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係。出自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那麼,「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湯問》里的典故「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意思就是春秋時期,伯牙最會彈琴,鍾子期最會欣賞他的音樂,能聽出伯牙在琴聲i的心事。可惜鍾子期英年早逝,伯牙知道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了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把琴弦全部弄斷,之後再也不彈琴了。

伯牙高超琴技固然令人神往,子期的欣賞才能更是讓人讚歎。所謂好的事物需要好的欣賞才能,「對牛彈琴」也是古代自負才華的人最大的悲哀。孟浩然也有「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更有「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些都是感嘆沒有知音的內心孤寂;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2、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這個故相信大家都知道,「刎頸之交」就是說的他倆,以讚美他們這對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的朋友。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這個典故稍微冷僻一些。陳重和雷義是漢朝豫章宜春人。兩人年輕時很要好,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舉薦陳重為「孝廉」。要知道漢代的「孝廉」可是稀缺功名,戶口二十萬以上的郡才有一個名額。可陳重卻要把功名讓給雷義,並且前後十幾次向太守申請。直到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當時的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後來兩人同時做了尚書郎,雷義人如其名,經常代人受過,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於是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由,辭官還鄉了。

4、雞黍之交——範式張劭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又叫范汜。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臨走前與張劭約定,二年之後來張家拜訪。約定的日期到了,張劭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到來。範式果然如期而至。拜見張劭的母親,對飲盡歡而別。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後來張劭病危之前,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千里之外的範式夢到了張劭之死,於是騎馬趕去奔喪。到了後親自為張劭扶柩,還住在墳墓旁邊,為張劭種植了墳樹才離開。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典故源自戰國時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里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角哀捱著寒冷,半飢半飽,來到楚國,被元王大喜。設御宴以持之,拜為中大夫,賞賜很多金銀財寶。角哀將左伯桃脫衣並糧之事奏知楚莊王,楚莊王贈伯桃也做中大夫,厚賜葬資。

6、生死之交——劉備關羽張飛

這個故事就不多說了,大家比我知道的還多。反正就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一生不離不棄的故事。中途即使有分散走失,還是不遠千里,互相尋訪。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有關「友情」的典故了。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7、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齊國觀眾和鮑叔牙,年輕的時候就很要好,管仲家裡很窮,還要奉養母親,鮑叔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本錢都是鮑叔牙出的,當賺了錢以後,管仲的分紅比鮑叔牙還多。

兩人一起去打仗,進攻時,管仲在最後面,大家都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解釋:「管仲不是怕死,他得留著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後來兩人各為其主,管仲用箭設上了鮑叔牙的主人公子小白,後來小白做了齊桓公,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後世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這個忘年之交用的非常廣泛。典故出自《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各有典故出處

禰衡是平原人,字正平,以文采自負,也就是個性很高傲,看不起建安七子。卻獨獨和建安七子里的孔融關係很好。孔融也很佩服他的才華。孔融比禰衡大了二十多歲,後人經常用「忘年之交」形容年齡相差大、卻彼此惺惺相惜的友情。

以上就是「八拜之交」的全部典故。所謂的「八拜之交「,並不是結拜是要拜八次,而是以這八對古人為楷模,希望自己的友情也能和他們一樣。雖然都是形容深厚的友誼,但各有所偏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