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外智庫專家:用理性平和的方式維護中美關係

中外智庫專家:用理性平和的方式維護中美關係

日前,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CCG與亞洲基金會共同主辦了中美智庫圓桌論壇,眾多中美重量級智庫專家共聚一堂,圍繞「如何遠離修昔底德陷阱——中美關係的未來」的議題進行了探討。

1

消減恐懼 化危為機

CCG理事長、國務院參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認為,「修昔底德陷阱」只是一個提醒,提示中美應通過積極合作避免對抗。與20世紀相比,21世紀的國際環境和人類發展思維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和進化,中美很難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並非不可避免,中美有很多機會可以避免政治和戰略全面對抗。從輿論來看,美國還是有很多人傾向美國更加融入世界。如果美國把中國看作一個威脅的話,則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中心主任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表示,美國不應該迴避中國的技術崛起。卡托研究所是研究政策、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倡導自由貿易,抵制保護主義,減少貿易壁壘。卡托希望有更多進口,而不是為了有更多的出口而減少進口,也希望美國能夠與中國建立更好的雙邊關係;希望「一帶一路」倡議能夠發揮作用,而且認為美國公司其實能夠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中國正在一些科技領域趕超美國,美國政治家意識到不能再把中國看作一個傳統工業製造大國,而且也不應該迴避中國技術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提醒應更多地關注美國的心理活動。中美仍在積極磋商中,這顯示了雙方還是希望兩國關係能夠和平穩定發展。「修昔底德陷阱」說的是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的恐懼,如今很多人研究中國崛起,但很少有人研究美國心理。他認為美國還有類似斯巴達的恐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普遍對新時代的中國缺乏深刻理解。美國需要放下身段,加深內部反思和改革,加強對新中國的學習和理解,加強中美之間的溝通。

中國外文局原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則表示,致力於化危為機是中美雙方的責任。其實雙方的合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利益,也是因為有區別才需要合作,這樣才能夠各取所需。

2

加深理解 實現共贏

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際經貿中心主任、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泰瑞·米勒(Terry Miller)發言表示,中美需要更好地理解對方。他認為,美國和中國在諸多領域有很多合作,合作多了,當然也會比過去有了更多一些的摩擦。在如今這個全球溝通的時代,中國提出了不少措施,如「一帶一路」倡議,當這些舉措在進行國際傳播時,如果能更加透明,進一步明晰這些舉措的目標,相信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國立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在全球化世界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面對未來挑戰和問題,唯有同舟共濟才能克服困難;我們的政策必須要有一種通融性和適應性,尋找更好的共同政策方向。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強調,中美關係中經貿合作、人文交流要齊頭並進。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表現在經濟、政策、文化和社會思潮等領域。推動世界更好發展不僅僅是政治家的責任,也是智庫人應擔當的責任。關於中美關係的良性發展,他提議:第一,總結好過去40年來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的一些成就和經驗;第二,加深理解彼此的發展道路和歷史文化,更好地應對各種國內因素對雙邊關係的影響;第三,對第三方因素進行更好管理,避免第三方因素干擾中美雙邊關係的發展;第四,中美雙方要大力培養合作的習慣,探索以新型方式來應對新型問題;第五,中美應該與其他大國一起,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總的來講,中美關係處於相互適應和塑造的階段,應該有信心用理性、平和的方式來維護雙邊關係。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王萍:從中國古代智囊演變看當代智庫建設
陳晨 鞏倩倩:在時代奮進中深刻把握五四精神生成邏輯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