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啟功先生在談如何學習書法時,曾說到以下幾條,這些對於我們每個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都會有一些啟迪的,會讓我們在書法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一:曾向書家請教,問從執筆到選帖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卻互不相同,我茫然無所適從。

二:所學只是在石頭上用刀刻出的字跡,根本找不出下筆、收筆的具體情況。

三:後來得見些影印的唐宋以來的墨跡,才算初步見到古代書家筆再紙上書寫的真象。好比見者某人的照片,而不僅是見到他的黑紙剪影了。

四:稍微覺得如些門時,又聽到不少好心的朋友規勸我說:「你的字缺少金石氣。」可惜那時我已六十多歲了,「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再者,所謂「金石氣」,實際就是到刻的那些現行和趣味。雖然「恆言不稱老」,但六十多歲,至少從腦到手,也僵化了許多,即使想再那毛錐追利刃,也已力不從心了。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五:練寫字總是在冷一陣熱一陣中過日字,怎麼講呢?臨帖有些相似了,另些文詞或帖上沒有的字,就非常難看。慢慢地能自尋辦法寫出另外的文詞,章法也算過的去了,但只能看整片,禁不起挑出任何一個字來看。

六:某段時間寫了張字,覺得熟練些、美觀些了,過時再看,便發現「醜態百出」,於是加以糾正,克服已發現的缺點。這樣又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寫的更壞了,真使我「欲焚筆硯」;一是覺得可算比前有所長進了,但旁人看時,又長有人說還是最前那段寫得較好。

七:有一次臨了兩本帖,一是《集王書聖教序》,一是智永的《千字文》墨跡本。有一位朋友向我要,我送給他時說:「這只是紀念品,你要臨學,我另送你這另種原帖。」沒想他卻說:「這比原帖好。」我只認為他是專門誇獎我的字,誰知他卻鄭重地只給我說,哪些字,「帖上的不如你寫的」。我這才明白,「下里巴人」為什麼「和者」那麼多。誰都明白,這是誤會,但誤會何在?有人說,「你翻成白話的古文,比原作易懂」,這非常恰當。在此,我的感想,還有一端,即使「誇獎」這一關,也是極嚴的考驗!應正確對待,謹慎而過。離奇的誇獎,還容易清醒,只怕略近情理而又偏高的誇獎,是最難冷靜的。

八:字不要拿給許多人看,一個人一個主意,你聽誰的呢?首先要自己滿意。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關於練習書法從什麼體開始,啟功先生也有獨到的見解。現在研究書法的同志都有一種愛好,即喜歡寫行書。啟功認為還是宜多寫楷書。楷書有一定的點畫部位,它們的距離比例都合規律,在這種特定位置上加快寫、練筆寫,即使行書。如果這種基本位置不盡合適,再加連筆快寫,必不能精彩。他提出以下五點理由:

一、楷字有一定的規格,也就是符合「優選法」,每一個字的重心並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它的右部或下部寬綽有餘。

二、寫楷書每筆與每筆之間,在寫時心存連續的想法,雖然這兩筆是斷開的,中間沒有牽絲,但意思要連帶貫注。也就是像作行書似的去寫楷書。

三、寫行書要每筆經過楷書的相應「據點」,不是邁過據點斜插著走路,只不過是加快一些而已。也就是寫行書似作楷書。這樣楷書便不板,行書便不滑。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四、臨楷書不僅要注意它的點畫姿態,更要注意它的結構。結構對了,姿態自然出現。我曾把一個大些的字用鉛筆畫出每筆的中心一道,然後在這鉛筆道上用墨筆寫,有時比用蠟紙照著格寫還自然,還相似。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我認為他恰恰說倒了。字是圖案,結構最重要,用筆好了,自然更能助其效果,但假如把古代碑帖的字每筆剪下,重新排列,試看要成個什麼樣子?臨行書也不外此理。

啟功:談如何學習書法

五、多看多臨,日久心手相望,帖子自然融化到自己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