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有種貧血竟然跟腎有關

有種貧血竟然跟腎有關

臉色蒼白、頭暈目眩、疲倦乏力……生活中,經常有人說自己貧血,大家第一反應都會勸對方多補鐵,但是你知道嗎?有一種貧血,可能是因為腎出了問題。

常見的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體內鐵缺乏而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在嬰兒和婦女中高發。臨床特點是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減低,外在表現常有虛弱無力、面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等。而腎性貧血是由慢性腎臟病導致的貧血,除了一般貧血的表現外,還伴有腎功能的損傷。

在中國,成人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數量已經佔到總人口的10.8%,相當於每10個成年人中有1人患有CKD!而腎性貧血正是慢性腎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50%以上的慢性腎病患者合併貧血,終末期患者發病率高達98.2%。此外,腎性貧血也是導致慢性腎病患者死亡率過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腎性貧血引發的心衰、心血管疾病常常危及腎病患者生命。

那麼,對於腎性貧血患者而言,到底該如何對待腎性貧血?如何進行正確治療以延緩疾病進展?最近,在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發起的、關愛腎性貧血患者的「瑞享新生」愛瑞卓藥品捐贈項目啟動會上,復旦大學腎臟研究所所長林善錟教授接受了採訪,就腎性貧血的治療難題和前沿的治療方法進行了深度解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貧血事小,腎性貧血要命

腎臟是人體的參與造血的器官之一,腎臟能夠產生促進骨髓造血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骨髓如果少了EPO,紅細胞生成就會減少,因此出現貧血。腎性貧血主要源自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下降。當腎功能下降時,腎臟就無法正常生成EPO,造成貧血的惡性循環。按照我國的臨床診斷標準,男性血紅蛋白低於13克,女性低於12克,基本可認定為貧血。

相較於普通的貧血,腎性貧血的原因更為複雜,不僅是因為缺少促紅素,還因為腎臟病導致身體內整個生產紅細胞的環境沒有辦法糾正了,例如會有炎症因子的影響等。

林善錟教授表示,如未能及早發現並堅持規範治療,貧血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將加速CKD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增加透析風險、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嚴重者會出現心臟擴大,呼吸衰竭,甚至出現暈厥和休克。

目前,透析與非透析CKD患者的貧血發病率分別高達98.2%及52.1%。再加上對腎性貧血的低認知率和治療方式的局限,CKD患者貧血的治療達標率並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國內貧血的治療率僅39.8%,幾乎一半新發現透析患者在透析前未接受過糾正貧血治療。而這個情況,在中西部鄉村更為突出。

醫療負擔重,治療費用差距巨大

根據腎病患者不同的患病階段和嚴重程度,貧血的發病率也有所不同。林善錟教授介紹,按照病情嚴重性,一般把CKD分為五期。研究也表面,我國腎性貧血患者因慢性腎臟病產生的年均直接治療費用比非貧血患者增加了4倍。

第一期病症最輕,檢查結果顯示5%~7%的患者伴有貧血;發展到三期,貧血發生率已達40%到50%;而四期患者高達70%以上存在貧血,患者到了五期幾乎就是100%貧血了,且貧血程度非常嚴重。

事實上,腎性貧血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加速疾病進展,還會給其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疾病負擔。以北京為例,目前約有5萬患者接受規範腎透析治療,血透和腹透年均費用分別達13萬元和9萬元。僅腎透析花費一項,就佔了全市醫保基金的3.8%。

鑒於當前慢性疾病高發,越來越多糖尿病、高血壓導致的CKD患者人數在攀升,林善錟預計,未來中國腎性貧血的患者梳理還會持續增加。這不僅意味著治療難度的加大,社會的疾病負擔也會日益沉重。

患者需求尚未滿足,治療手段有待提高

對於腎性貧血患者,積極治療及糾正貧血尤為重要。林善錟說,要想控制貧血,必須確立一個目標:將血紅蛋白提高至11g/dL以上,才能改善生理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延緩腎衰竭進程。但要想達到這個值,並不容易。相關數據顯示,透析患者中,貧血治療平均達標比例只有21.3%。

林善錟表示,對付腎性貧血,輸血曾經是唯一的辦法,但是有過敏和發熱的風險。後來,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在臨床上逐漸被應用,聯合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鐵劑慢慢成為腎性貧血的主要治療方案。但是,目前的治療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的治療需求尚無法得到滿足。

新治療機制帶來新視角

過去的30年間,腎性貧血治療領域一直未出現創新療法,大量CKD貧血患者的治療需求未得到滿足。林善錟指出,直到低氧誘導因子(HIF)機制的出現,貧血的管理終於迎來了新的視角。

2006年,一項臨床研究發現,一種叫做低氧誘導因子(HIF)機制的人體內在機制可以刺激身體產生促紅素,由此產生的促紅素不僅可以加強對鐵劑的吸收能力,還能對抗一些炎症反應,突破了以往治療手段的局限。而研究表明,激活HIF機制的關鍵在於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製劑(HIF-PHI)。

基於這個全新的HIF機制,全球研發,中國率先孵化獲批的國產1類原創新葯羅沙司他應運而生,且目前尚未在其他任何國家上市。林善錟表示,HIF-PHI填補了全球貧血治療領域30年來的空白,並且根據臨床實驗數據,其對腎性貧血具有較高的控制率。它不僅可以口服,免去注射疼痛,還可以改善鐵代謝,增加EPO生產,減少併發症,為腎性貧血患者帶去新希望。

小貼士

HIF-PHI在研發期間獲得中國「十三五」國家重大新葯創製專項支持,於2018年12月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審批程序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因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貧血。

據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發起的「瑞享新生」愛瑞卓藥品捐贈項目,計劃覆蓋3萬名接受透析的腎性貧血患者,先於4月在北京率先啟動,將於5月上線接受申請和預約,並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實施。凡符合項目醫學專家評估適合使用的患者,經項目組審批合格後,可前往就近的慈善贈葯點獲取贈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身體那麼「硬」?因為你的筋比你還老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