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苦思17年,朱元璋才理解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苦思17年,朱元璋才理解

在我國民間有著這樣一句俗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謀臣,一向是被看做我國最強大也是最聰明的智者。諸葛亮的功績不必我們多說,而降劉伯溫與他相提並論,甚至隱隱有凌駕於他之上的意思,由此可以見得劉伯溫的優秀。

作為一名智者,作為一名有野心的謀臣,劉伯溫就像我國歷史上的諸多智者一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雖然沒有洞察未來的本事,但是眼光卓越的他早就知道以後朱元璋會一統天下。劉伯溫看中了朱元璋的潛力與野心,於是盡心儘力輔助他打天下。

後來劉伯溫辭官回鄉,逝世前特地將兒子叫到跟前,叮囑他將兩樣東西交給明太祖朱元璋,這兩樣東西是什麼呢?一個是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智慧編撰的一本天文方面的書籍,而另一樣東西,你肯定想不到劉伯溫給的是什麼。

其實這樣東西很常見,就是一竹筐的魚罷了。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劉伯溫為什麼要送朱元璋一筐子魚呢?其實就連朱元璋自己也是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他也弄不清楚劉伯溫的意圖,而17年後,朱元璋終於明白了劉伯溫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17年後,朱元璋一直盡心儘力當做接班人培養的太子朱標逝世了,朱標不在了,就必須尋找新的繼承人。但是朱元璋此前認定的繼承人只有一個,甚至有意識的養廢了幾個野心勃勃的兒子,他要為朱標登基清掃障礙,在這個時候,他要選誰當繼承人呢?

朱元璋在朱標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和自己的第四個兒子,精明能幹的朱棣之間糾結,不知道選誰比較合適。當然最後朱元璋還是選擇了朱允炆,他選擇朱允炆的原因有這樣幾個,首先第一點就是在朱元璋看來,朱允炆更合適。

朱允炆性格溫和寬厚,明朝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十七,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明朝繼續發展壯大,百姓在擺脫戰亂之後能夠繼續休養生息。而第二點就是朱元璋自己更加偏愛朱標,於是愛屋及烏之下,他也就更加偏愛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而最後一點,就與劉伯溫留下的那一筐魚有關了。17年之後,在面臨到底選誰當接班人問題的時候,朱元璋突然想起了劉伯溫曾經送來的這筐魚,而這一次,他明白了劉伯溫到底是什麼意思。劉伯溫藉助這一筐子魚,隱晦地指出了朱元璋政策上的問題。

劉伯溫作為朱元璋建立明朝過程中的一大功臣,為什麼會在明朝政局穩固後堅決選擇辭官回鄉呢?主要就是他作為一個眼力非凡的智者,早已看穿了朱元璋的猜忌心理,明白自己要是留下來,說不定哪一天就被多疑的朱元璋給找借口處死了,所以他才找借口離開。

而臨死前送來這筐魚,主要是想告訴朱元璋政策不能太過嚴厲,要寬宏仁德,讓百姓安心休養生息,否則就會像這筐魚一樣,被堅實的筐子網住,無法逃掉,最後迎來死亡。所以朱元璋最後才會選擇性格仁厚的朱允炆,而非更像自己的朱棣。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荒之使 的精彩文章: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為何被諸葛亮拒絕?李自成給出過答案
明朝的武器究竟有多差?看看火器的合格率,就知道為何亡國了!

TAG:洪荒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