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保軍:基礎、前沿、本土——新聞理論研究的問題構成

楊保軍:基礎、前沿、本土——新聞理論研究的問題構成

新聞學是一門具有強烈人文色彩的社會科學。它以新聞現象或新聞活動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考察、發現、分析新聞活動的特徵,揭示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新聞理論研究以「新聞是什麼、新聞業是什麼、新聞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為基本問題框架,以「新聞精神是什麼」為基本的內在紅線,其直接目的是以概念方式把握新聞活動的特徵與規律,最終目的則是為優良新聞業的建設與健康新聞活動的形成提供理論支持。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就新聞理論研究的歷史與現實展開情況看,大致形成了如下類型問題。

1

相對穩定的基礎問題

每一學科都有根源於相關實踐領域的問題系統,其中事關確立學科獨立地位、獨特價值的問題,就是相對穩定的基礎問題。像所有其他學科的基礎研究一樣,新聞理論研究歷來重視本學科的基礎問題。對新聞理論基礎問題的不斷探討闡釋,構成了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基礎問題大致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方面。

首先,「基本概念」問題是基礎問題中的基礎。新聞理論體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內在關係建構而成的。以不斷深化、更新的時代方式探究基本概念的含義與變化,比如對事實(新聞事實)、信息(新聞信息)、真實(新聞真實)、客觀(新聞客觀)、價值(新聞價值)、道德(新聞道德)、自由(新聞自由)等概念範疇的研究,始終是新聞理論研究的基本任務。以開放敏銳的眼光,不斷關注新現象、新問題,發明創造新的概念、範疇,是基本概念研究中的另一基本任務。比如,依據新興技術、新興媒介開闢的新的新聞景象,業已形成以網路新聞、融合新聞、機器新聞、智能新聞、平台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等為基礎的大量新概念、新範疇,經過一定學術周期的演進,必將形成一批新的比較穩定的基礎性概念,它們將為整個新聞理論體系的更新、範式轉換與建構提供磚瓦、奠定基礎。

其次,「基本問題」是基礎問題中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新聞理論研究中的基本問題,以理論問題方式呈現新聞實踐中的基本關係、主要關係,蘊含著新聞活動的基本機制或基本規律。諸如事實與新聞的關係問題、新聞真實與新聞價值的關係問題、新聞活動主體間特別是傳收主體間的關係問題、新聞活動與媒介技術間的關係問題、新聞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問題等。對這些基本問題的探索與回答,將形成新聞本原論、新聞認識論、新聞價值論、新聞方法論、新聞主體論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新聞理論體系的實質內容。

再次,「基本體系」問題是基本問題中的目標問題。新聞理論研究的重要理論目標之一,就是建構起具有時代水平的新聞理論原理體系,以形成關於新聞現象、新聞活動相對系統的知識體系、思維體系、規範體系,進而能夠運用系統的理論並以時代方式對新聞現象、新聞活動作出解釋、規範、反思和引導。體系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使得探索建構新聞理論體系成為新聞理論研究長期穩定的基礎問題。關於基本概念問題、基本問題的研究成果,也會凝結在基本體系之中。

2

與時俱進的前沿問題

新聞是溝通人與事實世界的重要中介,也是人類觀察世界與自我的窗口。新聞活動是人類與時俱進的新聞信息交流活動,貫穿滲透在人類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社會領域之中,一定程度上成為其他活動的前提性活動。這意味著新聞理論研究必然也必須關注新聞領域以及與新聞活動密切相關的前沿問題。

其一,新聞理論研究特別關注「前沿技術」問題。人類新聞活動史表明,整體的技術發展特別是媒介技術發展,始終是新聞活動演進的重要動力。儘管新聞活動的整體發展狀況依賴一定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但技術因素有著特殊的地位與價值。人們發現,技術主導新聞活動方式(生產傳播方式、管理控制方式、收受反應方式等),技術主導媒介形態演變進程,技術影響新聞觀念更新,技術主導新聞業態的變革。因此,每個時代的新聞傳播研究者,都會高度關注媒介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技術變革對人類新聞活動帶來的巨大作用和影響,自然也會關注技術對整個人類生活帶來的結構性變化。

