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胡開寶: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

胡開寶: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此後,我國積極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並推進這一外交理念的實施,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然而,一些國外媒體常常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產生誤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與我國存在差異,致使這些國家的民眾或媒體往往不能正確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甚至採取敵視的態度。當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理應獲得與自身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為此,我們可以多形式、多方式、多維度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努力使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及其舉措為更多國家所理解和認同。這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努力開創對外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多形式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話語構建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採取一定的方式,有意識地生產具有特定內容、特定表達方式的話語,如言說、表達和敘述等。通常,話語構建形式可分為物質形式和符號形式。前者是指雙邊或多邊國際會議、記者招待會、高層論壇或學術會議等,後者包括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在內的語言文字形式以及包括影像資料和圖片資料在內的多模態形式。相比較而言,物質形式更加直觀、生動,更容易讓受眾接受,往往能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影響。符號形式中的文字形式間接、抽象,所產生的影響往往滯後一些,不過更為持久;而多模態形式則比較直觀,但對相關問題的闡述沒有文字形式那麼深刻、全面。為此,我們可以根據話語構建的目標,採取不同形式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不同話語構建形式的優勢,以取得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最佳成效。目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主要以符號形式為主,包括政治文獻等書面文字形式和口頭語言形式,較少採用學術會議等物質形式和影像資料等多模態形式。近年來,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為主題的各種專題論壇或會議先後召開,《大國外交》等紀錄片也正式發行。運用這些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但運用話語進行對外傳播的效果還需進一步提升。

外交話語是一種對外宣傳的話語。除了保持已有的話語建構優勢,我們還可以通過召開國際會議等多種形式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通過對「一帶一路」英譯在英國、美國和印度等國主流媒體新聞報道中的應用趨勢進行分析,我們發現2017年5月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後,「一帶一路」新譯名「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應用頻率達到最高峰;每當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英譯名在英國、美國和印度主流媒體報道中的應用頻率處於峰值狀態。顯然,我們在採用文字形式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同時,可以更多發揮物質形式尤其是雙邊或多邊會議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們更要研究如何對這些形式進行有機組合,以卓有成效地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具體而言,我們可以積極組織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和實踐的國際學術會議或多邊論壇,在國外報刊或網路上發表相關係列文章,拍攝並發行相關的外語專題視頻或紀錄片,力求全面、深入、生動地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誤解和偏見。

第二,多方式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話語構建方式是指在言語交際中人們用以表達思想的方式,一般劃分為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民間話語等方式。政治話語是政治家或其他參與政治的人員為實現一定政治目的而使用的話語;學術話語是人們生產、傳播和消費公共知識的話語;民間話語是指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通俗、具體、生活化的話語。相比較而言,政治話語較為莊重、嚴肅,但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心理距離較大;學術話語比較嚴謹、客觀,可信度較高,但不大容易為普通民眾所理解;民間話語貼近普通民眾,因而容易為他們所接受,但往往不夠嚴謹。

有必要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現了我國政府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本質上是一種政治話語。要讓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話語在國際上有效傳播並為國際社會所接受,一是構建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學術話語。學術話語可以憑藉其嚴密的邏輯推演和充分的論證來分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內涵、特徵及重要意義,從而為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提供學理支撐,增強其說服力和感召力。二是構建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民間話語。採用民間話語,可以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讓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實際,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接受併產生共鳴。事實上,當今各國的外交也需要民眾積极參与,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而民間話語往往能夠在對外交流中發揮凝聚共識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們更多關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政治話語構建,在學術話語構建方面所做的工作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儘管我們出版了一些中文學術著作詳細分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和原則,但這些著作更多面向國內受眾。而且,在構建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民間話語方面也需要加強。為此,建議加強學術話語和民間話語的構建,以促進國外民眾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一方面,可以與國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發行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外文學術著作,召開相關專題的國際學術會議,或者在國外媒體上發表學術文章,以理性和嚴謹的態度全面而深入地向國外學者或民眾介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和舉措,力求使他們全面而客觀地理解其內涵和意義。另一方面,著力構建面向國外普通民眾的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民間話語,撰寫一些外語普及型讀物,以國外民眾能夠理解、樂於接受的方式系統介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此外,還可以採用民間話語,將深奧、專業的學術語言轉化為言簡意賅的生活話語,通過不同形式的媒體向國外普通民眾傳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第三,多視角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在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過程中,要注意話語構建與翻譯、傳播的相互脫節問題。一方面,我們在構建話語時,較少從翻譯視角進行思考分析,往往過分強調話語的民族性,常用一些本土色彩濃厚的術語,增加了翻譯方面的困難。而且,外交文件的起草與翻譯往往缺少統籌設計、相互協調。另一方面,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需要與運用話語進行對外傳播有機結合起來,需要考慮話語所表達的思想以及這些話語的翻譯是否能有效地被其他國家民眾接受或認可。

實際上,外交話語的構建、翻譯與傳播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如果不構建外交話語,就談不上外交話語的翻譯和傳播。一旦外交話語得以構建,就必須對其進行翻譯和運用其進行對外傳播,否則外交話語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為此,我們首先從翻譯視角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這既要考慮到所構建的話語能否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又要分析話語是否適合於翻譯,話語譯名是否切合受眾國家或地區的語言文化習慣。其次,從傳播視角考察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我們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要求,在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時既要「存異」,即從自身文化傳統和外交理念出發,也要「求同」,即挖掘不同國家文化價值方面的共通性,所採用的話語方式盡量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以贏得其他國家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認可。此外,可以建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構建、翻譯與運用話語進行對外傳播的聯動機制,從翻譯和傳播的視角探討中國特色大國構建的原則、形式和方式,切實解決構建、翻譯與傳播之間相互脫節的問題。最後,建立和完善我國外交文件起草部門、翻譯部門與傳播部門之間的聯繫和合作機制,協調解決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提高運用我國外交話語傳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成效。

(本文系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17ZDA319)階段性成果)

(作者繫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形象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別出「心」裁的俄羅斯心理語言學
中國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