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同時期的存茶方式,你知道幾個?

不同時期的存茶方式,你知道幾個?

不同時期的存茶方式,你知道幾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上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僅僅是喜歡喝茶,而有的人在喝茶的同時也喜歡存茶。那麼怎樣存茶才能保證茶葉的原始滋味呢?不同時期的存茶方式又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這方面的話題。

唐朝存茶器具:瓷瓶、絲絹

唐代韓琬的《御史台記》寫道:「貯於陶器,以防暑濕。」在唐代,瓷瓶是最常見的存茶器具。瓷瓶又名「茶罌」,這種存茶器具,外在以鼓腹平底,長方形瓶頸、平口為主。主要用來裝散茶或者碎末茶。

唐代有錢的貴族則會將上好的絲質作為存茶的主要器具,一般用絲質縫一個茶囊,內附夾層,這就更利於茶葉的存儲和取用。

宋朝存茶器具:茶籠

宋代人常用的存茶器具是「茶籠」。宋代趙希鵠髮表的《調燮類編》說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無蒸灰。」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先將茶葉放入瓶子里,以十斤為量;然後每年燒大量稻草成灰,填入桶內;將茶瓶放在桶中,四周被草灰覆蓋填埋;喝的時候,撥灰開瓶,取茶少許;之後再保持原狀。

這種存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茶葉的鮮爽度,喝起來更有滋味,也為宋代點茶喝茶方式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所以深受宋代人的喜愛和歡迎。

明朝存茶器具:陶罌

明代人最常用的存茶方式是陶罌貯茶法,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寫道:「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則貯茶,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也體現了陶罌貯茶法在當時的重要性。

明代的陶罌,可存十幾斤茶葉。先將干竹葉編成圓形的竹片,分層置在陶罌底部;之後竹片上放滿茶葉,再放數層竹葉片,後取宣紙摺疊成六、七層,用火烘乾後扎於罌口;最後上方再壓一塊方形厚白木板,以充分隔離潮氣。這種存茶方式,曾一度受到明代茶人的歡迎。

除此之外,在同一罌中貯藏不同品種的茶葉,在當時被稱為「品司」,不僅能夠儲存多種類型的茶葉,而且茶葉的質量和品質都是有保障的。

蘋果手機耳機 iphone耳機入耳式線控麥克風耳塞適用iphone6s/plus/5s/se/c/ipad/air/mini/pro 畢亞茲

¥49.00

雖然時代在發展,存茶器具也在相應的發生著變化,但茶葉的保存條件卻從未改變。「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把茶的保鮮和貯藏歸納成三句話:「喜溫燥而惡冷濕,喜清涼而惡蒸郁,宜清獨而忌香臭」。

這和我們現在說的茶葉需保存在乾燥、通風、避光、無異味的環境下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處。

除了古代的存茶方式,我們現代也出現了幾種常用的存茶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壇藏法:瓦壇和無銹鐵桶是這種存茶方法最常用的存茶器具。如果將壇藏法作為主要的茶葉儲存方法,那麼選用的容器必須保證乾燥無味,結構嚴密。

除此之外,要將不同種類的茶葉分開儲藏,禁止混藏茶葉。因為茶葉具有吸附性,如果將不同種類的茶葉儲存在一起,就會導致茶葉之間出現串味現象,從而損壞了好茶。

罐藏法:這是現在一種常用的家庭存茶法。主要將鐵罐,竹盒或木盒等作為存茶器具。這種存茶器具一般放在陰涼處,避免潮濕和陽光直射。如果罐裝茶葉暫時不飲,可以用透明膠紙封口,減少潮濕空氣滲入的概率。

袋藏法:袋藏法是家庭儲存茶葉中最簡單,經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儲存茶葉的作用,但必須要求茶葉本身乾燥,包裝材料好,而且儲存期限有限,是儲存口糧茶最常用的一種儲存方法。

冷藏法:這種茶葉儲存方法主要將冰箱作為主要存儲器具,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冷藏過程中要保持茶葉的絕對乾燥,而且保證茶葉在儲存過程中沒有異味存在,否則會影響茶葉本身的香味,導致茶葉出現串味的現象,不利於茶葉的完好保存。

總而言之,不管是現代茶人還是古代茶人,在保存茶葉時一般都遵循:忌異味、忌潮濕、忌氧氣、忌高溫等「四忌」原則,只有保持茶葉本來的特性,才能真真正正的喝到一款原滋原味的好茶。(來源:普洱阿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茶可以放在冰箱嗎?一鍵解惑
為什麼我們要藏一點黑茶?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