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文|涼公子說( lgongzis)

最近,黎巴嫩的一部電影《何以為家》在內地上映。

這部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一上映就獲得了廣泛好評。目前,豆瓣評分已高達8.9分,並連續三周獲得「一周口碑榜」冠軍。

這是一部根據黎巴嫩真實故事改編的催淚電影。影片原名《迦百農》,取自《聖經》。迦百農本是《聖經》中耶穌開始傳道的地方,位於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但現在已成為一片廢墟。「迦百農」,正是影片所表達的那種「失序」與「混亂」的代名詞。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影片的開端。在法庭上,瘦小的贊恩站在原告席,垂著眼眸。法官問他,「你今天為什麼站在這裡呢?」贊恩:「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隨著贊恩的講述,鏡頭移到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個貧民窟中,贊恩與父母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擠在一個破舊的閣樓里。父母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沒有工作,只能做一些投機專營的事情為生。因此,年僅十二歲的贊恩,表現出超出同齡人的成熟。他四處掙錢、照顧小孩、處理家事。但即便如此,還時不時受到父母的辱罵和毆打。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最讓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紀的贊恩,一眼就看出了房東兒子阿薩德對妹妹薩哈的「心懷不軌」——把阿薩德送的東西扔進了垃圾桶。他發現妹妹薩哈來了初潮,像個母親一樣,帶妹妹到公共廁所,一邊幫她洗內褲,一邊讓她保密,因為在這裡女孩來了初潮,就可以嫁人了,現在阿薩德一直覬覦她,狠心的父母肯定會將妹妹嫁給他,以換取房租。

贊恩給妹妹偷來衛生棉,讓她偷偷使用。然後開始謀劃幫助妹妹逃跑,遠離馬上就要到來的「火坑」。但是,這一切還是晚了,贊恩的父母還是發現了,他們與房東談好了條件,強行把妹妹送去了阿薩德家,以此換來了房租。

贊恩萬念俱灰離家出走。他到處找工作,沒有人要他。直到遇到拉希爾,一個黑人清潔女工收留了他。拉希爾是來自衣索比亞的難民,有一個私生子尤納斯,贊恩負責在她上班時幫忙照顧。在這裡,贊恩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溫暖。

贊恩為了不讓尤納斯哭,把鏡子放在窗戶外面,反射出鄰居家電視里正在播出的動畫,自導自演的給尤納斯配音,尤納斯開心的手舞足蹈。晚上,拉希爾從店裡偷來半個生日蛋糕,「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贊恩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可那份快樂很快就沒有了,拉希爾因為沒有身份證明被關進了監獄,贊恩被迫帶著尤納斯開始流浪之旅。最終,因為贊恩撫養不下尤納斯,只能把尤納斯賣給一個看起來像好人的阿斯普洛,讓他幫忙找個好人家。

贊恩回到家,希望拿到自己的身份證明,逃到國外,但發現自己也沒有身份證明。而壓垮他最後一根稻草的還不僅於此,他發現妹妹薩哈因為流產而死,原因是醫院因為沒有身份證明而不接受醫治。萬念俱灰的贊恩衝出家門,一刀刺傷了妹妹的丈夫阿薩德,為此判了5年監禁。

贊恩入獄後,母親來探望他,告訴他又要「當哥哥」了。贊恩絕望的蹦出了兩個字——「畜生」。他聯繫了記者和律師,要起訴自己父母。

法庭上,他憤怒的吶喊: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狗娘養的東西」,「滾,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

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這一段話,就像一記重重的耳光,打在了贊恩父母的臉上。


「在黎巴嫩,我們每天都看到兒童遭受痛苦。」

《何以為家》是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一部影片。

娜丁·拉巴基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她特別相信電影能夠改變世界。她出生和成長都在黎巴嫩,親身經歷了一場近15年的內戰(黎巴嫩在1975年至1990年持續內戰),在戰爭環境下,她看到了太多人的掙扎與痛苦。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娜丁·拉巴基告訴新京報記者,黎巴嫩目前承擔了50萬難民,特別是底層兒童的生存現狀對她觸動特別大,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很多小孩,他們從事各種工作,搬運重物,賣口香糖。

「在黎巴嫩,我們每天都看到兒童遭受痛苦。」娜丁說到。「這就是一個迦百農,這是地獄。這是一片混亂。」

娜丁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觀察與調查。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大多來自現實,甚至現實比影片更加殘酷。

影片里贊恩那個無法停止生產的母親一角,源自娜丁遇到的一位女性。「她有16個孩子,生活在最底層的狀態里。她的6個孩子都死了,其他人在孤兒院,因為她沒有能力照顧他們。」

飾演贊恩的小演員Al-Rafeea,出生於敘利亞西南部城市達拉,後以難民身份與家人逃往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並在那裡居住了八年。Al-Rafeea大部分時間都在街上跟同齡孩子打鬧,但他也做快遞員,幫人跑腿的零工。拍攝《何以為家》期間,他12歲,並不識字。

片中另外一位黑人小孩尤納斯的飾演者其實是個女孩,是非法移民。2016年底,在拍攝期間,黑人小女孩Treasure的親生父母因為身份問題被捕,Treasure 當時只有1歲,失去了父母的她,由導演和劇組照顧了三周。

這一切,多麼的諷刺。就像電影的結尾,當贊恩控訴的說,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的時候,贊恩的母親肚子里還懷了一個。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成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接受導演幫採訪時,娜丁表達了自己拍攝《何以為家》的訴求:

「想要促使相關負責人制定法案,為保護受虐待和被忽視的兒童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體系的基礎。給孩子一個單純的環境,而不是讓他們的誕生只是上帝的旨意,或者是性衝動得到滿足的結果。」

影片上映之後,黎巴嫩的政府部門確實關注到了相關問題。

故事裡的小男孩贊恩在現實生活中也受到聯合國難民署的幫助,一家人移民至挪威,開始讀書,像普通孩子那樣接受教育,茁壯成長。

贊恩是幸運的,他的人生因為《何以為家》而改變,實現了電影中移民北歐的願望。但是,僅在黎巴嫩,難民就有50萬,更何況全世界,像贊恩這樣的兒童更是數不勝數。

贊恩們遇到的問題,不僅是父母沒能力撫養的問題,他們面臨的是戰爭的動蕩,是社會的冷漠,是腐朽的倫理觀,是落後的教育……

影片中,即便憎恨父母沒有好好撫養自己的贊恩,當他自己面臨獨自一人撫養尤納斯的時候,他的維生手段和父母的如出一轍,而最後也不得不將尤納斯賣給別人。送走尤納斯後,贊恩通過理髮台上的鏡子,看到了自己的軟弱和無能為力。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他不僅被父母拋棄了,還被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拋棄了。

《何以為家》觀後感: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成為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這是娜丁拍攝《何以為家》的真正目的。

我相信,她所想傳達的,不不僅僅是贊恩的那?句吶喊,而是希望我們每個?,能夠真正與這些苦難者形成共情,能夠行動起來,以?己的一些綿薄之力,改變世界。

而不是只會以俯視者的姿態同情,以冷漠者的姿態斷言: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

正如豆瓣網友小西評論:「有能?就出?幫助,沒法幫助不要拿同情當?我感動的資本,不要擴大同情的作?,要認真的了解邊緣生活和其他?的生存方式,尊重他們,並在?後碰到的時候認出他們,保持敬畏,無法幫助就不要打擾,不要多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涼公子說 的精彩文章: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鐵探》的故事,或許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TAG:涼公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