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納蘭性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納蘭性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把《飲水詞》翻了一下,諸如恨、涼、愁、冷、淚、夢、醉、凄涼、斷腸、傷心、惆悵、憔悴等詞觸目皆是。

能在詞中抒寫這些情感的人,出身一定很慘吧?命運也多舛吧?當然不是,要知道,《飲水詞》的作者是納蘭性德,字容若。

先說他的家世背景:

納蘭氏隸屬正黃旗,後世稱「葉赫那拉氏」。納蘭家族時代代為官且一度位極人臣,並且因血緣、婚姻等方式和清王朝有著緊密且複雜的聯繫。

納蘭憑藉天才的詞作閃耀在文學史上,事實上作為正黃旗貴族,武功也是必修課。而他的近親,大多也很牛。其父納蘭明珠,康熙時期權傾朝野;其胞弟所供官職亦文武兼俱,胞弟兒子也極具才學。

這樣一個家庭,算得上封建上流社會的典型。

再說他的個人遭遇:

明珠雖然在仕途上花費了不少心思,但也附庸風雅,家中不少藏書。納蘭性德從小有機會接觸那些文史典籍,加之本身的天分,所以,年少時才華就已顯現。

17歲入太學讀書,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參加會試,因病錯過了殿試。然而22歲時再次參考,考中進士。康熙任命他為侍衛,從三等很快晉陞到一等。

年少時有這樣的遭遇,比起一輩子連舉人才勉強考中的蒲松齡之流,算是順風順水了

這樣的家庭背景,這樣的人生經歷。納蘭何以憂愁至此?

後世無數青年女子甚至不清楚他的樣子,甚至都要臆想:理想中的白馬王子應該是納蘭的模樣。

這個人簡直太完美,除了體弱多病和年輕喪偶,他擁有的似乎比常人多很多。沒有什麼會是百分之百完美,納蘭性德的人生,只是看起來「非常完美」「非常光鮮」。

納蘭性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張草紉《納蘭詞箋注·前言》說:明珠是一個善於弄權的官僚,他結黨營私,賣官鬻爵,貪婪無比。

明珠起初依附索額圖起家,羽翼豐滿後便培植自己的勢力,與索朋黨勢不兩立。而康熙絕對是個頭腦清醒的帝王,他把和重臣的關係把握得特別到位。既讓雙方相互制約,又極力控制著他們的權力。

這場君王和大臣的平衡遊戲中,納蘭成了犧牲品。所以,明珠節節高升,卻限制了納蘭的發展空間。可偏偏,納蘭不是那種想一輩子庸庸無為的貴公子。且不說作為長子的納蘭,其兩個胞弟所供官職也沒有像明珠那樣顯赫。

納蘭的這個御前侍衛的日常是「鮫螭長捧御書閑」。在君側時刻打起十二分的小心,又斜眼看到官場的虛偽冷漠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和籠中的黃鶯有什麼區別呢?恐怕自己連無生命的雪花都比不上: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他是鐘鳴鼎食之家的「多餘人」,所以他想盡量遠離那個環境,所以結交的摯友大多都是些江南一帶的失意漢族文人。

初入仕途時遇上三藩之亂,他請求上戰場殺敵,但是君、父均不允許。被王國維盛讚的出塞作品「夜深千帳燈」「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也不過是陪同皇帝出行時所作。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戀花·出塞》)他也只能在詞中放肆做把白日夢。

幾首《夢江南》也是隨君南巡時所作,江南一路,美景都看遍,卻有一股沒來由的壓抑湧上心頭。天南地北都走遍,哪裡才是心靈安歇之地呢?

可以說,表面上看起來「完美」的納蘭,在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他是好臣子、好兒子、好長兄、好朋友。唯獨,不是他自己。

他曾想過在佛道中尋求解脫,所以自號楞伽山人。可是,他這樣的身份,真的能揮一揮衣袖,把那些藩籬都化作前塵往事嗎?

只有在詞的世界中,他才是他自己。「百感都隨流水去,一身還被浮名束。」他的出身,是他拚命都想卸下卻又卸不下的束縛。

納蘭性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也許是年少得志,太順風順水。納蘭的感情生活卻是「玫瑰色和灰色」的統一。

他和盧氏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減字木蘭花》)而不幸的是,盧氏新婚三年後即撒手西去,從此,納蘭的詞中的世界中多了盧氏。因為盧氏不僅是他的妻,更是他的知心朋友。

「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痴數春星」

在詞的世界中,盧氏還活著。不知覺「十一年前夢一場」。殘忍的現實將他從他的世界中拉回,他又嘆息一聲,說:「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入環,夕夕都成玦。」

他懷念的,不僅是愛妻、知己,更是那夢中無法實現的桃花源;他嘆息的,不僅是時光易逝、美好不在,更是對不可抗拒的命運的掙扎。

受於生活環境的限制,很多品論家說納蘭詞題材比較狹窄,思想境界也並不能算高。《飲水詞》在內容上也不過是悼亡、恨別、情思、贈答之類,但他總能以一個「真」字出發,從不同角度抒發多層次的內心感受。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又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王國維《人間詞話》

他把中國詩人的自然觀發揮到極致:


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一片暈紅才著雨,几絲柔綠乍和煙。

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其中的語言,是天才的白描錘鍊;其中的感情,浸染了真實感受。所以,他的一番詩意雖然充滿個性,但又符合人的共性。他的詞很火,不僅是現在很火,在當時就有「人人爭唱飲水詞」的說法。

納蘭性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詞至宋代發展到頂峰,後代人寫「眼前景」,抒「心中情」時不免要感嘆早有人題詞在前頭!而在清代詞壇中興的局面下走出了納蘭性德。「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獨特的悲劇式命運加上他獨特的氣質和天資,成就了不朽的納蘭詞。無疑,納蘭是個天才。

這個不自在、不安分的靈魂穿越時空,還是能讓人感動。「人人爭唱飲水詞」還有下一句,叫做「納蘭心事幾人知?」感同身受實在是一件太困難的事,因為別人心頭的血永遠不會滴在自己身上。我只能儘力去試圖走近這個人間惆悵客。

當我們在沉重且瑣碎的生存壓力下,當我們為了這快節奏的生活快要丟失了自己的時候,或許可以領會到納蘭內心的隱憂。

正如我會在夜晚,摘下面具,通過寫作,直面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