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經:芍藥傳情思,葫蘆示合巹

詩經:芍藥傳情思,葫蘆示合巹

詩經:芍藥傳情思,葫蘆示合巹

詩經:芍藥傳情思,葫蘆示合巹

其一.兩千多年前的上巳節,人們潑水祈福、以香草辟邪。說是踏青游春,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場大型的戶外相親派對。「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見《詩經·國風·鄭風·溱洧 》),如織的遊人中,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懷春的青年男女,小心臟立刻擦出閃電火焰。古代的男女可比今天的紅男綠女矜持多了,也沒法加微信留電話,「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只好折花相贈,但還有什麼比手摺芍藥,作為信物更浪漫的啊。這花枝傳情,既有結情思之意,也取「絢盼之樂,芍藥之和」(《呂氏春秋》)的好和之意。

芍藥又名將離草,常用來作為惜別的信物。中國古人認為,天下花卉,唯牡丹與芍藥最為富麗。這艷麗的花卉在感傷臨別時出現,自有一種別樣的張力。這是典型的東方式審美,華麗幽玄,只有這熱烈之美,襯得起我內心的感情,也只有這短促的花期,能告訴你,我是多麼不願別離,又是多麼渴望重逢的歡欣。「別時容易見時難」,這種內心的婉轉低回,大約也只有含蓄的東方人才能夠體味。所以,上天把芍藥給了中國北方,讓它在春日怒放,也讓它帶著葳蕤之色傳情達意,渡過了溱水洧水。

長江流域的芍藥,種植以揚州為盛,「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就是念及揚州,年年歲歲芍藥花猶在,而往昔無蹤。植物當然沒有這麼婉約的心思,它們有自己的脾性,橘生江南,逾江北為枳;可是,芍藥在嶺南,任你悉心呵護,照樣養不活。我們確實改變了許多物種的存在方式,包括移栽、雜交、轉基因等等。但這些花木被人類賦予的意蘊,卻在緩慢消隱。今天,人們在離別時可以贈送的物件太多了,最好是實用的、便捷的,你要是情意綿綿贈一束芍藥,對方也許根本不懂這是何意,煩惱著該怎麼辦理飛機託運,贈花之舉多半要被視為矯情。

其二.葫蘆用於製作樂器可是頗有淵源,《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笙」就是指葫蘆笙,一種古代的管弦樂器。「以鮑(葫蘆)為之,共十三管,列置瓤中,吹之發聲。」無奈我學而有怠,縱有嘉賓,也無法吹笙相迎。只好琢磨著是否可以學習先人,採摘葫蘆的鮮葉來設宴, 「蟠蟠瓠葉,采之亨之。」(見《小雅·瓤葉》)。在古人的經驗里,葫蘆分為味甘、味苦兩類,可以食用的,就是「瓠」這樣的種類。那苦味的葫蘆呢?可以等到果實成熟、晾乾,作為水瓢、酒器、渡水的工具。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邶風·匏有苦葉》一詩就或隱或顯地展現了葫蘆在古代生活中的多種意涵。渡口邊等待心上人的女子,眼看大雁北飛、霜降已至,快要錯過婚嫁的時節,內心焦慮猶如葫蘆之苦葉。水深就垂衣緩過河,水淺就提衣快步走。

以葫蘆起興,不僅是葫蘆可以作為渡河之器,還暗示了古代「合巹」的婚俗。據《禮記》記載,男女需「共牢而食,合巹而醑」才可以正式結為夫妻,意即男女要同吃一個牲牢,同飲一個葫蘆的酒水。 「合巹」就是將一個葫蘆剖開成兩瓢,用紅線將兩瓢系在一起,盛滿酒供男女各執一瓢合飲,謂之好合,以示夫妻之始。今人的夫妻交杯酒比起古人的「合巹之禮」簡化得太多了。

葫蘆掏盡內瓤作為容器,不僅可以盛酒,還是普遍的穀物、食物容器。「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幽風·七月》),葫蘆在七月還是可以食用的嫩瓜,在八月則成熟可被作為盛器。「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大雅·綿》),不僅形容了葫蘆長蔓上果實豐碩的樣子,也蘊含著先民關於子孫昌盛的期待。另一方面,葫蘆弧線形的形狀還好似女性的身體部位,吻合先民的生殖崇拜和多子多福的心愿。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頭畔著衣裳
西晉怪事:洛陽盜部小捕頭奇遇記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