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從《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用筆細節說起

從《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用筆細節說起

俗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細節。

上圖是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的開頭。欣賞這樣的字,肯定會長壽。我們來看看其中一個字:

「故」字的最後一筆,捺,被處理成反捺,這是常見的寫法。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捺並不直,而是有幾次方向的調轉。再看呢,會發現,好像是本來要寫正常的捺,寫到過半,卻突然改變主意,向右下頓筆,成了反捺。這是怎麼回事?

再看幾例:

有意思。可見不是誤筆。幾個字的捺畫都是反捺,但並非直直向右下按筆的反捺,而是有波折在裡面。行筆過程,不但有運行方向的改變,還有提按輕重的微變。最重要的,反捺的末端,存在著指腕對筆力的控制,不是一按到底,也不是草率出鋒。

再看:

兩個「之」,上面據說是馮承素摹王羲之的,下面是趙孟頫的。不難看出其中的同構關係。這兩個反捺,都是出鋒有速度,但仍然保持了厚度,絕非草率出鋒。

上、下分別是王羲之和趙孟頫的「足」字。上「足」出之以勁健,下「足」仍然是在有速度的同時,用按、提動作,保持了筆畫的厚度。

可以再看看正常的捺畫:

分別是王和趙的「之」字。這兩個字,最關鍵的一致之處,在捺畫的末端,因為是送筆毫到末端,而不是輕佻出鋒,所以,捺畫有了分量感,也有了從容之態。古人喜歡用自然界的生物比擬書法,大家可想像一下,這裡的捺像什麼。

又如:

「廣」字的撇,「人」和「舍」字的撇、捺,都是把筆穎送到末端,並作藏鋒處理,避免輕佻的出鋒。這種筆畫,簡直是斜向的橫畫或豎畫。這告訴我們,寫字,筆畫末端草率不得。

以上所言,並不是說撇、捺的末端不能瀟洒出鋒,關於瀟洒出鋒,以後另談。

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們看看幾位當代名公的字(當然,字例是隱去作者的):

這個「人」字還好,不過已經快要飛起來了。據說臨的《蘭亭序》,不知《蘭亭序》里有沒有這樣的「人」。

圖片雖然有點小。但還是能看到捺畫的失控。

這個就不光是捺畫失控了,撇畫特別像玉足一隻……

丑怪的東西看多了,談多了,寫多了,回頭看美麗的東西,會覺得不好。

南宋姜夔在《續書譜》里說:「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是說用筆貴在順著筆的自然性格。老趙這字,分析起來好像是有意安排,欣賞起來卻要讚歎他的天資卓絕了。那支筆,在他手裡,確實是發揮出了它的性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名人書法的特殊效應
書法感悟:注意了筆畫,就忘記了關注結構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