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時,一代名將樂毅就住在趙國,趙孝成王為何卻棄之不用?

長平之戰時,一代名將樂毅就住在趙國,趙孝成王為何卻棄之不用?

歷史上起到關鍵重要的長平之戰,為秦、趙兩大強國的決戰,此戰以秦國為勝,也為秦國之後統一天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趙國的趙孝成王,急於求成,又不懂得審時度勢,聽信小人讒言,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更換百戰不殆的廉頗,而任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因而也直接將趙國的處境推向了一個無底深淵。在趙國戰敗後,秦國坑殺了趙國將近40萬的降兵,因而這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徹底的一次戰役。

據記載,在長平之戰時,樂毅就在趙國,可是為何,這樣的一個鼎鼎有名的大將,卻沒有被趙孝成王重用呢? 而本來作為燕國一大功臣的樂毅,又為何來到了趙國呢?

樂毅最初是作為魏國的使臣來到燕國的,當時的燕昭王見樂毅談吐不凡,且足智多謀,於是就想著法子將樂毅留在燕國。樂毅在燕國的那段時間,燕昭王以禮相待,將其視為上等賓客,樂毅偶爾還會旁敲側擊,問及樂毅的想法。

不久,樂毅答應了燕昭王,輔佐興國,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當時的秦國和齊國勢力都很大,兩國都有稱霸的野心,且實力強勁,不相上下。但是齊王目中無人,又蠻橫無理,百姓也無法忍受。燕昭王本就看不慣齊國,此時齊國已經烏煙瘴氣,百姓怨聲載道,便跟樂毅提出要去攻打齊國,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樂毅想了想,說:「如果憑藉大王一國之力,勝算還是有點懸的,倒不如和韓、趙、魏、楚聯合一起,五國一起攻打。」燕昭王一聽,拍手稱讚,便派遣使者去遊說,就這樣,五國結盟,任命樂毅為上將,帶領出兵攻打齊國,齊國被打得只剩下了兩座城池,齊王也落荒而逃。樂毅一戰成名。

燕昭王在世期間,樂毅一直兢兢業業,深受燕昭王愛戴。後燕昭王去世,燕惠王上位。燕惠王卻並沒有他父親般喜歡樂毅。齊國看換了個新王,便想出了一個離間計。齊國傳出謠言:「如今齊國已經只剩下兩座城池,而樂毅卻遲遲不去攻打,想必是等自己的勢力穩定了,樂毅直接在齊國稱王了。」謠言一出,本就不喜歡樂毅的燕惠王,派騎劫上場,把樂毅更換了下來。

樂毅自己又心高氣傲,便負氣而走,到了趙國去了!趙國見樂毅來了,大名人吶,用賓客之禮相待,還把觀津這一塊土地給了樂毅,將其封為望儲君。可見,在當時,趙孝成王對樂毅還是非常重視的,可是,為何在長平之戰的時候,卻沒有派樂毅出戰呢?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

第一, 趙孝成王對待長平一戰,沒有做出正確可靠的判斷,在他撤掉廉頗,用上趙括的那一刻起,便可以知曉,趙孝成王對待戰役是飄搖不定的,他的內心也沒有過多的思量,加上范雎的離間,使得他相信趙括是最好的上將,做出了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趙孝成王對於戰役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也不善於作戰謀略,因而間接導致了長平一戰的失敗。

第二, 趙孝成王並不信任樂毅,由於樂毅容易負氣行事,加之後來,燕惠王作戰失敗,還特意寫信來責怪樂毅投奔趙國,有違先王之信,一方面又表達歉意,還把樂毅在燕國的兒子提拔為昌國君,這一切都讓趙孝成王害怕,害怕樂毅三心二意,而用了趙括,那就不一樣了,趙括始終沒有二心,這種大戰役絕對是任用自己人才放心吧。

後來樂毅也常常往返於趙、燕兩國,當然樂毅也沒有回去燕國做事,最終也是死在了趙國。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雍正臨終前給乾隆留下了哪些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如何?
這支部隊是蒙古鐵騎的精銳,普通小兵出來,千戶大人得繞道走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