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最近,陝西寶雞消防隊接到一起「獨特」的任務:一名4歲男童的頭卡在了廣場懸吊的觀賞性仿製編鐘里取不出來了。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源:微博@中國消防)

消防員趕到現場一看,這名男童的頭緊緊卡在編鐘里,男童不斷哭鬧,旁邊的家長急得團團轉。後來消防蜀黍動用了鋼筋速斷器、剪斷鉗,耗時20分鐘才終於尋找到縫隙成功破拆。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微博@中國消防)

有網友打趣說第一次聽說頭能卡進編鐘里,這還真是一個「名副其實」地渴望走進歷史的孩子啊。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微博評論截圖)

還有網友認為「熊孩子」就是「熊孩子」,「到哪兒都能卡住」。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微博評論截圖)

說起孩子卡頭這事,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卡不到」,順手翻翻新聞,你就會發現那真是花樣百出啊。

2019年4月28日,重慶江北區一名2歲左右的小孩在玩耍時不慎將頭卡在了鍋蓋里,消防蜀黍用毛巾保護好他的脖子後成功將鍋蓋破拆。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2019年3月25日,湖北黃石市一名1歲半的男童將頭卡在了公園水池邊的護欄內,隨後消防蜀黍成功幫其脫困。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2019年2月5日晚,上海靜安雕塑公園內一名4歲兒童將頭伸入一座雕塑的圓孔內無法伸出,消防蜀黍經過10多分鐘的緊張救援,成功將孩子的頭取出。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這些「熊孩子」們真可謂無孔不入,每次都把消防蜀黍累個夠嗆啊。他們除了卡鍋蓋里、卡護欄里、卡雕塑圓孔里,他們能卡頭的地方還有很多:

卡在牆立柱間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卡在痰盂里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卡進水管里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圖源:網路)

這些孩子啊,真是只要有洞的地方,就按捺不住地想去鑽一鑽,可是鑽洞一時爽,卡住了著實讓人著急啊。

當然,除了卡頭以外,卡手對於「熊孩子」來說,那也是屢見不鮮啊。


2018年12月26日,浙江麗水一名13月大的幼童在吃飯時將左手拇指卡在了兒童餐椅調節距離的卡槽內;

2018年9月13日,山東聊城一名男童的中指被卡在戒指內;

2018年9月13日,也是山東聊城,一女孩左手拇指被卡在蒸饅頭的圓形箅子里;

2018年8月25日,山東泰安一小孩手指被卡在洗髮水瓶的瓶口處;

2017年2月11日,浙江寧波一名3歲男童左手食指被卡在削皮刀夾縫內;

......

這些孩子手指被卡都經歷了手指關節充血腫脹難以取出,然後消防蜀黍利用專業工具幫助他們脫困的過程。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他們經歷了困境,但是又幸運地脫離了困境,可是有一些孩子卻因為頭手被卡而處於危險境地,甚至還因此丟掉了性命。

皮出新高度 | 4歲男童頭卡編鐘,消防員叔叔都驚呆了

也許看到這些孩子們的經歷,有的家長不禁感覺後背一陣涼意,因為我們發現這些孩子頭被卡、手被卡並不一定真是因為他「熊」。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在一定年齡階段時會對各種小洞、小空間、犄角旮旯特別感興趣,忍不住就要用頭啊、手啊去探索、測量一番。


有兒童行為研究專家指出:兒童是用手來思考的,尤其對於0-3歲的孩子而言手的自由使用就代表著孩子的思維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手部的動作也會相應發生變化。從最開始努力地將手準確放入嘴中,到能做到精準的手眼腦協調,孩子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鍛煉他的手,讓他手部的動作更加精細化,而這個「鍛煉」的方式就包括了摳小洞洞。因此,那些門縫、鎖孔、電插孔、戒指、父母的鼻孔......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孩子「鍛煉」的工具。

當你的孩子看見家裡牆角或者某個傢具上有個小洞就會不斷地用手指去摳時,可千萬不能用「熊」或者」皮「來定義他,他只是在」鍛煉「他的手,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小細節也特別感興趣,隨便哪個犄角旮旯有個小洞都難逃他的「法眼」。


空間探索

嬰幼兒空間探索的發展會從出生持續到6歲,但是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孩子最開始時會驚奇地發現物體和物體是可以分離的,所以他會不厭其煩地將一個物體從高處扒拉到地上,然後尋找,然後放回高處,然後再扒拉到地上。漸漸地,孩子對空間的探索方式會延申到往洞洞里塞東西、鑽衣櫃、鑽床底、爬到高處往下跳......而這些探索都是孩子在運用身體對空間進行把握的一個過程。

因此,為了用自己的身體去探測空間,他們就會用手去摳洞洞、用頭去鑽小地方,而這些行為就可能導致新聞里那些所謂的」熊孩子「被卡手、卡頭的後果。

我們既然知道了孩子愛摳小洞洞、愛鑽小地方是一個很正常的成長過程,那麼就要在保護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也保護好孩子精細化動作發展和空間探索能力的發展。


如何保護孩子安全?

  • 家長對家庭環境做一個大檢查,將孩子可以觸及到的危險品搬離他的視線外,比如類似戒指等容易卡手的小玩意就不應該出現在孩子的玩具架上了;
  • 把家裡的電源插座保護起來,不能讓孩子隨意觸及;
  • 孩子玩耍時,家長需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隨時隨刻「放一隻眼睛」在孩子身上;
  • 當孩子被卡住時,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千萬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精細動作發展和空間探索能力發展

保護孩子的安全一定不能等同於打著保護孩子安全的旗號而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孩子在摳、挖、戳那些小洞洞的同時,他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也在相應得到發展和提高,同時,還能促進他手部肌肉群及精細動作的發展,引發孩子對細節的關注以及對外部事物的好奇心。

當孩子通過鑽洞、用身體去測量空間等方式探索時,他也是在不斷地自我創造、自我突破,如果父母因為害怕危險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限制,那麼限制的不僅僅是發生危險的可能,同時還限制了孩子對空間的感知能力發展。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時候保護孩子的安全和保護孩子的能力發展似乎很矛盾,往左往右都怕錯,那麼,家長應該怎麼來幫助孩子手部精細化動作發展和空間探索能力發展呢?


小道具和小遊戲

精細化動作和空間探索的小道具和小遊戲:

洞洞書

市面上有很多專業的幫助兒童發展精細小動作的洞洞書,當家長發現孩子愛摳小洞洞時,不妨藉助洞洞書,讓孩子盡情地去摳、去戳、去挖;

彈力球

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最好道具;

扔豆子

家長帶著孩子往空塑料罐子里扔豌豆、小石頭、小硬幣,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調整罐口大小及孩子與罐子之間的距離;

壘積木

壘積木對於孩子的精細化動作發展和空間探索都很有好處,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特點給孩子選擇軟硬度不同的積木;

筷子拔河

對於已經會使用筷子的孩子,家長可以找來細繩,然後和孩子分別用筷子夾住自己這一端,試試看誰能先把繩子拉過中線;

鑽紙箱

家長可以充分利用紙箱做道具,給孩子製造不同大小的空間,讓孩子盡情地去鑽一鑽。

對於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禁止、遏制,有時候轉變一下思路,既然孩子需要這樣的發展,我們不妨利用一些道具,演變出一些小遊戲,既保護了孩子的安全,又促進了孩子的發展,豈不是一件樂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育兒 的精彩文章:

老人帶孩子總用威脅式語言,有什麼影響?

TAG:口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