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有多少父母敢對孩子說:「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我愛你不求回報」》。這也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生孩子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也是一個媽媽,孩子快兩歲,捫心自問我敢對孩子說這句話:「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我愛你不求回報。」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親情應該是很自然而然的親近,而不是一種強迫。

父母養育孩子,撫養孩子長大,是為了經歷和體驗人生,是承擔責任。而不能過多的把養老的責任強迫性的壓到孩子身上。

我想,父母更喜歡孩子能主動親近你,你們之間的關係很是和諧,這才是一種親情的回饋。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很開明的老人,她的思想讓我很是受益,雖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像她這樣的母親才是真的拎得清。

錦蘭是59年出生的,家裡有五個孩子,她排行老四。生在農村,又是那個特殊的年代,錦蘭的日子過得可想而知,有多清貧。錦蘭雖在家裡排行老四,但是什麼活都干過。幫大嫂看孩子,編草席賣錢,干農活是樣樣不在話下。

那個年代出生的人都特別能吃苦,錦蘭是一個很懂事的女孩,小時候很是勤快,從來沒抱怨過。

錦蘭小時候原本是沒辦法上學的,因為她爺爺說「女孩子上學是瘋,是丟人」。後來她爺爺去世,錦蘭才上了學,但是上學的時候錦蘭已經年齡大了。錦蘭不想跟小孩子們一起上,然後就從四年級開始上,她背地裡下了很多功夫才跟上課。

就上了六年學,錦蘭人也聰明,算得一手好賬,還讀到了高中畢業。不過當時他們高中是兩年制。多年後錦蘭特別後悔,要是當初能有機會教書也不至於後來那麼苦。但是錯過機遇,錦蘭也就嫁人了。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02.

那個時候,農村人只能嫁給農村人,錦蘭嫁的人條件不好。

婆家是一個寡婦養大了五個孩子,也挺不容易的。錦蘭嫁的是大兒子。但不知為什麼,勤快的錦蘭就是不受婆婆待見,可能是她覺得錦蘭性格比較強吧,兩個人都強,也就合不來了。

丈夫是個不會疼人的主,婆婆是個不會幫忙的人。那個年代的女人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出嫁就認了命,過得再苦都不會離婚,畢竟是農村,還是那個傳統的年代。

錦蘭生了三個孩子,全是自己一手帶大的。丈夫不幫忙光顧著往外跑,錦蘭要干農活自己給自己做月子,還得帶孩子。那時候地里活也多,全是她一個人干,懷孕九個月的時候還在地里忙活著。

可能你會問丈夫對她不好,為什麼還要生?我想說,那個年代的女人根本就沒有為自己選擇的權利。

一個女人帶三個孩子還得干農活,怎麼活?懷孕的時候干農活是常事,生了孩子後做月子自己照顧自己,給孩子洗尿布然後身體恢復了又得下地幹活。孩子自己帶大不了背地裡去。那時候沒條件。帶大了第一個,第二個來了,也按照這樣的方法帶。到後來第二個第三個就讓大的幫著看。

怎麼帶大?帶的比較粗糙,帶的不幹凈,帶的只要孩子們能活下來就成。不過也是,那時候孩子沒那麼講究,條件太苦了,沒法講究。

生了三個孩子,錦蘭從來沒想過要從孩子身上得到什麼,但是她不想讓孩子們過得跟她一樣苦,她想儘力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能考上大學,出了農村。

錦蘭很看重孩子們的教育,所以她很有先見之明,在孩子該上學的年齡時就趕緊讓孩子上學。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03.

