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撒哈拉沙漠是絕佳的太陽能發電站選址地

撒哈拉沙漠是絕佳的太陽能發電站選址地

撒哈拉大沙漠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太陽能產業中心。那裡熾熱的陽光以及萬里無雲的晴空;除了幾個綠洲,植被也很少,大部分地表都被岩石、沙子和沙丘覆蓋。


如果整片沙漠是一個國家,它將是世界第五大國——比巴西大,略小於中國和美國。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估算,當地每平方米平均每年接收2000至3000千瓦時的太陽能。

鑒於撒哈拉沙漠覆蓋面積約為9百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可用的總能量——也就是理論上,利用到每一寸沙漠——每年超過220億千兆瓦時(GWh)。


對照一下:220億GWh意味著沙漠上的太陽能農場將產生比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多2000倍的能量,後者每年僅產生100000 GWh的電量。


事實上,相當於撒哈拉沙漠每天能夠產出超360億桶石油——即全球平均每人每天5桶——是歐洲全部電力需求的7000倍,還幾乎沒有碳排放。


更重要的是,撒哈拉沙漠在地理上與歐洲有非常接近的優勢。在直布羅陀海峽,北非和歐洲之間的最短距離僅為15公里。

但是,電網就算途徑地中海,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世界上最長的水下電纜——在挪威和荷蘭之間——近600公里。


在過去10年時間裡,科學家研究了如何利用撒哈拉的太陽能,最終為歐洲提供電力。


學術見解已被轉化成嚴肅的項目。最引人注目的嘗試是Desertec項目,公佈於2009年,並很快從各個銀行和能源公司處獲得了大量資金。可惜的是僅僅5年後,大多數投資者退出,理由是成本高。


這些項目受到各種政治、商業和社會因素的阻撓。


最新的計劃包括突尼西亞的TuNur項目,旨在為200多萬歐洲家庭提供電力,以及摩洛哥的複合太陽能發電廠。

目前有兩種實用技術:聚光太陽能(CSP)和常規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各有其優點和缺點。


CSP使用透鏡或鏡子將太陽的能量聚焦在一處,把熱量通過傳統的方式傳導給蒸汽輪機發電。


某些系統可以使用熔鹽儲存能量,允許在夜間發電。


CSP似乎更適合撒哈拉沙漠,因為那裡太陽直射、缺少雲層和高溫乾燥——使得發電效率更加。然而,透鏡有可能被沙塵暴覆蓋,而渦輪和蒸汽加熱系統是相對複雜的技術。


但該技術最重要的缺點是,需要使用當地稀缺的水資源。

光伏太陽能電池板使用半導體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它是最常見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因為它既可以連接到電網,也可以分布在各個建築物上進行小規模發電。


此外,它在多雲的時候也能製造一定程度的電力輸出。


但其中一個缺點是,當面板過熱時,發電效率會下降。在夏天的沙漠里,陰涼處的溫度也會輕易超過45℃。此外,沙塵暴也可能會覆蓋面板,進一步降低其效率。


兩種技術都可能需要一定量的水來清潔鏡子和面板,這使得水成為一個重要因素。

大多數研究人員建議整合兩種主要技術來開發混合系統。


就算只是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也能夠供應目前整個非洲大陸的電力。隨著太陽能技術的升級,未來只會變得更便宜,更有效率。


對於大多數動植物而言,撒哈拉沙漠可能不適合居住,但那裡卻可以為北非及其他地區的人類帶來可持續的能源。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條三眼地毯蟒
讓孩子少吃一點糖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