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調侃到追捧 蘋果AirPods究竟是如何逆襲的?

從調侃到追捧 蘋果AirPods究竟是如何逆襲的?

在某種程度上,AirPods不只是文化,更像是一種歸屬感的象徵。

就在三月末,新一代AirPods在蘋果官網悄悄問世了。自從新一代AirPods出來,我們也沒再看到評論區裡面天天刷「AirPods2什麼時候發布」的網友了。

AirPods2

有人認為這次AirPods的更新「平庸且偷懶」。外貌都沒變,酸酸的味道就像第一次我們看到AirPods的評價一樣。但「真香定律」依舊存在:從3月26號發售截至3月27日上午8時,開售24小時內,京東平台AirPods整體銷量環比日均增長37倍。

在三年前,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手機配件,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熱度下降,反倒超越了原本的iPhone。前幾天蘋果公布Q2財報的時候,庫克都說:「AirPods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一開始我們對AirPods的認識,是從嘲諷和不屑開始的……

那年發布,面對嘲諷與揶揄,它依舊火熱

三年前的9月蘋果發布會,註定是充滿勇氣的變革時刻:取消3.5mm耳機孔、發布了全新的藍牙耳機AirPods。自AirPods面世那一刻起,備受矚目也備受爭議。這個沒有耳機線的小東西就啟發了無數段子段子手的創作熱情,段子更是一個比一個黑。

圖源:豆瓣

除了當時1288元的「天價耳機」外,AirPods完全沒有線材阻擾的體驗是它的最大賣點。不過這個賣點也似乎成了它最大的「槽點」。因為沒有線拴著,看上去很愛丟,所以很多人都在吐槽「愛丟到哪兒都能撿到它」。

還把它和當時流行的寶可夢結合了

還有人吐槽它的造型:把EarPods的線剪掉就得到了AirPods。

當時調侃「AirPods」砍掉線漲價的段子

總之那時候,你要是戴著 AirPods 在旁人看來的潛台詞就是:雖然你很有錢,但你可能有點傻。

AirPods乍一看是有些奇怪,可這並不能阻止人們購買它的熱潮:一代AirPods是9月發布,12月才預售。兩個小時不到AirPods就售罄了。這麼熱情地搶購,跟之前 各種「長得丑」、「容易丟」、「賣得貴」等冷嘲熱諷真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嘴上說不要,錢包卻是很誠實的。

新生代產品逆襲上位的,是良好的體驗

就像我們始終看不慣下一代的孩子一樣,全新的科技產品總會被人先以質疑的眼光審視一番。而如果「看起來蠢爆」的新科技產品想要為大部分人接受,最需要滿足的條件是:該產品的實用性,需要遠超過使用該產品帶來的「羞恥感」。

很顯然,在「好用」這個方面,AirPods有這個能耐。況且,要是東西好用的話,難道還會顯得那麼蠢嗎?

真正使用了AirPods之後,人們才知道它的好用之處在哪裡:無論是和任意一款蘋果設備的快速連接,聲音的低延遲還是信號穩定,還是佩戴時的無負擔感和穩固,AirPods 「就是好用」的體驗讓人一秒「從黑轉粉」。

先說下,現在市面上仍然有很多真無線耳機存在「主副」之分,即主設備會通過藍牙,將聲音數據傳輸至其中一隻耳機上,然後這隻耳機會再通過藍牙將數據傳給另一枚耳機,在抗干擾、延遲和傳輸上是存在著先天的弊端的。

AirPods 之所以能在連接穩定性和低時延方面領先大部分產品,是因為蘋果基於原有的藍牙連接協議,建立了一套多重鏈路和窺探機制,巧妙解決了音源的同步問題。

此外,AirPods 還進一步簡化了多設備場景下的配對過程:配合蘋果 iCloud 雲同步,只要 AirPods 和其中一台設備配對後,就會自動添加至該Apple ID賬號旗下的所有設備中,以確保在多個設備間實現快速切換。

