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天內上海田林街道兩部老公房加裝電梯同時開工,住敬老院居民喜極而泣盼回家

一天內上海田林街道兩部老公房加裝電梯同時開工,住敬老院居民喜極而泣盼回家

5月9日上午,伴隨居民的陣陣掌聲,徐匯區田林十村小區19號、27號兩棟居民樓迎來了加裝電梯開工儀式。4個月後,兩棟樓的24戶居民就將開啟每天乘坐天梯「上上下下」的生活體驗。

徐匯田林街道成立於1985年,是上海典型的大居型社區。自滬上首例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出現以來,老齡化程度高達34.3%的田林新村就在期待一部屬於自己的「新電梯」,其中就包括在田林十村居住30餘年的表演藝術家童雙春和李青兩位老人。

一次加裝兩部電梯,結果的確令人欣喜。而這姍姍而來的兩部電梯,也讓居民和街道感嘆:不容易。

兩棟樓脫穎而出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弄明白怎麼裝電梯。」黃萌是田林八九十村居民區書記,開工儀式前兩天,她還在忙著和田林十村27號的居民黃國英在居委會商量儀式的最後細節。

與一些為了裝電梯而糾結多年的小區不同,田林十村的老公房「年紀不小」,但居民們並沒有為「錢」多加糾結。「只要價格合理、支出有必要,居民們都願意商量。」甚至在第一次加裝電梯徵詢時,19號、27號兩棟樓的居民就達成了接近100%的同意率。

「最大的難點在於,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為一棟居民樓加裝電梯,別的成功案例也不能完全照搬。」

田林十村27號

黃萌告訴記者,2017年底田林街道開始對轄區內所有多層住宅進行排摸,田林十村有7棟樓的居民加裝電梯意願都非常強烈。經過對地形和居民意願的具體調查,19號、27號兩棟居民樓因獨立成棟,且周邊有足夠空間安裝電梯井,幸運地具備了加裝電梯的條件。

「裝電梯需要整棟樓和小區三分之二以上的住戶同意。」2018年5月,居委會開始在19號、27號兩棟樓開展初步徵詢。其中一棟樓的某家住戶剛開始不同意,居委會了解到他們家下水道容易堵塞,就主動安排物業上門疏通。「我們讓對方感受到住在小區『有困難大家可以相互幫助』,對方也開始理解其他居民想裝電梯的迫切願望。」

在徵詢小區其他居民樓的意見時,也有居民提出,「別人裝電梯與我無關,為什麼我要表示同意?」黃萌從她的「師傅」、原田林八九十村書記張青這裡學到的辦法是,動之以情。「跟居民說『人都會老,明天你也可能需要幫助』,一般人看看小區里來來往往的老人,都會改變想法。」當然,前提是必須向居民說清,加裝電梯對小區綠化和環境的影響肯定在標準範圍內。

房子比檔案館還「老」

2018年6月11日,田林十村19號、27號兩棟樓居民100%同意加裝電梯。居民工作初戰告捷,接下來居委會和居民們遇到的,卻全都是「新鮮事」。

2016年,上海曾出台《關於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建設管理相關建設審批的通知》,審批流程原有的46個圖章精簡為15個。但除了「敲圖章」,加裝電梯還要解決誰來裝電梯、誰監理、電梯什麼品牌、每戶人家分攤多少錢等等一系列問題。

27號居民口電梯井安裝位置

看看身邊鄰居都是同自己一樣的「銀髮寶貝」,一直熱心社區事務的黃國英和書記黃萌一樣發愁:這麼多「麻煩事」夾在電梯和居民之間,誰來負責解決?

田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棟樑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在街道協牽頭下,2018年6月,田林街道成立上海首個街道層面的「電梯辦」。這個全稱為「田林街道老舊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既有街道各職能部門領導直接參与,也有像張青這樣熟悉社區工作的「老法師」坐鎮。

電梯辦要解決的第一樁「麻煩事」,就是誰來裝電梯。田林十村是徐匯國資企業徐房集團的直管公房,其中物業、綠化均由徐房下屬企業管理,因此徐房下屬的上海現代電梯工程有限公司進入了居民們的視野。

「公司在上海安裝的居民樓電梯不計其數,但給『實心房』裝電梯卻是頭一遭。」現代電梯的項目負責人矯恩慶告訴記者,2018年8月,田林十村業委會通過招標方式確定由現代電梯負責兩棟居民樓的電梯施工,公司當即決定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方式,在加裝電梯的審批環節就充分參與,了解居民每一步訴求和疑慮。

5月9日,田林十村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開工

於是,2018年的盛夏,矯恩慶和同事們就開啟了為居民們「跑腿」的歷程。

設計圖紙是電梯施工的「兵法圖」,矯恩慶到檔案館調取田林十村的施工圖時卻遇到預想不到的難題:房屋建造年代比上海城建檔案館還「老」,圖紙哪裡找?此時,「電梯辦」成員、曾在徐匯區房管局工作的沈玲玲建議,可以想辦法聯繫當年的建設單位。在田林街道協助下,矯恩慶終於找到了保存近40年的施工圖紙。

「街道層面設立電梯辦,為施工方解決了溝通難題,也提供了更豐富的公共資源使施工更加合規。」矯恩慶介紹,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不僅面臨最主要的人員安全問題,還要解決水、電、煤、網線路移動和消防、綠化、衛生等多方面難題,這也是許多小區遲遲無法加裝電梯的原因之一。而電梯工作室、加裝電梯聯盟等自治組織,和街道電梯辦等政府牽頭工作小組的出現,讓專攻技術難題的「總包方」們有了更多底氣,為居民設計更加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

裝電梯就像「結親家」

黃國英為加裝電梯創作的打油詩

「我們組織了15次參觀學習,前後開了65次居民小組會,終於定下這門『親事』。」快人快語的黃國英說加裝電梯和「結親家」一樣,都要慎重對待。在田林十村決定加裝電梯前,居委會曾到長寧區的五洲大廈、星火大廈,虹口區江灣鎮街道,以及徐匯區的龍華街道、上師大科技園等學習加裝電梯經驗。

也正因此,黃萌和居委會幹部們意識到,「讓居民同意裝電梯只是第一步,讓所有人主動參與裝電梯才是最難的。」好在,田林十村有不少像黃國英這樣的熱心居民。

19號6樓一對90多歲的老夫妻聽聞整棟樓通過了加裝電梯意向,因行動不便在敬老院居住的他們看到了「回家」的希望,頓時感動落淚。黃國英就用三句打油詩「快點吧,拉一把,讓我們回來吧」總結了老夫妻的願望。在說服小區其他住戶同意19號、27號加裝電梯時,這首大白話的打油詩卻讓居民更能夠感同身受老人們的期盼。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兩部電梯將完成土建和安裝,預計8月完成驗收。電梯造價約80萬元,除每台24萬元的政府補貼外,其餘款項均由居民自籌出資,最快將於今年9月正式運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快准猛!我國新型艦艇模型首次在中海博亮相!
愛奇藝下架漫威電影?別緊張,只是版權到期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