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茶為道紫砂壺顏色表裡不一,是不是碰上了化工壺!

以茶為道紫砂壺顏色表裡不一,是不是碰上了化工壺!

近日有壺友跟我說,他不小心打碎了一把紫砂壺,結果發現紫砂壺顏色內外不一,很擔心這是不是一把化工壺。

我覺得這問題很有必要跟各位壺友解釋一番!這情況其實與紫砂壺的燒制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紫砂壺的燒結溫度在1050°~1200°之間,燒制之前,紫砂藝人會先根據紫砂壺原料的顆粒粗細程度來定一個燒制的上下限溫度,燒制時就必須把溫度嚴格控制在這個範圍內,還要遵循事先制定的溫度曲線。

隨著燒制溫度的變化,壺坯的顏色會出現深淺不一的變化,雖然溫度經過了嚴格的把控,但是在燒制過程中,由於壺表和壺內的受面度和密度有較大的區別,就會出現受熱軟化不勻的情況。

這時,壺胚的呈色就會出現細微的差別,壺表和壺內的色澤也會有所不一。

壺體燒造過程結晶式往往可達到以下幾個階段:

1、結合水蒸發

當窯溫達到105℃時,坯體內的結合水開始蒸發,這個窯溫要保持30分鐘後才可繼續升溫,否則坯體易開裂。

2、結構水逸出

當窯溫平穩提高達500℃時,坯體內的結構水開始分解逸出。

3、石英體膨脹

窯溫達573℃時,泥料中含有的石英顆粒膨脹,體積增大0.84%,晶型轉變。

4、氧化物顯色

窯溫在600℃~1050℃時,泥料中的氧化物分解,壺體開始顯色。

5、保溫求定型

窯溫在1050℃~1200℃時,坯體燒結定型,要停止加溫並保溫30分鐘左右,以平衡窯內溫差。

6、降溫求色澤

窯內溫度平穩後,將煙道閘板及窯門全部打開,迅速降溫到700℃左右再重新關上窯門,製品表面會生成光澤。此時製品處於熔融狀態,壺體不會開裂。

7、石英體收縮

因為石英晶型會在573℃時再次轉變,體積縮小0.84%,所以窯溫在700℃~400℃時,要緩慢而又均勻降溫,否則製品極易開裂。

8、冷卻待出窯

窯溫降到400℃後,再降溫可快可慢,溫差已不會對成品產生負面影響。

紫砂壺燒制「過火則老,老不美觀;欠火則稀,(禾犀)砂土氣」,在使用過程中,因窯溫燒制差異帶來的影響會日益顯現,泥料色澤便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吐黑」部位不同,所泡茶葉不同,養壺習慣不同等原因,造成「吐黑」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有些肉眼比較明顯的,壺體局部或者整體變深,也會加劇壺表裡的顏色不一致。

綜上所述,紫砂壺顏色內外不一致,或者色澤不勻,並不是泥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不能證明其就是化工壺,和燒制過程、養壺習慣等有著很大關係,壺友們也不用過分擔心

薇:「以茶為道」,免費學習茶道、茶藝、茶禮、茶德、茶文化等!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不錯的話,那就趕快分享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吧,記得關注我並在下方點贊留言。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小八 的精彩文章:

以茶為道,如何鑒別優質紫泥紫砂壺?三招輕鬆搞定!
以茶為道,茶香有9種香型,你喝過幾種?

TAG:茶小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