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喬永:《辭源》版本考略

喬永:《辭源》版本考略

喬永:《辭源》版本考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以1949年為界,社會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辭源》初版、續編和《辭源》正續編合訂本等稱為老《辭源》,而稱1979年至1983年出齊的四卷本《辭源》修訂本為新《辭源》。1979年版稱之為《辭源》修訂本,是以之區別於1964年曾出版過一冊的《辭源》修訂稿本。

我們如果把辭書修訂幅度超過25%作為一個修訂版次的標準,《辭源》到底修訂過幾次呢?舊《辭源》出版後的35年,修訂過幾次,新《辭源》又走過了怎樣的路程。我們對1979年至1983年的《辭源》修訂本做新的修訂,應該叫什麼呢?是《辭源》再修訂本,《辭源》修訂本第二版,還是《辭源》第三版,或者第四版?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縈繞於心,難以釋懷。新修訂《辭源》出版之際,根據手頭資料,我們對《辭源》100年的歷史和版本做了一個梳理,探討新的修訂的名稱,求教於方家。

一、初版(第一版)。《辭源》編纂於清末,完成於1915年。1906年,商務印書館成立辭典部,1908年《辭源》開始編纂。主任陸爾奎,主要編校人員有高鳳謙、方毅、杜亞泉、孫毓珍、張元濟、傅運森、蔣維喬、庄俞、孟森、顧實、殷惟和、劉秉麟、謝觀等,前後參加者五十多人。1915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10月,初版發行。

《辭源》1915年版本頁是這樣記錄的:「辭源(甲種十二冊附圖一冊)定價二十元。中華民國四年九月印製。中華民國四年十月初版發行。」

根據「紙質之精粗,卷帙之大小」(見「《辭源》之評語」,華校雜誌譯文記載),分甲(大本十二冊)、乙(大本二冊)、丙(大本二冊)、丁(中本二冊)、戊(小本二冊)五種版式。後稱《辭源》正編。初版二十萬部,當月再版印刷十萬部。

這是《辭源》的初版,也叫《辭源》正編。全書字詞並重。共收一萬多單字,辭目十萬餘條,按二百一十四部首排列,四百萬字,凡三千零九十四頁。「計辭源所包賅者,曰古文、曰方言、曰文學、曰哲理、曰宗教、曰教育、曰歷史、曰地理、曰政治、曰陸海軍、曰天文、曰生理、曰物理、曰化學、曰算學、曰動物學、曰植物學、曰礦物學、曰生物學、曰衛生學、曰醫學、曰農學、曰工學、曰商學、曰美術學、曰成語、曰習語、門類之眾既若是,而列字之多,則約四百萬言。多至三千餘頁,兼以彩色圖畫,安得不謂為學識之礦,經濟之庫也。編列總目,凡分二種。一依部首,一依筆畫。依筆畫者,以部首間涉晦昧,得此而檢查較易也。」

《辭源》初版是我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綜合性新型辭書,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收詞以常見為主,強調實用。正文以單字為排列依據,將復字附於單字下的排列方式。這種排列方式,創立了中國近現代大型辭書編纂的基本模式。作為開山之作,《辭源》初版或《辭源》正編作為《辭源》第一版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二、第一次修訂(第二版)。1922年,方毅和傅運森擔任國文字典委員會主任,主持《辭源》續編工作。主要是增補新名詞。1931年12月,《辭源·續編》出版(據《商務印書館110年大事記》記載,1932年出版《辭源續編》。根據方毅《辭源續編說例》記載,應為1931年)。「已備《辭源》者必不可不備《續編》。因兩書合為一書,有相互補充作用。未備《辭源》者,亦不可不備《續編》。因《續編》本身即一嶄新之百科辭書」(見《辭源續編》【1931】,《概要》)。主任編輯方毅、傅運森,主要編校人員有方賓夏、何元等二十六人。

《辭源續編》(丁種)一冊。中華民國二十年十二月初版。中華民國二十一(六)年一(七)月國難後第一一六版。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三(六)月普及本第一一三版方毅《續編說例》中說:「若照外國百科全書及各大辭典之例,每隔數年,增訂一次。新著出版,舊著當然作廢。然我國學者購書,物力維艱。《辭源》出版以來,銷行達數十萬冊,大半皆在學者之手。故重訂與增補,均為著作人應負之責,而應付一時之需要,尤以增補為急務。……將正、續兩編性質比較,一則注重古言,一則廣收新名。正書為研究書學之淵數。此編為融貫新書之津梁,正可互救其偏。」

這期間還有這樣的版本記載:

《辭源》(丁種)。中華民國四年十月初版。中華民國二十一(六)年一(七)月國難後第一二三版。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二(五)月普及本第一一三版。

