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恭親王一句話,讓大清在亂世得以立足,卻將整個國家推入末路

恭親王一句話,讓大清在亂世得以立足,卻將整個國家推入末路

在清朝末期,自身腐敗的大清早已殘破不堪,面對列強不斷壓進的腳步,更是周身乏力,而國內百姓無法忍受壓迫,發起了自主反抗,於是便有了摧毀清朝根基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在全國的影響巨大,使得南方人口和經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折損,它差點讓清朝的"大廈"傾塌,與清軍奮戰了十幾年。

若不是後來清政府聯合了西方列強,兩邊勢力對一同太平天國施壓,才將這場起義完全鎮壓,不然估計現在的歷史就要被改寫了。當時清朝已經是瀕危之態,英法聯軍逼入北京,咸豐被逼出逃到,位於冀遼蒙交界一代的熱河避難,留恭親王奕?在京談判。

國家皇帝都被動逃跑,說明當時的滿清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但是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雖是燒殺搶虐,卻並沒有想要滿清易主的打算,在提出通商、賠款的所有條件之後,就將軍隊從北京城撤離。這讓當時負責簽訂協議的奕?,得出一個可以拯救滿清的想法。

他將這個想法整理在了一道奏摺中,上奏給了咸豐皇帝,其中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從此次談判看出,洋人本對國土改換易主並不感興趣,在對待西方問題上,應該拉攏為主,然後再逐漸將他們馴服,認為清政府最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解決內部叛亂上。這道奏摺深得當時滿清大臣的認同,於是在大家商議之後,決定聯合西方共同鎮壓太平運動。

從清政府的這個大局意識來看,他們只是站在了大清政權能否健存的角度上著想,只是想捍衛滿清手中的權力,完全不顧及整個國家的運勢如何,所以劃分出去的殖民地越來越多,賠款越來越重,好似只要不會威脅到他們本身的利益,整個國家就還可以運轉。因為奕?的一句諫言,滿清勢力得以在亂世立足,但卻也將整個國家逼上了不可預測的末路。以至於在後來,我國兒女只能用自己的血肉披荊斬棘,付出了更大的傷痛代價,才再次重建了一個新的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事說 的精彩文章:

軍犬目睹主人被打至死,口含三根手指祭奠,5年後還認出兇手
800萬能收回的國寶,故宮專家嫌太貴建議拍賣,結果多花1千萬

TAG:歷史有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