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東峰:《童子世界》——浚導文明 發達其愛國思想

王東峰:《童子世界》——浚導文明 發達其愛國思想

《童子世界》創刊於1903年,是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的以少年兒童為對象的刊物,它以「外拒白種」(抵抗外侮,倡導民主革命)和「內覆滿洲」(反抗清廷,抨擊封建專制)為辦刊宗旨,是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派重要的輿論工具之一,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戰鬥性,在開啟民智、宣傳革命思想以及中國近代青少年教育發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愛國學社說起

在清末「西風東漸」的影響下,傳統的封建教育思想受到強烈衝擊,一大批知識分子不僅意識到學習西學的重要,同時更希望通過開啟民智和輿論宣傳的策略完善新民思想,並最終能夠救亡圖存。少年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民族命運的改變者、民族未來的建設者,少年兒童教育開始受到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

1902年4月,蔡元培、章太炎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教育會,進行革命運動。是年夏,上海南洋公學當局壓制學生言論自由,激起學潮,兩百多名進步學生憤而退學。中國教育會應學生要求,於11月21日成立愛國學社,招收南洋公學退學學生。愛國學社以傳播民主主義思想為己任,社員也經常集會演說,倡言革命。愛國學社的成立在我國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件頗具影響力的事件,《新民叢報》稱:「愛國學社者,實教育界前途一大希望也。」

愛國學社附設蒙學班,並建有自治組織童子會。為了對少年兒童進行啟蒙教育和革命思想宣傳,1903年4月6日,由愛國學社主辦的《童子世界》在上海創刊。該刊由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錢瑞香、何梅士等主編。吳憶琴、錢瑞香、陳君衍、翁筱印、薛錦江等為主要撰稿人。錢瑞香在《童子世界》創刊號上發表的《論童子世界》一文,強調兒童對於國家民族的重要價值以及抓好少年兒童教育的緊迫性:「中國之人,莫不曰國將亡矣。國將亡矣,不聞有一人能興之也,吾謂此責任盡在吾童子……然興中國者,非十餘歲之童子所能為也,必先求學問,學問既成,然後為之,何憂乎?然則二十世紀之存亡,實繫於吾童子之手矣。」正是本此觀念,《童子世界》宣示以「嘔吾心血養成童子之自愛、愛國之精神」為宗旨,開設論說、時局、歷史、理化、博物、小說、歌謠、譯叢等欄目,稿件均以易理解的通俗的白話文寫成,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童子世界》起初是一份日刊。該刊第8號《論〈童子世界〉之緣起並辦法》一文介紹辦成日報的緣由:「我想中國之病,在乎閉塞;對病發葯,在乎交通;交通之道,在乎報章。於是同人集議倡辦斯報,欲以世界之重擔,共肩一分,即定名為《童子世界》。贊成諸君提議辦法,有謂旬報者,有倡禮報者,有倡日報者,有以日報為期之接往,不得稍松,為難事者。同人爰亦倡一說曰:『此報定名曰:《童子世界》,宜順童子之性情。字多而期遠,一則盼切甚苦,一則長篇取厭,不如日報之按日而文短,有鼓舞而無厭倦之為得也。』」清末新政,社會變革,每日的信息量巨大,而周刊、旬刊和月刊的出版周期較長,滿足不了及時把新事物、新知識傳播給少年兒童的需要,基於此,《童子世界》遂決定以日報的形式出版,每期 3 頁,油光紙石印。出版至第 22 號(1903年4月28日),改為雙日刊,每期6頁;自第31號(1903年5月27日)起改成旬刊,同時改為上等白紙、鉛印,洋式裝訂,每期50頁。

倡言民主革命 抨擊封建專制

《童子世界》宣布以「嘔吾心血養成童子之自愛、愛國之精神」和「浚導文明,發達其愛國思想」為宗旨,刊發的大多數文章注重喚醒國民,抨擊官辦學堂的種種弊端,反對封建專制,提倡獨立和民主,鼓吹革命和自由。

