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平成回憶錄:明仁天皇和皇后的「祈福之路」——前篇

平成回憶錄:明仁天皇和皇后的「祈福之路」——前篇

作為「一國的象徵」,時刻牽掛國民,為國民祈福。從國內外的戰爭遺址,到因自然災害受災的地區,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在平成時代走過了怎樣的「祈福之路」?讓我們共同回顧天皇的「祈福之旅」。

1991.7.10 雲仙·普賢岳火山噴發

脫下鞋子、促膝而坐,和受災者面對面親切地交談。這是天皇和皇后慰問受災地時的情景。這樣的行程實際上從28年前就開始固定下來了。

1991年6月3日和6月8日,長崎縣的雲仙·普賢岳火山先後兩次爆發,這也是時隔198年的火山噴發。災害導致包含當地居民、消防隊員、警察、新聞記者等在內的43人死亡。災害發生一個月後,7月10日天皇與皇后慰問災區。這也是天皇在戰後首次訪問處於災害發生中的災區。雖然濃煙還在瀰漫,但是天皇與皇后仍然強烈要求訪問災區。

為了不給災區民眾增加負擔,天皇的慰問行程計劃在一天結束。一天的行程非常緊湊,上午不到8點,天皇一行便從羽田機場乘坐民用飛機,之後又轉乘直升機深入災區。共訪問了島原市、布津町、深江町等7處臨時居住區、避難所。直到晚上8點多才回到東京御所。

身著兩排扣西裝的天皇到了災區脫掉外套,解開領帶,挽起襯衫袖子和皇后一起訪問受災民眾。在活動板房內,天皇坐在木板床上握著受災民眾的手,關切地說:「真的很不容易啊」、「要加油!」

回憶當時的情景,受災群眾們仍記憶猶新。「天皇和皇后明明應該是坐在榻榻米上的,但是……」天皇與皇后在災害還在發生的時候便前往災區,深入了解受災民眾的生活。親民的舉止溫暖了受災民眾的心。

1993.4.23~26 沖繩

在沖繩縣系滿市的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裡,記錄著被動員參軍而犧牲的少女們的悲劇故事。1993年4月23日,天皇夫婦首次以天皇和皇后的身份訪問了沖繩。

資料館中珍藏著由201名女學生和教師組成的「姬百合學生隊」的照片,這些照片以「安魂」之名在展示室里供大家參觀。「被強行徵召參加隊伍。之後下落不明」、「衝進槍林彈雨中」……一張張照片記錄著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天皇在參觀展示室時始終沉默不語。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在隨從人員的提醒中天皇才肯離開資料館。這比預定的時間超出了16分鐘。

訪問沖繩是昭和天皇未能實現的夙願,所以天皇對此次沖繩之行有著特殊的感情。

天皇第一次訪問沖繩是在1975年的7月,當時他還是皇太子,與皇太子妃美智子第一次來到了姬百合塔。當時沖繩民眾對皇室的感情複雜。聽說皇太子來沖繩,激進派的人甚至向他們仍燃燒瓶,引起了不小的爭端。

訪問完資料館,當天晚上天皇發表了特別的講話。「對因戰爭而付出寶貴生命的死難者來說,我知道僅靠一時的行為和言語根本無法贖罪。在經歷長年累月的相處,我們深刻反省這段歷史,心系這片土地和民眾。」

在即將退位的時候,也就是2018年3月,已經是耄耋之年的天皇與皇后再次乘坐專機前往沖繩。在沖繩的和平祈念堂前向18萬多因戰爭犧牲的死難者鞠躬。天皇始終心系沖繩,重視對沖繩島的訪問,甚至到訪了日本最西端的那國島。

「心系這片土地和民眾」。自1975年首次訪問沖繩時就做出這樣承諾的天皇也履行了他的諾言。包括皇太子時期的訪問在內,天皇共11次到訪沖繩。

1994.6.10~26 美國

1994年6月,為緩解日美的經濟關係,天皇決定訪問美國。

在美國的17天時間裡,天皇不僅到訪了亞特蘭大、華盛頓、舊金山、檀香山等11座城市,還在阿林頓公墓慰靈,訪問了民權運動的紀念館,與在美日籍民眾暢談。

白宮的歡迎儀式中,天皇與柯林頓總統深入交談。回顧歷史,天皇說:「要跨越兩國曾經因戰爭帶來的悲劇的隔閡」。談及未來,天皇表示要促進合作。但是儀式結束後,作為戰爭受害者的在美華人、在美韓國人組織了示威遊行。

在回國前,天皇回憶,「戰爭給人們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傷痛。我對因為戰爭失去生命、負傷、飽受痛苦的人感到悲痛。」

