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特朗普:這集收工前,讓我再裝一次硬漢

特朗普:這集收工前,讓我再裝一次硬漢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美國特朗普為什麼突然強硬?中國為什麼低調繼續談判?

背後蘊藏了驚心動魄的大棋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的精細考量

特朗普做事,出其不意,性格乖張,其實在他每次大動作之前,他都經過了深刻的考量:

考量一:裝硬漢,搶功勞

中美經貿磋商已進行了十輪,取得積極進展。正在外界猜測本月會順利達成協議的時候,特朗普跳出來放狠話,裝硬漢,來搶功勞。

如果中美順利達成了協議,他的行為,更加可以為他在美國民眾和媒體心中加分不少。

考量二:美國股市好,底氣足。

一直關注「魯曉芙看歐洲」的朋友知道,我一直推薦一個指標,就是美國股票指數,可以預測特朗普在中美磋商中的態度。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美國股市開始大跌,特朗普忙不迭的開始跟中國談判;而現在美股逐漸收復了失地,幾乎要重新登頂去年高點,特朗普底氣足了,也開始傲嬌起來了。

特朗普放硬話,他不知道對於全球股市的影響么?他知道。

截止今天,美國股市也受到了很大影響,開始下跌。尤其是跟中國市場緊密相連的公司,例如美國晶元廠商、波音、3M、Caterpillar、耐克等公司,跌幅更是驚人。

美國的死穴就是股票市場,特朗普是非常稱職的「股票做市商」、市值管理員。

如果美國股市也受到很大影響,需要安慰美國股市時候,特朗普又會發推:和中國措商取得重大進展!

反正都是他功勞,沒辦法,雖然他臉皮厚呢?!

考量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特朗普這麼高調挑戰,背後還有深刻的考量。

美國和歐洲日本都開始了自貿談判進程,美國很急,手握汽車關稅和鋼鋁關稅兩大武器,都是美國無中生有的訛詐工具,對於日本的要求是本月底達成協議,對於歐盟的要求是10月底達成協議。

美國以一己之力,同時跟中國、歐盟和日本進行自貿談判,採用雙邊談判方式,極力需要避免多邊談判,同時壓住三大國(組織),不能讓三個對手聯手,又要讓他們相互牽制,相互顧忌。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歐盟日本的自貿談判,都是帶有排他性的條款的。在去年跟中國進行貿易摩擦的時候,美國快速搞定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在今年特朗普想快速搞定日本和歐盟。

在即將同中國簽署協議之前,先懸住中國,快速跟日本達成協議,如果能跟日本達成協議,回過頭來對中國繼續加碼;如果不能同日本達成快速協議,再跟中國談判也沒有損失。

考量四:拖住中國,轉移產業。

特朗普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最後達成協議,而是盡量大打特打,虛張聲勢,把中美經濟脫鉤,把美歐日的資本、技術、工廠,從中國攆到其他國家,例如東南亞、越南等,重新定義世界產業鏈和貿易鏈。

這個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美歐日跨國企業加快向越南等國家轉移,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國家也在受益。

但是,中國的地位今非昔比,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美歐日的跨國企業根本無法離開,就拿美國來說,很多跨國企業的最大市場都在中國,利益捆綁太深入了。

在美國股市可以支持的情況下,在不影響明年選舉的情況下,特朗普會儘力拖住貿易談判的進程,來實施自己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遠未成功的轉移產業鏈的戰略。

圖片說明:韓國三星集團在越南的新建工廠

中國淡然、低調應對

中國外交部在6日的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耿爽表示:「類似的情況以前多次出現,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我們正在了解相關情況,「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為什麼中國這麼低調和淡然應對么?中國有四個考量:

考量一:中國實際不急

即使沒法達成協議,中國情況也沒啥大不了的,不會惡化。原因是貿易摩擦開始以來,不但中國蒙受了一定的損失,美國自己也不會好過。新增的關稅,其中有部分需由美國的消費者「買單」,而中國的產品,如果沒法出口去美國,中國也可能沒法向美國購買原先那麼多的高科技產品。

不但美國要面對貿易摩擦的惡果,連日本、韓國及歐盟等國,最近也因為中國輸美的產品減少,而蒙受損失。他們一定會向美國反映情況,希望美國不要再把貿易摩擦的規模擴大。

另一方面,中國的情況比預期中好。中國政府及時放寬了銀根,又降低了稅費,大大減低了企業所受到的壓力。因此,除了一些與中美貿易有關的公司外,大部分公司都能如常運作,中國社會上並沒有恐慌。

最令人安心的是中國最大的隱憂,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崩盤,春節過後,交投已大幅回升,而房地產價格基本上已經穩住。只要資產價格不會出現大蒸發,其他的情況應不難調控。

因此,即使中美沒法取得短期成果,問題也不會惡化,全球股市會慢慢接受這樣的現實。美國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才會發動新一輪的進攻。

考量二:美國實際急

兩國之間的會談能否取得協議,關鍵是雙方都願意有所退讓,大家一人退一步,談判才會有成效,但現在美方得寸進尺,談判已很難會有新進展。

但經過近一年的交鋒與對峙,形勢已出現了新的變化。原先是美國來勢洶洶,不斷加大注碼,而中國只能亦步亦趨,跟在後面回應,「好像」處於挨打的地位,其實中國的反擊非常凌厲。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美國增加關稅的後遺症開始出現。美國的消費者,原來也得為此付出不少代價。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增加增征關稅的項目,必須三思。

再者,美國的經濟已開始放緩,美聯儲已停止加息,不再縮表。特朗普不應傾向在這種形勢下,挑動更多的中美摩擦,或者不應該挑起更長期限的摩擦。

美國的農民、進出口商,以及在中國設有生產線的美國企業,也會向政府施壓,要求美國政府恢復他們的正常生意。

考量三:一帶一路加速推行,對沖美國因素

中國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在歐洲、亞洲、南美都取得很多進展,近期歐洲的義大利和盧森堡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就是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也在加速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組織進行自貿談判,中日韓自貿談判加速推進中,中國主導的東南亞RCEP自貿協議也在加速推進。中國的合作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

綜上分析,時間也在中國這方面,中國政府表現非常淡定,談判表現也非常強硬。美國虛張聲勢,也只是強弩之末。

我認為特朗普只是虛張聲勢,能搶一點是一點,有點「末日賭徒」的心態。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