還有記載的「一一三版」「一二三版」應該是印次,和現在我們版本記錄頁所說的第xx次印刷意思一致。說明到1937年,初版仍在發行。

從《續編》的廣告語和版本記錄可看出,它既是獨立的一本書,也是和1915年版互為補充的一本書。《續編》即可單獨成書,也可與正編合二為一,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增補,沒有與正編完全融合,不是一次完整的修訂。《續編》雖是一個獨立的版次,但是續編、補編性質,到了1937年,還是用的民國四年初版。不應該定名是《辭源》的第二版,可以把它看做1939年合訂本中的過程。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版本和版權頁:

《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全三冊)。中華民國四年十月初版。中華民國二十一年《續編》出版。

正編分上下兩冊,《續編》一冊,合在一起,全三冊。這種版本的合訂本,是三十年代常見的一個版本。

1937年初,設置「《辭源》增訂處」,制定《增訂辭源工作計劃》,開始全面增訂《辭源》。傅運森主持。全書加新式標點。王君復、周雲青、周建人、馮賓符、楊蔭深、華國章等十餘人參加。同年,開始《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工作,傅運森主持。其中,陸石生主持為《辭源》合訂本編四角號碼索引(據唐錦泉《回憶王雲五在商務的二十五年》記載)。

1939年6月,《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在香港出版,全四冊。全書收單字11204個,複詞87790個,合計詞目98994條,約700萬字。卷首有部首目錄、筆畫檢字。採用了新式標點,卷末有四角號碼索引等附件,查檢較為方便。

正續編合訂本版權頁這樣記載:

《辭源》(正續編合訂本全一冊)。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一版。民國三十六年一十五版。

正續編合訂本說明:

《辭源》正續編原分三冊。《續編》中所收複詞,有為原編遺漏未列入者,有為原編已收,但釋義不同,為之補充者;又有與原編名異實同,彼此互見者。茲為閱者檢查便利起見,將本書正續編依次合併,並放大版本,訂成一冊。

如果說《續編》是正續編合訂本的準備工作的一部分,從1922年《續編》算起,這次修訂時間長達十七年,修訂增補的內容超過了50%。1939年這個正續編合訂本應該是《辭源》的第一次大規模修訂,可能定名應是第二版。

1947年8月,籌編《辭源》簡編,專供一般讀者使用。壓縮篇幅為全書的三分之一,單字一萬餘條全部保留,複詞詞語也保留一萬餘條,其中新名詞佔十分之二,舊名詞佔十分之八,至於官名、書名、人名、地名刪削最嚴,引例加註篇名。1949年,《辭源》簡編出版。後改名《辭源改編本》,1951年2月初版,後也多次重印。這次修訂,只是為了銷售的需要做了刪減,影響不大,應該不算做一個修訂版次。

據統計,1949年前,《辭源》初版、合訂本等共印行四百萬冊。

三、第二次修訂(第三版)。1958年,《辭源》修訂工作開始。由於與《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的分工,《辭源》由綜合性百科辭書,修訂為一部大型的古漢語辭書。商務印書館設置了「辭源組」,吳澤炎任組長,還有趙守儼、周雲青、劉葉秋、吳玉如、張子厚、王庚齡、陳丙炎等。

1964年,《辭源》修訂稿第一分冊(徵求意見稿)出版。卷首《辭源修訂稿序例》,將編輯修訂內容概括為:刪去全部新詞,檢查和改正立場、觀點上的問題;在單字下加註漢語拼音、注音符號,並注《音韻闡微》《廣韻》的反切,標出聲紐。

1964年《辭源》修訂稿(1-4)版權頁這樣記載的:

1915年10月正編初版。1931年12月《續編》初版。1939年6月正續編合訂本第1版。1964年7月修訂初版。1964年7月上海第一次印刷。

這個版本記錄頁,仍以1915年正編初版算起,把1931年的《續編》算一版次,把1939年的合訂本算作一個版次,實際就是默認的初版後的二次修訂,按順序來說合訂本應是《辭源》第三版。但我們分析後認為,續編單獨不能算一個版次,1964年修訂稿本沒有完成,不能算一個版次,只能是1979年修訂本的一部分。

1965年,修訂稿第二分冊完成一半,第三、四分冊完成初步加工,由於文革停了下來,沒有出齊。但這次修訂,體例、宗旨和編纂方針、讀者對象等的改變,對《辭源》影響重大。雖修訂沒有完成,但積累的經驗為以後的修訂工作奠定了基礎。這次修訂如果完成,就可能算作一個獨立的版次。由於沒有出齊四卷本,因此我們把它看作是1979年修訂本的一部分。

1975年夏,《辭源》修訂工作再次列入了國家辭書出版規劃。中央指定由廣東、廣西、河南、湖南四省(區)分別成立修訂機構,和商務印書館《辭源》編輯部共同修訂工作。繼承1958年分工,《辭源》仍為閱讀古籍用的工具書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

