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的政治智慧:區別對待背叛自己的人

曹操的政治智慧:區別對待背叛自己的人

三國亂世,下屬背叛領導是常有之事。大家所熟悉的呂布就是一個典型,他一生多次背叛自己的領導,因此被戲稱為「三姓家奴」。面對下屬背叛,作為領導者該如何處置呢?這很考驗領導者的政治智慧。

曹操的政治智慧:區別對待背叛自己的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曹操遭遇最嚴重背叛

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作為領導的曹操也曾多次遭遇被背叛,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曹操擔任兗州牧時期。

當時,為了報殺父之仇,曹操只留下荀彧與程昱守衛鄄城,自己親率大軍再次征伐徐州牧陶謙。不料,陳留太守張邈卻在此時聽從了陳宮等人的建議,迎接呂布入兗州,共同背叛曹操。

張邈年輕時喜歡行俠仗義,與袁紹、曹操很早就已認識,且關係都還不錯。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待人接物的態度變得十分傲慢。張邈看不慣,就義正辭嚴地責備了袁紹一番。袁紹惱羞成怒,讓曹操去殺張邈。曹操不肯聽從,說:「張邈是我們親近的朋友,即使他有不對的地方,也該寬容。如今天下尚未安定,怎麼能自相殘殺呢?」從而救了張邈一命。

因此,張邈與曹操的關係更加密切。在第一次出兵征討陶謙時,曹操下定決心要與陶謙死戰到底,臨行前對家中妻小說:「我如果不能生還,你們就去投靠張邈。」後來,曹操回來見到張邈,兩個大男人竟然相對流淚。

曹操能不惜得罪袁紹極力維護張邈,能把家小託付給張邈,可見當時曹操與張邈的關係確實很鐵,對張邈也十分信任。但張邈最後還是背叛了曹操,在背後狠狠地捅了曹操一刀,這不僅令曹操始料未及,且令曹操十分惱火。

陳宮與曹操的關係原本也不錯,曹操能入主兗州成為兗州牧,毫不誇張地說,有一大半是陳宮的功勞。原兗州牧劉岱被青州黃巾軍殺害後,如果不是陳宮首先出面替曹操前去遊說兗州別駕、治中等主要官員,曹操後來也不太可能接替劉岱成為兗州牧。

入主兗州後,曹操殺了邊讓等幾個譏諷自己的人。這令陳宮既不安又不滿,於是便暗中策劃背叛曹操。恰在此時,曹操傾巢出動再次前往徐州征討陶謙,陳宮於是趁機說服張邈迎接呂布,正式背叛曹操。

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的整個兗州,除了鄄城、范縣和東阿縣三地外,其他的郡縣全都紛紛響應張邈與陳宮,投靠呂布,背叛曹操,其中甚至還包括了曹操十分信任和看重的魏種——曹操曾推薦魏種為孝廉。

之前,聽聞兗州叛亂,曹操還很有信心地對部將們說:「唯獨魏種不會背叛我。」等到聽說魏種竟然也背叛了自己的消息後,曹操的臉被打得火辣辣的,不由得大怒,說:「如果魏種不逃到南越或北胡去,我曹某人就絕不會放過你!」

除此之外,當時還有一個曹操信任的人,也背叛了曹操。

他就是畢諶。曹操入主兗州後,把畢諶從郡功曹提升為別駕從事,足見曹操對畢諶之信任。張邈和陳宮迎接呂布叛亂,畢諶在東平老家的家小都被張邈劫持了。曹操因此對畢諶說:「卿老母在彼,可去。」意即讓畢諶去投靠張邈侍奉其母親。畢諶聽到此話,起先還信誓旦旦地向曹操表示自己對曹操絕無二心,搞得曹操感激涕零,但一轉身,畢諶就背叛了曹操,逃往東平去投靠張邈了。

總之,張邈背叛,陳宮背叛,魏種背叛,畢諶背叛……一時之間,曹操身邊之人,竟有許多背叛了曹操。

那麼,後來曹操平定兗州叛亂之後,他是如何處置這些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呢?從中我們又能看出曹操的哪些政治智慧呢?

曹操的政治智慧:區別對待背叛自己的人

二、對背叛者區別對待

1、對張邈的處置

興平二年,經過兩年征戰,曹操逐一收回兗州失地,並在巨野打敗了呂布。呂布東逃,投奔劉備。張邈命其弟張超帶著家屬退守雍丘,自己則去袁術那裡求救兵。

但曹操並不打算就此放過張邈及其家人,他率部圍攻雍丘數月之久,城破之日,曹操還下令屠戮雍丘城,並誅殺了張超及其家屬。張邈在去向袁術求救的途中,被自己的部下殺害了。可以想像,如果張邈沒有被部下殺害,而是被曹操活捉,也一定會死得很慘。

2、對陳宮的處置

建安三年,曹操聯合劉備攻破下邳城,逼迫呂布和陳宮投降。

對於陳宮,曹操原本想給他留一條活路,但陳宮最終選擇了慷慨赴死。曹操無奈,為其落淚。後來,曹操對陳宮的家人還是很好的。他不僅把陳宮的母親召來贍養照料,還替陳宮把女兒嫁了出去,對陳宮家屬的持養照顧也十分豐厚。

3、對魏種的處置

魏種背叛曹操後,逃至河北射犬。後來,曹軍攻下射犬,魏種被生擒。

我們之前提到,當初曹操在得知魏種也背叛自己的消息後,曾大怒說,魏種不逃到南越或北胡,曹操就絕不會放過魏種。但當曹操真的抓到魏種後,卻又親自替魏種解開捆綁的繩索,還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曹操之所以這麼做,他的解釋是:「唯其才也!」(只因他有才能)

4、對畢諶的處置

呂布被曹操打敗後,畢諶也被曹軍生擒。大家都知道畢諶曾忽悠曹操、背叛曹操,所以很為畢諶擔憂。不料,曹操卻絲毫沒有想要處死畢諶的意思,甚至還為畢諶開脫說:「作為人能孝順他的親人,不也會忠於君主的嗎!這正是我所需求的啊。」於是任命畢諶擔任魯國相。

曹操的政治智慧:區別對待背叛自己的人

三、曹操的政治智慧

面對背叛自己的人,曹操採取區別對待的策略。對首惡張邈,曹操堅持「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堅決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對從犯陳宮,曹操網開一面,只處置其本人,罪不及其家人;而對魏種和畢諶,曹操則是既往不咎,表現得十分大度。

曹操這樣區別對待的好處是,既重點打擊了背叛者,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又不至於因為打擊面擴得太大,鬧得人心惶惶。這種尺度和分寸的精準把握,充分體現了曹操高超的政治智慧。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收繳袁紹的往來書信,得到許都官員及自己軍中將領暗中寫給袁紹的書信。曹操下令將這些信全部當眾燒掉,說:「當袁紹強盛之時,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眾人呢!」這不僅表現出曹操的胸襟,也體現了曹操的政治智慧,與他對魏種和畢諶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曹操不追究魏種的理由是因為魏種有才能,不追究畢諶是因為畢諶能孝親忠君,這實際上包含了曹操的另一層政治智慧,即以魏種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為自己效力,以畢諶營造部下忠於自己的氛圍。

後來,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勸曹操儘早殺了劉備。曹操卻認為不能因小失大,回答說:「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是這種政治智慧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權此話,暴露出他在識人上比曹操差一大截
陳繼儒:王守仁捕獲朱宸濠居平叛首功,是撿李充嗣的便宜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