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可憐飛地:與祖國之間隔著數百年世仇,被雙向封鎖近百年

最可憐飛地:與祖國之間隔著數百年世仇,被雙向封鎖近百年

飛地不少見,比如美國與阿拉斯加隔著一個加拿大而成為飛地;又比如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因蘇聯解體、立陶宛與白羅斯獨立而成為飛地。但縱觀世界現存飛地,中間所隔國家就算不那麼友好,也不至於撕破臉皮。唯獨亞洲最大的一塊飛地,與祖國之間隔著一個數百年的世仇,至今仍相互封鎖拒絕來往。

在實際定義中,外高加索南部地區被劃為歐亞交界線的西亞地區,因此亞塞拜然屬於西亞國家,而亞塞拜然的飛地也成為亞洲最大的飛地,也就是亞美尼亞數百年前就宣稱主權的納希切萬。兩國為此結下數百年「深仇大恨」,雙向封鎖近百年仍互不來往。

納希切萬的歷史用幾天幾夜都說不完,《聖經》記錄為世紀大洪水後諾亞建造的第一城,因此誕生亞美尼亞文字。但多數史學家則認為納希切萬第一個成建制是在波斯帝國亞美尼亞省時出現,與希臘戰爭落敗後被納入亞歷山大帝國。此後歷經亞美尼亞、拜占庭、阿拉伯、喬治亞、蒙古以及土耳其等各大帝國管轄,這一切都源自歐亞交界線的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連接東歐與西亞的關鍵點,納希切萬從未有過和平發展期,16世紀被薩菲王朝與土耳其當成戰場,你來我往大小戰爭加起來就打了46年。19世紀沙俄一家獨大才跟隨亞美尼亞被列為邊疆區,此時亞塞拜然人與亞美尼亞人的比例是57%和42%,兩大民族在沙俄管轄下仍然紛爭不斷。

1905年俄國動蕩不安自顧不暇時,兩大民族各自屠殺轄區內的敵對者,約有128個亞美尼亞村鎮和158個亞塞拜然村鎮被毀。雙方矛盾自此無可協調,徹底淪為「死敵」,連對方祭祀寺廟都被推平或燒毀。一戰後俄羅斯將其交給外高加索聯邦代管,又被奧斯曼帝國趁亂侵佔,直至英國出面方才撤離。

不捨棄之的蘇聯剛剛成立就派軍將其劃入亞美尼亞後再納入版圖,此時的亞塞拜然也不得不宣布納希切萬歸屬亞美尼亞。為表示公平起見又鼓勵公投以名正言順,結果出現90%的納希切萬人希望併入亞塞拜然的意外結果。原來,奧斯曼與蘇聯佔領時期都曾大規模驅逐亞美尼亞人,導致亞塞拜然人佔比大幅上漲(目前是99.1%),最終公投被廢繼續由蘇聯代管直至解體。

都說蘇聯解體最受傷的是弱小加盟國,卻忽略了可憐的納希切萬,至少其他國家能回到加盟前的版圖,但欲哭無淚的納希切萬卻不行,因為從古至今都未曾有過明確歸屬。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都宣稱主權的80年代,還是爆發了慘烈的「納卡之戰」,土耳其隨後陳兵邊界示警,俄羅斯也屯兵十萬制約土耳其,自此,納希切萬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然飛地,成為全球唯一一個中間隔著世仇的飛地。

1990年正式成為亞塞拜然的自治州(國)之一,其面積縮小至5500平方公里,人口約70萬人(2015年)。然而,納希切萬的國界線分別有伊朗交界的204公里、亞美尼亞的246公里以及土耳其的15公里,這也代表著一面無法與祖國互聯,另一面又被兩國雙向封鎖,加之伊朗被制裁自身難保,只能依靠區區15公裡邊界的土耳其。這也是納希切萬人看土耳其電視、用土耳其網路、過土耳其節日的主要原因。

從資源角度出發,納希切萬可謂「珍寶」級土地,其金屬礦儲量尤為豐富,數百個品種出口至全球80多個國家;境內屬高加索少見的多平原土壤肥沃地區,再加上雪山諸多不缺水資源,農產品一直被包攬運抵土耳其後再加工出售,肉類乳製品還出口到伊朗。但現實中的納希切萬人均收入卻很低,平均水平僅亞塞拜然的70%,因此長期受土耳其援助。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納希切萬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圍繞小高加索山脈直至西北部都被聯合國列為自然保護區,5月期間旅行的話,能看到植被繁密物種豐富的程度遠超周邊幾個鄰國,2018年接待45萬遊客中有39萬來自土耳其與伊朗兩國,本國遊客則不足2萬,因為亞美尼亞禁止任何從亞塞拜然起飛的航班途經領空,轉道伊朗的成本又過於高昂,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奇葩現象之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陌路旅行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大泥漿河:一年只出現兩個月,沙比水多流動似巧克力

TAG:陌路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