《童子世界》特別重視少年兒童在國家民族存亡之際的關鍵作用。「諸君知今日中國之危亡有刻不容俟之勢乎,東三省已入俄人之握,廣西省又為法人所垂涎,岩石垂危,伏弩漸發……嗚呼,中國存亡懸諸吾童子之掌上,諸君之前途為牛馬為奴隸為英雄,惟在自取!」(第28號《敬告同志者》)。1903年4月10日第5號《論童子為二十世紀中國之主人翁》一文,則直言不諱,呼籲少年兒童矢志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吾輩行年方幼,趁此好光陰,努力向學,抱定宗旨,不稍苟移,夫然後而革命,而流血,脫奴隸之厄,造自由之邦,靡不濟矣!少年乎童子乎,勉之哉。」

《童子世界》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倡導為了民主自由而革命,它提醒民眾不但要反貪官更要反皇帝。如1903年第22號刊發錢瑞香《印度滅亡史》,直言皇帝是專制政體的首腦,「他拿科舉弄壞人的知識,他拿忠君迷惑人的耳目」,「把全國的權柄,全國的財產都拿在自己手裡,做百姓的隨便做什麼事,都要他答應下了那一道什麼上諭才可以。不然是那些目無君上亂臣賊子一種的臭話,可就吹到你耳朵里來了。但是他自己做出來的事,卻沒有人能夠管他,他自由自主的任意把那權柄亂施用起來,財產濫花費起來,沒有一件是於百姓有益的事」。1903年第32號袪魔子《盜的最巧的手段》:「有一個比盜賊官吏惡過十倍、害大萬分的人,盜了天下人的天下,拿天下的人當奴隸當牛馬,他自己卻快活的了不得。列位可曉得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是常言的『皇帝』」。因此,為了能使國家獨立富強,就必須革專制皇帝的命。為此,《童子世界》盛讚法國大革命:「近來歐洲第一樁大事。不但是近來,從古以來沒有見過的;不但是歐洲,天下萬國都沒有見過的。破幾千年專制的政治,開近百年來自由的門路。」(第26號陳君衍《拿破崙傳》)。這樣大膽激切的言論,可謂振聾發聵,駭人耳目!

該刊的「笑話」專欄,對舊式教育進行無情嘲諷。如《某公子》一文,記載一自詡學識淵博的秀才,不懂《東洋文明史》是何物,竟將其標點為「東洋文,明史」。該刊的「史地」「博物」等專欄,則向少年兒童介紹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如第23號《物理淺說》、第24號《化學淺說》、第31號《植物學》、第32號《萬國地誌》等。

因「蘇報」案牽連而停刊

《蘇報》1896年6月26日創刊於上海,原是一家日僑創辦的報紙。1902年南洋公學發生退學風潮,《蘇報》首先報道,後增設「學界風潮」專欄,及時報道各地學生的愛國運動,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1903年起,《蘇報》支持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的活動,聘請章士釗為主筆,章太炎、蔡元培為撰稿人。《蘇報》經常刊登愛國學社的動態,社員也不時為《蘇報》撰文,「遂成為愛國學社之機關報」,促進了上海地區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1903年,留日學生鄒容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分別寫出轟動全國的《革命軍》和《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蘇報》又相繼發表了一系列評論《革命軍》《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文章,為之推波助瀾,要求取消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的「中華共和國」。1903年7月,清政府照會上海租界當局,以「勸動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的罪名逮捕了章太炎等人。《蘇報》被查封,愛國學社被迫解散,以激烈言辭鼓吹民主革命的《童子世界》也被迫在6月16日停刊。

《童子世界》雖只出刊33號,但作為我國最早的倡言革命、抨擊專制的綜合性少兒刊物,它對少年兒童產生過較大的政治影響。此後的《香港少年報》(1906)、《少年雜誌》(1911)、《中華童子界》(1914)、《兒童世界》(1922)等少兒刊物,在辦刊宗旨及刊物命名上,亦多受其影響。

(作者單位:長江師範學院圖書館)

—END—

原標題:《童子世界》:浚導文明 發達其愛國思想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五屆「全國社會科學研究管理論壇」論文徵集通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現代國家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