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發揚五四精神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發揚五四精神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教育篇

編者按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4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教育科學版自今日起開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教育篇」欄目,約請專家學者撰寫署名文章,挖掘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對於現代教育的影響,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澱智慧。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其精神力量和重大意義。

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

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

祖國是孕育並養育中國人的那片偉大土地。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興旺發達,能夠萬古長存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在於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根植於炎黃子孫心中,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與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始終激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讓每個青少年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學習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必備階梯

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恆主題,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必備階梯,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愛國之情的心理原型是對家庭的眷戀、對故土的深情。愛國主義說到底就是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起步於鄉土教育,培基於歷史傳統與文化積澱的鄉情。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少年時代便與家鄉集美村以民族英雄鄭成功命名的「國姓寨」「國姓井」相伴,成年之後,雖身居南洋,卻心繫祖國,為救亡與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鞠躬盡瘁。

五四運動百年之際,新華網記者對全國100所高校近2000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31%的受訪大學生「熱愛祖國,具有較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這種意識之強,建基於相關認知之高。唯有把握好苦練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期,愛國主義才能由知而生情,變為自覺。

愛國主義教育雖基於鄉土教育,卻超於鄉土教育。要通過梳理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挖掘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通過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的最大優勢,闡明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讓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並成為愛國主義的本質,成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由此,對偉大祖國、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得以生髮,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得以激發,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得以樹立,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效國效民之志得以升騰。

愛國主義教育要以文化人、以情感人

謂之愛國主義情懷,正因為愛國主義首先就是一份感情。愛國主義教育,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文化人,而根本在於以情感人。唯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科學的方法不可或缺。根據兒童心理發展階段性特徵,以愛生命與愛家人為原點,把同心圓逐漸向外擴大,及至愛國家、愛世界,愛自然、愛宇宙。唯有發乎情,愛國主義教育才不會流於知識的傳授與價值的灌輸,而是能夠由入腦而入心,在知識化、生活化、價值化的高度統一中,春風化雨般滋潤心靈。

把愛傾注於國家,教育載體尤為關鍵。除培養對國旗、國歌、國徽崇敬感的禮儀之外,須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烈士紀念日(9月30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等國家紀念日,是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節慶以及研學旅行,尤其要用好歷史這位最好的老師,用足歷史這本最好的教科書。比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全面抗戰贏得完全勝利、形成國家認同、喚醒民族自覺的根本力量。要深度挖掘抗戰歷史這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愛國主義教育寶庫。統籌並創新教育載體,所激蕩的愛國主義情懷亦能激蕩並錘鍊愛國主義意志。

愛國主義教育成效體現於報國之行

意志是支配行動的心理傾向,經由行動而得以錘鍊。對意志而言,行動即砥礪,能使意志歷久彌堅。而理想信念的樹立決定行動的價值取向。由燃愛國主義情懷而行愛國主義壯舉,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堅韌的意志可謂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何以成人的凝魂聚氣之利器。子曰:「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強哉矯」者,乃大丈夫、真君子。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讓愛國主義成為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把愛國主義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創新創造相結合,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所樹之人定能肩負起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於每一個中國人,愛國之情是最為本真的情感,強國之志是最為堅毅的意志,報國之行是最為果敢的舉動。培養愛國之情與砥礪強國之志,其成效唯獨體現於實踐報國之行。青少年要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百年前,五四愛國學生奏響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報國之行,所行的既是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亦是天下為公之大道。

愛國主義絕不能窄化為民族主義,而必須堅持立足國家、民族,又面向世界,既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又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唯此方可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青少年學生心中高高飄揚。

(作者單位為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俞可系該校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委託專項「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教育論述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09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全國首個文化振興鄉村研究中心落戶中國人民大學
社會治理要讓「文化人」有尊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