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鹽湖不長草 卻是實現理想的地方

鹽湖不長草 卻是實現理想的地方

鹽湖不長草 卻是實現理想的地方

王敏在實驗室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記者 陳歡歡

看工作照,王敏實在是太好認了。

多年從事鹽湖資源開發研究,時常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試驗車間,一群戴安全帽穿藍制服的人中,身形最小的就是她。

作為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王敏來到柴達木盆地已經33年。這裡有藍盈盈的天和白茫茫的鹽。由於富含不同比例的鈉、鉀、鎂、鋰等元素,湖水在陽光照射下顯出層次豐富的綠。天地悠悠,更襯得人渺小。

鹽湖的美觸動人心,卻也難以駕馭。但王敏知道鹽湖的秘密,她懂得如何從這些壯美中提取資源,為人類所用。

常駐無人區、沖在工程一線解決難題、和不同行業打交道……王敏為研究好鹽湖資源利用付出良多,只因多年前的一次感動。

高原寶鏡的魔力

1986年,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幾位科技工作者到北京化工學院(現為北京化工大學)放了一部招生宣傳片。這改變了王敏的人生走向。

柴達木盆地曾是汪洋大海。幾億年間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山川抬升形成盆地。水汽蒸發、海水退去,充滿礦物的鹽湖滷水沉積下來,幾十種化學元素匯聚其中,形成巨大的化學體系。水中無游魚,地上無草木,空中無飛鳥。鹽湖雖有悠久的食鹽開採歷史,但由於技術原因,礦物鹽資源開發歷史卻很短,這面巨大的寶鏡仍待挖掘。

「我是青海人,那裡更需要我。」看到這些,王敏暗下決心。

那年夏天,她在志願表上一連寫下5個「青海鹽湖所」,轟動全校。

被錄取後,王敏到青海鹽湖所報到,拜入老一輩科學家楊存道門下。她從最基礎的洗瓶子、搖瓶子開始,一點點學習實驗操作規範。

「楊老師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對我們的要求也很嚴。」做實驗、看數據、作分析處理……王敏在前輩引導下,打下了紮實的科研基礎。

依照不同的主要化學成分,鹽湖可分為碳酸鹽型、硫酸鹽型、氯化物型。按鹽類礦產種類,則有天然鹼湖、石膏湖、鉀鎂鹽湖、硼湖等多種類型。從中提取出的鉀、硼、鋰、鎂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輸送。

在鹽湖所,王敏最初研究的是如何用酸化—萃取的方法從鹽湖中提取硼資源,之後開始研究提取工業建設需要的鉀和鋰。

進所工作的第四年,王敏出了自己的第一次野外。在察爾汗鹽湖,要完成萬噸級別的硫酸鉀提取產業化項目。

王敏回憶:「那時候一出去就是一兩個月,跟著所里幾位前輩研究員,每天琢磨如何把承擔的工作做完,日子很充實也很忙碌。」

2007年,青海鹽湖所在東台吉乃爾鹽湖實現了鋰資源的提取及綜合利用,項目順利建成投產,王敏便已成長為團隊的主要成員。

用身體丈量

日子久了,王敏從跟在前輩身後的變成走在前頭的。

從東台回來後,她帶著自己組建的實驗室,成了企業合作項目的帶頭人。

2012年前後,柴達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鹽湖成了王敏團隊頻頻到訪的地方之一。這裡鋰資源儲量豐富,但高效環保提取存在技術瓶頸。為了摸清這座湖的「脾氣」,王敏一干就是六七年。

看元素周期表,第二行的鋰和第三行的鎂位置相鄰,具有對角線關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頗為相似——二者都易被氧化、和酸發生置換反應。而一里坪鹽湖的典型特質之一恰恰是鎂鋰比高,鎂鋰不易分離。

王敏等人採取了梯度耦合膜分離的辦法,利用不同膜孔徑大小、截留分子量不同等特性,逐步把鎂和鋰分開。與傳統方法相比,這樣既不會產生污染,能耗也低。

不過,就算在實驗室實現了提鋰的工藝技術,項目成功投產還面臨更艱巨的任務——要繼續完成中試和萬噸規模的產業化試驗。

「產業化是不允許失敗的。」王敏告訴《中國科學報》,小規模試驗用到的是瓶瓶罐罐,而工程化意味著把試驗的各個環節放大。設備、儀錶、閥門,「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出問題,才能保證整個項目的成功」。

2018年,由王敏研究團隊與五礦鹽湖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梯度耦合膜分離技術」再破工程化技術瓶頸,萬噸碳酸鋰產品成功下線。這意味著青海在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特別是鹽湖提鋰方面,實現了鹽湖滷水鎂鋰分離過程的連續操作模式及分離過程的實時監測,推動鹽湖化工向高效化、自動化和綠色化轉變。

技術突破的背後,是王敏和團隊成員用身體丈量出的日日夜夜。

在項目進駐之前,一里坪鹽湖是不折不扣的無人區。

2017年千噸試驗時,正是風沙較大的10月。那時項目廠房還沒修繕完畢,沒有暖氣、門窗漏風,風一吹,沙子就飛進嘴巴里。即便條件惡劣,王敏也要堅持每天開會,把當天遇到的工程問題解決。

「老師小小的身子披著不合身的大衣,每天眼睛熬得紅紅的,直到產品出來。」王敏的學生李燕至今仍對當時的場景印象深刻。

做一名鹽湖人

「鹽湖滷水分離涉及到很多學科,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年輕人來說,是大有可為的學科領域。」王敏說。

多年來,王敏參與的項目接連投產,證明了她當年選擇回家鄉並非一時衝動。曾經她被青海鹽湖所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感動,如今又有新的年輕人為王敏的熱情和能量震撼。

在加入王敏的團隊之前,不少學生都已對這位鹽湖人的事迹有所耳聞,甚至慕名而來。看了有關王敏的紀錄片後,李燕決定到青海鹽湖所讀書。作為「粉絲」,她得知自己的導師就是王敏本人後,從心底發出歡呼和感嘆。

青海鹽湖所王懷有博士表示,王敏作為團隊帶頭人,在實驗和工程方面都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儲備。「我們覺得她能解決很多問題,再忙的時候她也會抽時間看專業書充電,意志力很強。」

人們常用「女強人」形容王敏,但她從不覺得自己女性的身份應該被特殊化。她坦言也曾遇到過委屈的事情,但「沒太去考慮那些,還不如想想接下來該幹什麼」。在鹽湖邊上工作久了,王敏的內心也如湖面般單純和開闊。

鹽湖雖然不長草,卻是王敏實現理想的地方。直到現在,她對鹽湖的好奇和熱愛依然。

「我還是覺得有很多未知的事情。怎麼提高資源開發效率,怎麼做更環保、對生態環境更好、發展更有序……」她表示,未來若有機會,還想將鹽湖滷水中一些微觀的機理結構研究得再前端、再清楚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申請不再以學術論文為唯一依據
景區社會責任補短板亟待加大「鞭策力」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