去年,天皇與皇后在退位前最後一次訪問了夏威夷的檀香山,到訪了檀香山近郊的太平洋紀念墓地。當地媒體對天皇的到訪高度關注,歡迎程度堪比特朗普總統訪問。

當天,天皇首次到達日美開戰地慰問亡靈。樂隊奏響日本國歌和美國國歌,之後天皇與隨行士兵共同雙手獻上花環,默哀行禮。行禮持續了40秒。

在決定訪問夏威夷時,天皇也曾計劃訪問珍珠港,但這一想法被日本政府擱置了。

1995.1.31 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上午5時46分52秒,日本關西發生了7.3級地震。天皇和皇后通過早間6點半的新聞得知了地震的消息。天皇隨即決定取消計劃在3天後葉山御用邸的行程,終止原計劃在2月底前觀摩的展覽會、音樂會等。

地震發生兩周後的31日,天皇和皇后乘坐自衛隊的直升機經大阪機場前往災區。首先來到兵庫縣的西宮市。當時約有1100多名受災群眾在西宮市中央體育館中避難。當地知事、市長等人向天皇和皇后說明了賑災情況,天皇關切地詢問醫生有沒有引發傳染病。

天皇脫掉鞋子,與受災群眾促膝而談。交談中天皇不時地鼓勵災區民眾,「大家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同日,天皇一行還慰問了蘆屋、神戶、淡路島的北淡町。

天皇心繫災區,並在此之後一直延續慰問的行程。2005年,天皇參加了在兵庫縣舉辦的紀念阪神大地震10周年的追悼儀式,遇難者家屬們還送給天皇向日葵的種子。種子源於因地震犧牲的小學六年級女孩自家院子里奇蹟般長出的向日葵。向日葵以女孩的名字命名,「はるか的向日葵」隨後在日本各地傳播開來,成為災後復興和安魂的象徵。

2019年1月,天皇在最後的新年詩會上朗誦了向日葵茁壯成長的樣子。

「贈予的向日葵種子在初夏的陽光中伸展枝葉」……

2000.5.23~26 荷蘭

2000年5月23日,數千人集聚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戰爭犧牲者紀念碑前。天皇和皇后敬獻花環,行默哀。廣場的氣氛既寂靜又緊張。雖然在一分多鐘後軍隊就奏響了樂曲,但天皇和皇后依舊保持默哀,幾十秒後才直起身。

時任外務省歐亞局長的東鄉和彥回憶:「當時廣場上籠罩著祈福的氣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4萬多印尼俘虜和9萬多荷蘭民眾被強制收容扣留,死傷人數眾多。因此荷蘭的反日情緒很強烈。在1971年昭和天皇訪問荷蘭時,甚至發生了在列車上被仍熱水瓶的事件。

其實2000年的荷蘭之旅也並不順利。在敬獻花環兩小時後,戰爭受害者們在周圍組織了抗議遊行。但無論怎樣,荷蘭之旅作為訪問歐洲的重要一環,也是日本直面歷史之旅。

荷蘭貝特斯克斯女王夫婦為天皇夫婦準備了晚宴。天皇言及過去的戰爭,表示戰爭導致許多人身心遭受創傷,也深切體會到了受害者的傷痛,並對此感到痛心和反省。

提及日本國民遭受的傷痛,貝特斯克斯女王表示,「日本的國民,尤其是在戰爭結束前經歷了傷痛。這場戰爭帶來的悲痛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晚宴還邀請了原被扣押者,他們與天皇進行了交談。其中一人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傷痛和苦難的記憶難以磨滅。但是天皇的訪問為荷蘭和日本在未來向新關係的邁進提供了契機。」

2005.6.27~28 塞班島

2005年6月28日早,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在白色的沙灘上顯得格外刺眼。

天皇和皇后抵達塞班島的酒店,之後來到西海岸。在日本戰敗的前一年,日本軍隊在這裡喊著「萬歲衝鋒」誓與美軍同歸於盡。當年奇蹟生還的衛生兵從車上走出來,關於那段歷史他有太多故事要傾訴。他回憶,當時部隊在美軍強烈的掃射中艱難前進,死去的戰友的屍體很多被埋在沙灘。「我永遠忘不了那時候炙熱的沙灘。」

聽到這裡,天皇表情沉痛。皇后捧起一把沙子感受這段歷史的傷痛。

太平洋戰役中,塞班島因戰死亡人數眾多,包括1萬2千名平民在內的5萬5千名日本人,3500名美國人和900多名島民。

日本政府在塞班島的北部建立了「中部太平洋戰爭犧牲者之碑」。天皇和皇后在碑前敬獻白菊花束,深深鞠躬。原日本兵、塞班民間受害者、戰爭遺屬都親眼目睹了這一場景。

隨後天皇和皇后還到達了當年傷亡慘重的北部,在回到酒店的途中慰問了出生於沖繩的韓國人的亡靈。

訪問塞班島是天皇的夙願,已經實現。這也是天皇以慰靈為目的首次到訪海外戰場。也許會有人問「這樣做是不是超出了作為一國象徵的行為限度?」但最終天皇還是訪問了塞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阿爾卑斯山路線全線通車 惡劣天氣致「漫步雪之谷」活動中止
平成30年,日本人為了這些瘋狂排隊丨平成回憶錄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