老大是兒子,下面兩個是女兒。錦蘭的丈夫是比較偏心兒子,覺得兒子能養老。但是錦蘭說「兒子女兒都一樣,都得好好養,好好教育」。

興許是三個孩子耳濡目染,常常跟一個生活很苦還很開朗的母親一起生活,三個孩子都很懂事,四五歲就幫著家裡幹活,跟著錦蘭去地裡面除草,很能體諒錦蘭。

孩子們讀書也努力,根本就不用催,一個比一個用功。

兩個女兒都讀初中的時候,丈夫又發話了「女兒讀書沒用,反正也是人家的人,乾脆讓他們打工給咱們掙錢得了」。錦蘭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我生的孩子,我做主,只要他們有能力我就供,砸鍋賣鐵也供。」

一個農村家庭要供三個孩子讀書,可想而知開銷有多大?不過孩子們都能吃苦。像錦蘭大女兒小女兒,花錢特別省,有一次一個星期就花了五塊錢。兩個孩子給餓的,錦蘭是心疼到不行。上高中的時候,兩個女兒還幫人家買飯,然後吃上就不花錢了。反正就是吃上省著花,穿上撿別人的衣服穿,也就熬過來了。

後來三個孩子一個接一個上了大學,錦蘭一年才不過掙兩萬塊錢,怎麼能供得起孩子們讀書呢?怎麼辦?孩子大了,自己勤工儉學。老大因為家庭貧困拿了助學金,但是他把助學金省下來交學費,還有就是努力拿獎學金,努力打工。老二老三直接連學費都交不起,就助學貸款讀書,先把書讀下來再說。

孩子們從來沒抱怨過母親沒給他們提供好的環境,反而是覺得「我媽養我們已經不容易,剩下的就得靠我們自己了」。

兒女們很優秀,畢業出來工作後掙了錢,他們的日子也漸漸好過了起來。

60歲的母親對兒女說:「你們過得好就行,我生你不為養兒防老」

04.

孩子們工作後就沒跟家裡要過一分錢。有時候孩子們懂事給錦蘭錢,錦蘭都是不要。孩子們孝順讓錦蘭多買點衣服,錦蘭也是不要,而是說:「你們也不容易,剛起步,你媽有錢花,放心。」

錦蘭都60歲了,但是她從不主動給孩子們要錢,都是孩子們主動給她。孩子們會經常問:「媽,還有錢花不,我再給你打點。」

他們之間的親情是一種「老不啃小,小不啃老」,是相應的獨立,是主動的回報和孝順。

有鄰居會說錦蘭:「你看你現在享福了,幾個兒女都能養你老,你也沒什麼好怕的。」

但是錦蘭說:「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讓他們回報我。我當時那麼難就是想讓他們別跟我一樣過那麼苦。我生了他們就有責任幫他們教好,但是我不會說為了讓他們報答我才這樣做。我希望我的兒女是主動,發自內心的疼我。」

現如今,兒女們在外工作有了家有了孩子,都在城市裡定居了。錦蘭呢,幫女兒照顧月子,幫兒子帶孩子,現在呢卻回到自己老家去住了,說住不慣城裡。

錦蘭跟兒媳的關係也很好,但是她想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了。每日里跟村裡的大爺大媽們打打牌,日子過得也是休閑,女兒給她打電話,都開玩笑:「喲,又上班去了。」上班指的就是打牌。

我們會發現,錦蘭對兒女的教養是從來都不求回報,但是兒女會主動親近和回報。有沒有想過是因為什麼?

因為錦蘭對兒女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從來都沒有說過「我現在養你,你將來可要報答我」。她養大子女是一種責任,是發自內心的愛,從沒有想過要依靠,就是為了孩子好。很獨立,也不粘著兒女,這樣反而子女會粘著她,主動報答她。

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親情,不會給人壓迫感,會讓人覺得很滿足,內心上豐盈而充實,也不會有什麼壓力。

所以,現在有些父母抱怨子女們只懂索取不懂回報,有沒有反思過自己是不是從小的教育方式錯了。

當親情變成了一種道德式的強迫,才是作為父母最失敗的地方。


今日話題:你生養孩子是為了什麼?歡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創作者,寫這個世界溫暖的感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亮了 的精彩文章:

女人高嫁還是低嫁?她們的結局有何不同?兩個女人的經歷告訴你
婚姻里,女人能不能過得好,最關鍵的要看這一點

TAG:天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