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日寇未入侵西峽口之前,東部淪陷區與西部的物資交流只有潼關、西峽口兩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西峽口這個小山區成了東西兩大地區物資交流的咽喉之一。一些國民黨軍隊家屬和東部地區黨政機關則匯聚於這個一時繁榮且有「小上海」之稱的西峽口鎮。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西峽口街道上的往來客商

敵占區的學校和許多商人也匯聚於此,這就使得西峽口人口大增,百業興旺,諸如騾馬隊、駱駝隊、挑夫隊,還有少數汽車、馬車都擁擠在西峽口至西安這條古道上,真是絡繹不絕,一派繁忙景象。再者運貨的騾馬、駱駝擠滿了灌河灘。鹽、布、糧食、糖堆集在城內店鋪的院子里,比屋頂還要高許多。西峽口自古號稱的三里長街,此時則北延南擴,足有六里多長。就連西峽口城街東南的小村——土門也繁盛起來,快要與西峽口城連為一體。

我家在西峽口城東門的蓮花寺崗的南坡頭,十間草房,九口人,全靠父親刻圖章謀生。爺爺是搬運工,還參加樂器班,掙點小錢補貼家用,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

1945年3月,日寇從東向西峽口侵犯。那時我才十五歲,因窮而休學在家,後隨父母「逃難」。先是逃在走馬崗,當時地方民團司令部駐紮在走馬崗東北的大塊地村維護著當地治安,住其附近比較安全。我和大哥天天坐在屋後的土崗上,遙望著城內方向,只見全城被燃燒,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密布城的上空。從西峽口城往東南,是通往內鄉、南陽的公路,日寇的運貨汽車,一輛接一輛,不停地向東面駛去,一連二十多天沒有停過,聽說這是在搶運西峽口城內的各種物資。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日軍進城

又聽說,一位村民夜裡摸回家想取糧食,發現屋裡睡滿了鬼子兵,槍都架在院子里。他背走三支步槍,抗走一挺機槍。還聽說一位農民被鬼子兵殺死在路邊麥地里......既有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有恐懼不安的消息。

逃難中帶的糧食吃完了,爺爺領著我與大哥回家去取,天黑後來到陳家崗,這陳家崗與我家只隔一條大路。那時麥子快熟了,整個麥地泛黃色。哥哥上到一棵大樹上,看看附近有沒有鬼子兵。不料,崗下一聲槍響,子彈從我們頭上飛過。哥哥急忙從樹上溜下來,接著一隊鬼子兵從大路上走過往東邊而去。又呆了一陣,看看路上沒鬼子兵了,我們才越過大路,跑回家,迅速從地下挖出糧鹽。我背鹽,爺爺與大哥背糧食,一鼓作氣跑回了走馬崗。

大約在四月底,日本鬼子攻打大塊地村的民間司令部。父親領著全家,先躲在附近的山裡,後來越過馬頭山、將軍嶺,逃到銅盆溝住下。這時,附近的山溝住滿了逃難的人。好在地方民團司令部用附近山區倉庫存的糧食救助災民才渡過了難關。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逃難的民眾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帶著三個孩子逃難的母親

有一次,地方民團與日本侵略軍在銅盆溝上對打,日本侵略軍佔領溝的西山樑,民團守在東山樑,逃難的百姓躲在溝內的密林里。我躲在豎立的兩塊大石頭之間,槍子兒在頭上亂飛。打了一天,鬼子兵退走了,民團也撤走了,我才與大人一塊回到村裡做飯吃。

又待了十幾天,父親決定全家北逃。因為前途兇險,為保存封家香火不斷,由奶奶領著三弟回家。父親領著其餘八口人往北而逃。我們從銅盆溝出發,直插蛇尾的二道河,進入山澗溝,翻過「猴上天」,來到長探河,又經米坪、寨根、到達西坪鎮,天天擔驚受怕。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日軍刺殺民眾

那時,西坪鎮是抗日大後方,國民黨的一部分雜牌軍後勤部都駐紮在此,大街小巷住得滿滿的。胡宗南部隊也趕來駐紮此地。他們一律美式裝備,服裝是新的又是美國造的(不像雜牌軍穿的舊,又破爛),所有武器也是嶄新的美國造,軍官們都配有「左輪手槍。」但他們只是後方督戰,是不上前線的。由於軍隊和逃難的百姓以及做生意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裡,人口眾多,買賣生意興隆。父親刻圖章,爺爺擺個雜貨攤,還能維持一家生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整個西坪前街后街、河灘,鞭炮齊鳴,群眾歡呼,聲震山野,令人耳聵。第二天,大哥、我和爺爺一道回西峽口城探望。走了一天,到達灌河邊,聽說鬼子還未撤離西峽口城,我就與哥哥、爺爺到灌河西岸的槐樹營外婆家住了一宿。第三天,聽說鬼子兵撤離了西峽口城,我們三人才過了河。進人南城門,看到城裡的房子大多被火燒了,到處荒草長有五六尺高,十分荒涼。出東門,上了蓮花寺崗,所幸回到家裡奶奶與三弟還在,草房沒被燒掉,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我大哥和我趕快又去西坪把父母接回城,逃難的生活總算結束了。

【口述歷史】日軍佔領西峽口的苦難日子!

被日軍殺死在河灘上的西峽民眾

要不是小日本瘋狂侵華,西峽口的人民也不至於到處逃難而流離失所,這國讎家恨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