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千億級「服裝城」到千億級「汽車城」,江蘇常熟如何實現「硬核」轉型?

從千億級「服裝城」到千億級「汽車城」,江蘇常熟如何實現「硬核」轉型?

蘇州常熟,曾經是聞名遐邇的「服裝城」。老一輩常熟人都知道,改革開放之初,常熟農民在長途汽車站邊擺地攤賣服裝,自發形成紅火一時的「馬路市場」。此後,依託日益壯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馬路市場」逐漸變成佔地3.71平方公里的中國常熟服裝城,集聚著3萬多個商鋪,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服裝服飾專業流通市場和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2017年,市場成交額便達1400多億元,日均現金流量超過20億元。多年來,常熟這座僅1264平方公里的蘇南小城,探索出了蘇南模式的「碧溪之路」,進一步成為地區生產總值率先突破2000億元的縣級城市之一,長期居於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一方陣。

如今,常熟成了「汽車城」。去年底,在已有的「全球樣板工廠」基礎上,總投資額約70億元的奇瑞捷豹路虎「新能源整車及研發中心項目」啟動;今年3月,常熟啟動建設中日創新合作產業園,著力打造氫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和產業高端的創新型城市……「服裝城」轉型成為「汽車城」?創新轉型背後的邏輯和路徑,值得思考。

常熟與汽車結緣已久

一輛輛捷豹路虎、觀致汽車被打上「常熟造」的鮮明烙印駛向全國,而這為常熟帶來的是,以「兩整車一中心」為龍頭的千億級汽車產業。

去年,奇瑞捷豹路虎在常熟大動作不斷,除了年底70億元項目啟動。去年6月,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二期投產,新增7萬台整車年產能,使總年產能達到20萬台。工廠二期更是延續了一期「全球樣板工廠」智造能力,並將工業互聯網充分融入到全生產周期中,打造富有「生命力」的生產過程。

常熟與汽車結緣,也已非一時。多年前,豐田汽車最初希望在常熟考察一家分公司選址,後來卻將研發中心設在了常熟,現今在此已有子公司7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0月30日,豐田汽車公司開始啟動氫燃料電池車「MIRAI未來」在中國的實證實驗,同時豐田汽車研發中心在中國的首座加氫站也在常熟落成,這一舉動使得豐田有望成為首家在中國引入燃料電池車的跨國車企。

而常熟的汽車產業發展背後,還能看到來自上海專家慧眼識珠。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教授康勁松,曾在2012年作為「科技鎮長團」成員在常熟掛職。期間,康勁松藉助同濟大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學科優勢和資源,為常熟「牽線搭橋」引進了國際智能車大賽。在康勁松看來,常熟本就有較好汽車產業基礎,智能車大賽的引進,為引導當地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機遇。

創新正成為「城市自覺」

「科技鎮長團」制度也與常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2008年,江蘇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實施「科技鎮長團」制度試點,以打通科教資源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隔膜」。隨後,15名省內高校的教授、博士,組成首個「科技鎮長團」奔赴常熟,一年後,試點擴大至蘇錫常8個縣(市、區)。2017年5月,江蘇首創的「科技鎮長團」模式被寫進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不難看出,如今早已遍地開花的「科技鎮長團」,那時還被稱為「科技特派員」的制度,便是在常熟「摸著石頭」得以起步,先行的常熟可以說是江蘇探索轉型升級的縮影。截至2017年底,「科技鎮長團」為常熟累計帶來1250項科研成果轉化項目、487所研發機構。如今的常熟等地鄉鎮,也有從上海來的「科技鎮長」。據了解,從2010年起,上海理工大學共派出29名教師赴常熟等地鄉鎮,以掛職副鎮長、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等方式,開展產學研對接和人才引進工作。

在常熟,創新現正成為一種「城市自覺」。據了解,常熟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45%,每年投入超20億元支持創新創業,先後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等稱號。雖是縣級市,但常熟對「創新要素」聚集的能量和力度卻不容小覷。近年,常熟不僅建成全國縣級市中首家應用型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學院,並引入世界聯合學院(UWC)在中國大陸唯一的分院。此外,還建成了全國縣級市中首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並與50餘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共建大學研究院27家、創新平台60餘個,累計有80餘所高校與常熟1500餘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早在2014年,「中國海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常熟)基地」和「海外學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常熟揭牌成立,成為江蘇省首家中國海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未來,隨著滬通鐵路、南沿江鐵路、通蘇嘉鐵路的開通,從常熟出發,20多分鐘到上海,1小時左右到杭州、南京將變為現實。屆時再看常熟,交通通達性的提升,將進一步提升對「創新要素」的吸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鳳凰有沒有沈從文
兩千年前絲綢古道上消失的琵琶箜篌,他們用視覺影像還原在了舞台上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