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雲李飛飛: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優勢明顯

阿里雲李飛飛: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優勢明顯

阿里雲李飛飛: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優勢明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月8日,在DTCC 2019(第十屆中國資料庫技術大會)上,阿里雲智能資料庫產品線總負責人李飛飛演講指出,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因其突出優勢,應用趨勢不斷上升。

阿里雲李飛飛: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優勢明顯

(紅線為需購買License的商業資料庫,藍線為開源資料庫及雲原生資料庫)

李飛飛介紹,阿里雲資料庫已經形成了一個數據上雲的完整鏈路,首先通過DTS數據傳輸工具,將線下的資料庫遷移到線上,再按照業務需要進行資料庫選型。

依託豐富的資料庫品類,如關係型資料庫、分析型資料庫和NoSQL資料庫,阿里雲資料庫基本覆蓋全部企業級場景。在全球擁有10萬客戶,涵蓋金融、電信、製造、物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如中石化、中國聯通、上汽大眾等。

其中,雲原生資料庫的優勢最為突出。2018年,阿里雲在國內率先發布自研的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創新採用存儲計算分離、軟硬體一體化設計。今年3月,POLARDB還成為業內首個兼容Oracle的雲原生資料庫,大型企業可在數小時內完成業務遷移,10TB數據備份只需要10分鐘。

POLARDB通過高速的RDMA網路構建了共享存儲的架構,能夠實現快速的彈性伸縮擴容,單個實例可擴展到1000核計算能力,同時橫向擴展到100TB存儲空間,滿足大規模業務場景的需求;性價比優異,在100TB的數據容量上具備10倍於傳統商業資料庫的性價比;還具備金融級的高可用能力。

阿里雲李飛飛:All in Cloud時代,雲原生資料庫優勢明顯

李飛飛回顧道,在過去的四十年里,資料庫的形態基本經歷了傳統商業資料庫、開源資料庫到雲原生資料庫的演進過程。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海量數據噴發,對資料庫提出了完全不同的需求。更為重要的環境變因是,All in Cloud成大趨勢。IDC預測,到2021年雲上數據量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

在這一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商業資料庫因其昂貴、高運維難度、以及低擴展性和可用性受到挑戰。而雲原生資料庫則因天然為雲定製,具備雲計算的彈性能力,兼具開源資料庫的易用、開放特點,及傳統資料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等優勢,成為企業的最佳選擇。

在Gartner發布的2018年資料庫魔力象限中,阿里雲和AWS雙雙入選,已成為資料庫市場的兩匹黑馬。

此外,李飛飛還分享了阿里雲在資料庫上的創新研究,如極致的水平拓展、對海量數據的極致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市值重回萬億、滴滴否認順風車灰度測試、特斯拉計劃9月份下線首輛國產Model 3雷鋒早報
微軟HealthVault的失敗,對於EHR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