其二,新聞理論研究特別重視「前沿實踐」問題。新聞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自然會強調它的實踐品格。實踐是理論的根源,實踐需要是理論研究的基本動力。新聞理論研究對新聞實踐方式的最新變化、實際變革總是高度敏感,每當新聞活動、新聞業出現了新的現象,理論的眼光就會投注過來。曾經對印刷新聞、電報電話新聞、廣播電視新聞的關注,如今對網路新聞、社交新聞、融合新聞、智能新聞、5G現象的傾情,特別是對職業新聞與非職業新聞關係的熱切探究,都在強烈表明新聞理論研究具有與時俱進、緊追實踐、前瞻實踐的秉性和風格。

其三,新聞理論研究特別關注「前沿思想」問題。新聞活動是與社會整體及其各個領域密切聯繫、高度相關的活動,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新聞理論研究不僅關注本學科的最新思想變化、理論發展,還特別關注其他領域的觀念變化、思想創造、理論更新。僅從學術角度看,新聞理論研究已經超越了過往限於自身單一學科的視野,正在形成以跨學科或超學科的觀念和方法,觀照和研究新聞活動以及新聞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關係。

3

富有特色的本土問題

新聞活動是人類的普遍活動,新聞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但所有新聞活動的展開、新聞需要的實現,都發生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時空之中。因而,無論是在感性活動視野中,還是在新聞理論研究中,不同現實社會中的主體必然面對著富有特色的本土問題、地方問題。對於中國新聞研究者來說,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的新聞理論研究儘管不會忽視普遍的新聞理論問題,但會更加重視「本土理論」的建設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展開具有中國特徵的新聞理論研究,建構具有中國特色、風格、氣派的新聞理論體系,是中國新聞研究學術共同體的基本任務。所有理論都有所依據,超越語境的社會理論幾乎是不存在的。作為中國的新聞理論研究者,我們應該首先觀察中國社會,發現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做好中國的事情;應該更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中國的經驗出發,從中國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本土化的理論與設想。當然,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人類共同目標的前提下,我們的研究也必須有世界眼光、人類胸懷。

第二,我國的新聞理論研究當然不會忽視普遍的新聞觀念問題,但會更加重視「本土觀念」的建構問題。新聞觀念特別是主導性的新聞觀念,是指導一定社會新聞活動的「靈魂」。儘管在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中,在新聞改革及新興媒介環境逐步形成過程中,造成了複雜的新聞觀念生態結構,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是當代中國新聞業的主導新聞觀念。黨性本體觀念、人民中心觀念、新聞規律觀念、輿論引導觀念,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念系統。現在的問題是,需要系統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念與其他各種新聞觀念展開比較研究,更加需要深入探討的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落實到新聞實踐和新聞輿論工作之中。

第三,我國的新聞理論研究自然不會忽視人類整體的新聞現實問題,但會更加重視 「本土實際」問題的解決。新聞活動是人類活動,因而,不管身在何處,新聞研究者都有責任在人類層面展開研究。但人類的生存、生活是具體的,處於不同的時空,擁有不同的實際。作為中國新聞研究者,不僅要關注人類新聞活動面對的共同問題,還要特別關注中國新聞實際的特殊問題。比如,如何在中國環境中應對新聞業的變革,處理好不同新聞生產傳播間的關係;如何在不斷更新、飛速發展的技術環境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媒體融合之路、轉型之路;如何在世界與中國的新型關係形勢下,增強中國新聞傳媒的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解釋好中國特色;如何在新聞傳播領域、輿論領域處理好中國與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的關係,等等,都是亟待新聞理論研究的重大的或重要的實際問題。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當代中國新聞理論研究」(18XNLG06)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張大為: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文論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