AirPods相較於其他競品還有一點優勢就是「自產自銷」。別家真無線耳機的晶元大多都是第三方的,這些晶元要麼在音質上不夠成熟穩定,要麼佔據了很大空間。蘋果自主研發的W1和H1晶元很好地與自家系統契合,構成良好的用戶體驗。

良好的體驗造就了AirPods的好口碑。調研公司 Creative Strategies 在 2017 年的調查報告中指出,98% 的 AirPods 用戶對該款產品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比 iPhone 還高,是有史以來滿意度最高的蘋果產品。

回過頭再看 AirPods 的風靡全球,本質上是 AirPods 的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實用性消解了產品的槽點,讓吐槽和嘲諷反倒成為傳播的良好催化劑。

AirPods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象徵標誌

在產品好用的同時,AirPods 的「丟人指數」也在不斷降低。也不知道是蘋果營銷團隊做得好,還是產品吸引來的粉絲實在太多,在過去兩年里 AirPods逐漸成為了眾多明星和潮人的必備配飾。

在去年世界盃期間,隨著內馬爾、奧喬亞等球員登場,AirPods也實力搶鏡,不帶任何 logo卻有著最好的廣告影響。

內馬爾戴著AirPods(圖源clickz.com)

而無論是在今春的男裝秀場外,還是在各地的潮牌店前,你都會發現 AirPods 已經成為潮流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ior 甚至在 2019 年秋冬季男裝中專門為 AirPods 設計了皮套。

(圖源clickz.com)

AirPods還積極的尋求跨界合作,進入時尚圈。AirPods與珠寶商Caviar合作推出聯名款的奢華定製版AirPods,一眼看上去就很貴。

奢華版AirPods(圖源theverge.com)

總的來說,大家在剛開始對 AirPods 的「剪斷耳機線造型」調侃得多重,時尚現在就有多愛它,真香定律從未缺席。

AirPods從文化現象再到群體象徵的蛻變

雖然在一年前,Apple Watch 已經令蘋果變成全球最大的手錶廠商,商業上的成功是必須肯定的,但它卻未能在文化上帶來蘋果要想的影響。而文化的養成,現在由 AirPods 填上了。

如果看熱點話題也許有點零散,長期關注蘋果的分析師 Neil Cybart 以 Google 趨勢為依據,指出 AirPods 是少有的能在推出兩年後仍獲得大量關注的產品。

推特上說最富有的人的特徵,其中一條就是「AirPods使用者」

當我們在談論 AirPods 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現象,其實的並不是 AirPods 本身,而是它在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和普及的過程。AirPods 日益增加的網路討論度背後,是仍在不斷攀升的產品銷量和概念普及。擁有一部AirPods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還有一部iPhone,甚至蘋果的一整套裝備。

內在的創新,加之外觀的高辨識度,使得這些產品在流行文化領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從而衍生出一個具備強烈內在共性和認同感的圈子,進而為產品附著了一層符號意義。AirPods也是一樣。

我們不妨給購買AirPods的人群來一張「用戶畫像」:熱愛科技、崇尚個性化、簡約、新潮而且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這種形象符合大多數年輕人對自己的認知和期望。這也不難看出,購買AirPods正是他們追求的那種形象:簡約潮流不失科技感。

與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費不同,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喜歡用新酷的科技產品更能體現他們的價值。

AirPods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表示,以 Apple Watch 為代表的智能手錶雖然現在處於主導地位,但在未來,智能設備的大頭預計將是耳戴設備。

多個線索指出,蘋果也有計劃讓 AirPods 走向「智能化」,未來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比 Apple Watch 更重要的健康設備。

Gartner 預計到 2020 年耳戴智能設備將超過其它穿戴品類(圖源:愛范兒)

文化總是特殊的,但它始終會與生活交融,融化為生活的常態。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身邊大部分的 iPhone 用戶都戴著一對 AirPods,自然就跟我們現在去哪兒都得帶手機一樣。那一天,應該就是 AirPods的文化消逝變成生活常態的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再給董明珠和雷軍五年時間,這次誰能贏?
智能鎖電池究竟是鋰電池好還是乾電池好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