審核過嚴,必然造成用戶數據、捐款數據的全面下滑,善款的金額也會少很多,你說,這麼不討好的事情,平台願意幹嗎?

當然不收錢,不代表不賺錢。

盈利與公益,如何共存?

2019年3月,水滴完成了騰訊領投、高榕資本和IDG等跟投的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後,創始人兼CEO沈鵬表示,公司做好5年內不盈利的打算。

跟很多互聯網公司初期燒錢擴張一樣,「先流量再轉化」是行業慣用打法。

通過水滴籌捐款的用戶也反饋,點入微信好友轉發出的水滴籌求助信息後,退出該頁面時,將會自動跳轉到水滴保的相關頁面。而在水滴籌的官方網頁下方,也有鏈接可以跳轉至水滴互助及水滴保。

據悉,目前水滴公司共擁有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條核心業務線。其中,水滴保為保險經紀公司。據其官網披露信息,水滴保目前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保險公司合作,所披露的保險產品信息有23款。

輕鬆籌聯合創始人於亮也對外稱,「從籌款用戶到保險,我們的客戶轉化率平均在10%左右,這比很多保險公司的客戶轉化率都高。」

除為保險引流以外,水滴籌、輕鬆籌等眾籌平台,還有一個隱形的資金流紅利。

用戶在籌款時,會點擊接受水滴籌的相關協議「如無特殊原因,默認籌款期為30天。平台有權隨時根據獨立判斷,視案例風險情況,將所籌款項進行對公打款、分批打款等相關操作。」

根據公開信息,水滴籌於2016年7月上線以來,已經運營將近34個月,以目前累計籌款金額160餘億元計算,平均每月約為4.7億元。如此巨額的流水在水滴籌平台放置30天的時間,即便只將該筆款項存入銀行,以活期利率進行計算,每月產生利潤約有13.7萬元。如果是進行其他投資,利潤或會更高。

總結

沈鵬曾在今年3月份表示,水滴籌有76%的籌款用戶和77%的互助用戶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水滴籌被外界稱為「下沉市場四天王」,與拼多多、快手和趣頭條並列,原因也在於此。

部分四五線城市或是農村生活的低收入群體,沒錢去買商業保障,眾籌和互助平台,確實是一個是不錯的選擇——給了那些拒絕保險的人一顆後悔葯。

同時,水滴公司的經營者,也深諳商業與公益的平衡規則。一個公益平台,如果要突破盈利模式,那就是在監管紅線上了。與其如此,不如寬鬆門檻,給公益平台放一個口子,彙集流量導流到其它可盈利的項目上。

羅一笑、德雲社事件暴露出互聯網 公益平台在盡調上的不合格,如果平台想涉及保險業務,那麼請將保險公司的背調能力也學起來吧,畢竟愛心可不是一次性生意。

作者:何其韻

簡介:不說術語,只說俗語。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好巧哦,你也「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剛剛!團貸網發布最新進展:組建新團隊保護旗下資產
涉嫌非吸!央企控股的這家P2P平台被立案偵查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