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軍方與商業航天產業的關係之五

美國軍方與商業航天產業的關係之五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系列共11209字,85圖。預計閱讀時間:1小時。

分為6篇,本文是第5篇。

推動

艾薩克·牛頓爵士,一生為人類科學的發展給出了不可替代的推動,在數學、天文學、力學、運動學、流體力學和光學等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

晚年牛頓,醉心於哲學,想要弄明白:這個宇宙,在最初的本源,是什麼給了它第一把推動,讓一切如此美妙地運行了起來。

而對於商業航天產業來說,小火箭認為,同樣存在這個第一推動的問題。

小火箭聯合會成立已11年,很高興在2015年迎來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萌芽。

在和大量投資機構和工程師的探討中,有兩個問題被提得非常多:

商業航天產業中的衛星企業,需要弄明白:這些火箭企業,到底能不能提供足夠廉價和可靠的進入太空的能力?

而商業航天產業中的火箭企業,則非常想知道:這些衛星企業,到底能不能提供足夠數量和持續的火箭發射業務需求訂單?

當然,投資機構對上述兩個問題都很關注。

答案是什麼呢?

在產業本身。

火箭的發射報價,不僅僅是研製和生產的成本所決定的,還取決於火箭的產量和運營。

如果同一款火箭只生產1枚,那麼所有的企業研發和運營成本都要壓到這一枚火箭上,發射報價當然會居高不下。

如果能夠量產,則能夠已數量攤平研發成本,進而突破盈虧平衡點,進入持續盈利階段。

所以,如果想要火箭的發射報價能夠持續降低,那麼還是得衛星產業用足夠多的訂單來刺激火箭產業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

衛星的訂單數量,不僅僅是衛星企業自己能夠決定的,還取決於火箭企業能夠提供多好的發射服務。

比如,天基互聯網以及未來的天基共建5G網路,天和地的份額和搭配是怎樣的,很大一部分因素與火箭的發射報價有關。

如果衛星進入太空的成本太高,那麼下一代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就會天然地避開太空,而更多地向地面傾斜;相反,如果衛星進入太空的成本足夠低,那麼天基互聯網的發展就能夠更加順利。

所以,這是一個迭代的過程:足夠多的衛星訂單,能夠促進火箭量產,從而讓發射服務更便宜;足夠低的發射價格,能夠促進衛星應用場景的拓展,從而讓衛星訂單更多

這好像是個圈。

嗯,小火箭認為,讓一切良性循環起來的,就是需要這樣的一把推動力:

我不管火箭發射的報價怎樣,我有足夠的實力給產業投入足夠多的衛星發射訂單;我不管衛星需求的訂單有多少,我有足夠的信心讓火箭大量生產,以低廉的價格向產業提供服務。

能有這個實力的,只有軍方和少數幾個資本巨頭了。

按考慮通脹之後的折算報價,SpaceX的獵鷹1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報價為700萬美元(改機版本的獵鷹1-e運載火箭為850萬美元)。但是在最初有軍方啟動訂單的時候,報價為670萬美元,甚至曾經有過比較激進的590萬美元的報價。

在獵鷹9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過程中,軍方的訂單同樣是不容小覷的。

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首發箭,在2010年6月升空,首發就成功。這是給美國宇航局NASA的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的技術展示飛行,軍方不便插手。

但是,在當年(2010年)12月8日發射的第2枚箭,除了貨運版龍飛船的驗證飛行器之外,還有2顆小衛星,而用戶,恰恰是處處低調的美國國家偵察局。

2017年9月,美國空軍把密級最高的飛行器X-37B交給獵鷹9號運載火箭,標誌著SpaceX在理論上具備了發射美軍現役和未來幾年驗證飛行的所有飛行器的資質。

美國空軍的第三代GPS衛星的首批10顆衛星的發射訂單,有7個已確定,其中5個給了SpaceX公司。

2016年4月27日,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霍索恩的SpaceX公司和美國空軍簽署了8270萬美元的固定價格合同,用於發射1顆GPS第三代衛星。

讀過《小火箭講述人類軍用與商業航天發展簡史》的好友們一定還記得,這個合同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它打破了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聯手打造的美國發射聯盟ULA長達十年的壟斷,同時也是民營商業航天產業首次接手單筆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大單。

2016年9月21日,美國空軍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發射第9顆和第10顆GPS三代星的合同,總價為3.95億美元。

均價為1.975億美元,比SpaceX的報價高出了138.8%!(這還是降價之後的報價。)

版權聲明:

本文是騰訊獨家內容。歡迎朋友圈轉發,引用部分內容請註明出處。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小火箭聊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之六

TAG:小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