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躲避日軍戰火南遷西移的故宮文物 還是沒能躲過南京浩劫

為躲避日軍戰火南遷西移的故宮文物 還是沒能躲過南京浩劫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隨著東北大片國土的淪陷,日軍步步緊逼,存放在北平故宮博物院里的無數的珍貴文物牽動了國人的心。

為了防止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珍寶落入日軍之手,1932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了北平故宮重要文物南遷的提案。故宮工作人員經過兩個多月的清點從數十萬件故宮文物中精選了242592件珍貴文物裝成13391箱,準備運往南京暫時存放。

1933年1月31日,日軍攻佔山海關,北平岌岌可危。2月5日,在大批士兵荷槍實彈的押運下,第一批故宮文物用兩列火車運走南下。直到5月故宮南遷文物共分五批運走。這些文物原本最終目的地是南京朝天宮,但因為庫房尚未解決,只能暫存於上海百老匯大廈及畢卡第公寓底層。

原本故宮文物從北平出發都是秘密進行,但抵達上海以後,由於當時報刊披露了故宮文物抵滬的消息,上海已不適合作為故宮文物的久留之地。1934年決定在南京朝天宮修建能永久保存這些國寶的倉庫,並最終於1936年8月完工。

1936年底,存放在上海的故宮文物陸續運往了南京朝天宮新庫房。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八一三淞滬會戰打響,南京城也岌岌可危。為了確保故宮文物的安全,故宮文物再次分三路向西南後方轉移,被存放到了貴州安順、重慶巴州、四川峨眉、樂山等地,最終在抗戰勝利後才集中到了重慶。

儘管存放在南京的故宮第三批文物,也是數量最多的一批,9369箱在日軍佔領前夕,1937年12月9日,搭乘英國輪船黃埔號離開了南京,沒有讓這批國寶落入日軍之手。但在南京朝天宮庫房內還是遺留下了部分文物沒能帶走。

日軍佔領南京之後,在對南京這座城市大肆屠殺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文化洗劫。曾經存放故宮文物的朝天宮庫房當然沒能逃過日軍的魔爪。1938年,在日軍司令部的指揮下,日軍先打開了存放在南京的故宮文物575箱,得到文物8096件。隨後1939年,佔領南京的日軍在統一指揮下,招募專業人員120多人,在405名士兵的協助下,對存放在南京的故宮文物2272箱文物又進行了一次「清點」。這裡面僅字畫方面就有唐太宗御筆、宋徽宗御筆荔枝山雀圖真跡、米芾尺牘、馬遠的江山萬里圖,顏真卿的御臨爭座貼等價值連城的文化珍寶。

所有的這些文物在經過日本人的徹底「清點」後大部分被運回了日本。那些被日本人認為沒有價值或不便搬運的文物,最終不是被砸碎當作廢品就是丟進火里付之一炬。而上面這些僅僅是日本人清點入冊有記錄的文物,那些沒有記錄下來的故宮文物實在是難以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七十年代末北京早晨的市民生活 從山東飯館物美價廉的早餐開始
兩位美國人拍攝的五四運動現場照 百年之際獨家呈現上色彩照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