1977年,確定了《辭源》修訂的方案。廣泛收集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刪《辭源》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的詞語。收詞止於鴉片戰爭(1840),單字下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並加註《廣韻》的反切,標出聲紐。《廣韻》未收的字,採用《集韻》或其他韻書、字書的反切。附四角號碼索引和漢語拼音索引。

1979年9月,《辭源》修訂本修訂初稿全部完成(見《人民日報》1979年10月4日)。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書——《辭源》第一分冊出版,印20萬冊。1983年,《辭源》修訂本第四分冊出版,修訂本全部完成出版,全書共四冊,3620頁,共收單字12890個,複詞84134條,總計97024條,總字數1200萬字。

1979年《辭源》修訂本版權頁是這樣記載的:

1915年10月正編初版。1931年12月續編初版。1339年6月正續編合訂本第1版。1979年12月修訂第1版。

這個版本記錄頁,與1964年的基本一致,但刪去了1964年修訂初版,這說明沒有把1964年修訂稿作為一個版次看待。這次修訂,從1958年開始,到1964年止,到1975年重新開始,到1979年第一冊出版,到1983年底《辭源》四冊出齊,歷時二十四年,前後四百多人參加修訂工作(見《商務印書館工作簡訊》1980年1月19日),修訂周期長達二十餘年,內容與形式都與時俱進。所以1979年12月修訂本第1版,實際是《辭源》初版後的第二次大規模修訂,修訂內容超過了25%,可能應定名《辭源》第三版。

以後,1988年,《辭源》修訂本(1-4)合訂本出版,1989年重印。授權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在台灣印行《辭源》修訂本。1990年,《辭源》修訂本兩卷本出版。1990年,《辭源》(特精裝合訂本)出版。這些都是《辭源》修訂本的不同版本。

據統計,截止到2008年,1979年版《辭源》修訂本各版本,共印行330萬冊。

四、第三次修訂(第四版)。1999年,醞釀《辭源》新一次修訂。2006年,商務印書館「啟動《辭源》再修訂的報告」,得到中國出版集團的批複。《辭源》修訂工作分兩步走:第一步,重排《辭源》修訂本,對硬傷進行挖改。第二步,展開修訂工作。2009年,出版了《辭源》建國六十周年紀念版,但修訂內容沒有超過25%,這是將鉛排改為激光照排,為大規模修訂做準備,不能算一個修訂版次。

2007年2月27日,在中國出版集團的督促與支持下,商務決定修訂《辭源》,成立了《辭源》修訂領導小組和《辭源》修訂項目組,拉開了大規模修訂的序幕。2010年,得到國家出版基金750萬元資助。

在研究歷次修訂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辭源》修訂的規模和篇幅。《辭源》以盡量全面收錄古代文獻用字用詞為目標,單字條目和複詞條目的增補均控制在各集總條目的百分之十以內。根據「音義契合,古今貫通」的修訂原則,系統整理《辭源》文字系統和注音系統,標註上古音。釋文不僅要注意準確,還根據《辭源》的特色,簡潔明確。《辭源》修訂的目標是改正顯誤,補足欠缺,將知識性錯誤減到最少。全面修訂《辭源》在文字、注音、釋義、書證、出處等方面的硬傷。字頭增加了1400餘個,複詞增加8000餘條,增加字數超過200萬字。如果把修訂的內容超過全書的25%作為一個標準,這次修訂是《辭源》百年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修訂。

《辭源》到今天到底印刷了多少次,由於看到的資料有限,我們暫時還不能全部統計。而初版與隨後的修訂版本問題,脈絡比較清晰。1915年《辭源》初版400萬字,1939年正續編合訂本700萬字,1983年修訂本1000萬字,新的修訂本1200萬字,如果按修訂幅度規模定版次,新的修訂可能應該定名《辭源》第四版。

《辭海》初版出版於1936年,1958年修訂,1965年出的修訂本,算第二版,1979年修訂本出版,算第三版,至今已出到了第六版。對比分析《辭源》的出版與修訂歷史,我們認為,1931年續編和1964年《辭源》修訂稿本都是修訂過程,續編與1939年的正續編合訂本合併算一個版次(第二版),1964年修訂稿本與1979年的修訂本合併算一個版次(第三版),比較客觀。

2007年開始的《辭源》新的修訂,如果稱名為《辭源》第三版,可能是將解放前的《辭源》籠統算一版,解放後的《辭源》籠統算一版,新的修訂算第三版,似乎也說的過去,但與《辭源》百年歷史的版本記載稍有不符。雖然看起來指稱第三版、第四版差別不大,但出於對歷史的尊重、對先輩工作的敬畏,應該體現在稱名上,我們應該慎重對待。

材料和學識有限,一家之言,敬請專家指正。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嘉慶大火毀了乾清宮多少文物
李白《靜夜思》「床」字正義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