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這個巧妙的方法是教育的大原則

南懷瑾老師:這個巧妙的方法是教育的大原則

南懷瑾老師:這個巧妙的方法是教育的大原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個巧妙的方法是教育的大原則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離婁》

【孟子曰:「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歸,斯受之而已矣。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孟子說,當時的文化思想,重點在楊墨二家之說。楊朱講個人主義,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的學說,是講大眾福利的,也可以說是講天下為公的,他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當時思想界,正流行這兩種大哲學,儒家則處於這兩者之間。所以孟子說「逃墨必歸於楊」,那些原來崇拜墨家的思想,欲走天下為公的路子,做到舍己利人利世的,結果做不到了,一定退回來,轉向楊家走個人主義的路──為己。但是個個都為己的路,還是走不下去,兩者比較下來,還是中庸之道,保留一部分適當地為己,適當地為他,所以「逃楊」的人,「必歸於儒」,一定歸於儒家。

假使一個人,起初胸襟汪洋博大,年輕的人狂氣一來,不可一世的樣子,後來還是逃墨歸楊,只顧自己打坐,誰也不管了。現在他又逃楊歸「妻」,結婚去了。年輕人最容易上自己的當了。人生不外三條路,一條是自欺,不自欺則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

孟子說:對於這種人,逃到儒家來,就教他「斯受之而已矣」,意思是,你回家吧,安安穩穩先坐在自己家裡,慢慢來,人生修養不是那麼簡單的,學說思想的研究不是那麼容易的。以現代來說,大學的課本,只是傳知識的工具,不能算是書;一本真正的書,那些活了二十幾年的大學研究生,看不了幾本。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懂了思想學說,像我們到了這樣一大把年紀,讀了那麼多書,看起書來,也還會常常慚愧得臉紅。因為平日自以為了不起的見地、思想,在讀到某一本書時,發現早在一兩千年前的古人,就有了這樣的思想,說過這樣的話了。

孟子說:不必去和楊墨辯論,如果去辯論,就如拚命追跑掉的小豬,結果小豬跑到豬圈裡了,人還跟在後面想招它回來。

這就等於談到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問題,一般家長或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就如趕小豬一樣,拿一根棍子在後面猛追。一個孩子有了問題,是不能拿棍子在後面追的,越追得緊,這孩子跑得越快越遠,說不定還會跌死。其實,就讓他跑吧!不管他跑到哪裡,你都可以知道。

在大陸農村的廁所,為了要利用糞便做肥料,多半是露天,在田野間或曬穀場的附近。鄉下人家的孩子,都喜歡在田野或曬穀場遊戲,不小心會跌進糞坑中,非常危險。家長不許孩子到那裡玩,他們可偏喜歡去。有一個家長,從不去把孩子趕走,只悄悄放一根長竹竿在廁所旁邊。有一天一個孩子果然跌下去了,他跑去拿起竹竿,伸到跌到糞坑裡的孩子面前,叫孩子抓住,一下子就把孩子提出來了,沒有被淹死。這孩子以後再也不去那裡玩了。

這就是教育的道理,不讓他去上一次當,吃一次苦,不置之死地而後生,光是追、趕、逼,是收不到效果的。所以孟子說,去和楊、墨兩家辯論,就和趕小豬一樣,也與不許小孩到廁所旁邊玩一樣,反而得到負面的效果。

還有第二種情形:「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孩子太乖了,老是在規定的範圍內待著,不活動,又會埋怨孩子。人就是這樣矛盾,對太老實的人,拚命教育他,啟發他的思想;等他思想啟發了,又會搗亂,這時又埋怨他了。這能埋怨他嗎?是教育啟發了他的思想才會這樣啊。

這一段就這樣幾句話,教育的味道,世態的味道,社會的味道,被孟子講完了。所以他在上面說「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這就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他先在前面等著,等你東碰壁、西碰牆,沒有出路,無路可走了,自然走到他的面前說:老師,救救我吧!於是他拿起竹竿說:抓住!把你提回來。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是教育的味道。做工夫也是這樣,許多年輕人學道學佛,做工夫,我非常不贊成,我希望他們到外面,各種修養都學完了,全世界的修養工夫都學過了,能學到更好,學不到的時候,再回過頭來學道學佛做工夫。

孟子這些話,只是一個話頭,不只與教育思想有關,甚至與政治哲學、經濟思想等都有關。大家要注意這是一個大的原則,他所提倡的堯舜的領導與教化,就是這樣的,站在正路的路口先等著你,不怕你走錯路,當你在岔路上吃了虧,拉一把救你回來。堯舜之道,就是這個路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永嘉大師的這個說法含有極微妙的旨意
春天最不應該做的七件事,第六件最嚴重,第七件很多人都在做!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