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技法的「學」和「養」

書法技法的「學」和「養」

有的讀者不清楚「學」和「養」的不同,我當時也沒細想,事後思考,兩者確有差異。

簡單地說,學,就是自己本來沒有,從外部學得,變為自己的。養,是自己本來有,只不過是潛藏的,要給它養育、培養出來。比如學木匠、學裁縫,就是學;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那你先得有這一口氣,才能養。

書法中,技法,主要是筆法,只要用功,一般是能學來的。我們看個唐碑:

略懂書法的,都知道這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你看這字,辨認起來,無任何難度。臨寫呢,點橫豎撇捺,也是有法可循。那麼,我們通過學習,掌握《玄秘塔碑》的技法,沒有問題。還有其它:

這是唐代陸柬之書寫的《文賦》。《文賦》作者是西晉的陸機。陸柬之這字,介於行楷之間,時不時還蹦出幾個草書。仔細看,這字規矩畢至,不溫不火,耐人尋味。我們臨習唐碑時,因為是石碑上的字,往往搞不清筆畫細節,那不妨看看陸柬之。

唐代,楷書興盛,出現了一批前無古人的楷書大家。因楷書要一筆一划寫,自然要重法度。那個以狂草出名的張旭,他的楷書是這樣的:

《郎官石柱記》這字介於歐陽詢、虞世南之間,真的是嫻雅俊逸,而又法度俱備。我身邊有的老頭成天抱著張旭的草書練,毫無長進。若天份和眼界稍有不足,那真的要走火入魔。慎之慎之。

隋唐時期,流行寫千字文,這也是唐人尚法的表徵。我們看智永的千字文:

史載,智永筆法是遠紹王羲之的。初學楷書、草書,寫寫智永,對用筆非常有幫助。再看孫過庭:

《書譜》,可看作是孫過庭的一篇書法博士論文。只不過我們今天用印表機,孫氏用手抄出來。《書譜》是學習草書的典範,字多,草法豐富,來龍去脈清晰可見。

隋唐人給我們留下了可資學習的財產,順著他們的門徑,可以學得很多東西。我們再來看看晉人的字:

以上是王羲之的《孔侍中帖》、《喪亂帖》。雖然是唐模本,但後人都喜歡它們。今天,臨摹的人更多。這些字,固然也有法可循,但那風神韻致,似乎很難學到。大概,晉人的書法正是養成的,而非拚命學成——因它們看著太瀟洒。再看看王珣的字:

這個字,無論懂不懂書法,都會喜歡得不得了。但試學寫,很容易便俗。王珣屬王氏一門,是王羲之的堂侄。

再看個歷史名人謝安的字:

謝安不以書法成名。這字雖出於後世摹寫,但氣質還是屬於晉人。

不妨把晉人的書法和孫過庭的《書譜》比較,自能發現不同:孫過庭的草書,是草書的教科書;王羲之們的字,是書法中的詩。

晉人的書法呈現這個面貌,成因是複雜的,因為是不可知論者,此處不再深究成因。只一點,要學晉人的字,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本來可能沒有那種子,於是養不出芽,開不出花。

無所謂啦,開心就好。最後來看看我家老趙的字:

這個字,沒啥說的。老趙就是書法中的老杜,不但集大成,且為百代新。今天,很少人學他了。或許是我的偏愛吧,我也姓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蘭亭序》解析——王羲之心目中的「賢人」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