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養生不是直接灸就可以了,掌握以下幾點才是入門!

艾灸養生不是直接灸就可以了,掌握以下幾點才是入門!

99%的疾病,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就是,一個就是

所有病到最後都可以用這兩個字來總結。當然現在社會環境複雜,單純的虛和瘀很少,都是虛瘀夾雜,久病必虛,久瘀必虛,久虛必瘀就是如此。

人要不患病,氣血陰陽要足,經絡通道要通。天然健康。所以,艾灸治病,就是靠其溫通這力,溫其虛,通其瘀。抓住了虛瘀,就抓住了發作疾病的根。

有句話叫正氣存在,邪不可干。艾灸的意圖就是讓你正氣足,邪這些歸於陰的東西才侵入不了人體。艾灸的機理,用六個字來描述,就是陽化氣,陰成形

什麼是陽化氣?

有這個一種現象,南邊的三四月的天氣,梅雨綿綿,濕潤,這個時分,人的關節簡略被濕邪所侵,房間濕潤,簡略發作細菌。

這個時分太陽出來了,這些馬上煙消雲散,環境,什麼都乾爽了,人的關節也酣暢了。這叫陽化氣。人是稟陽氣而生,陽氣足,能化掉體內的陰邪。

艾灸,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中醫治療方法,以其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等優點而備受現代人的推崇,當下做艾灸的人是越來越多。

當然,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艾灸?

做艾灸有何禁忌?

為了幫助大家正確操作艾灸,小艾把艾灸的一些基本常識匯總了一下,不管是您找專業中醫機構做艾灸,還是自己在家做,都希望能給大家一點點幫助~

我適不適合做艾灸?

只要不是下面這三種體質的人都可以做艾灸(下面癥狀中佔了3條以上則不適合艾灸,沒佔3條以上則可以)

注意:專業醫生通過手法在下列禁忌中仍然可以使用艾灸進行治療,非專業人士勿用。

禁忌人群一:【陰虛火旺】

癥狀:下午或晚上身體或臉頰發熱發燙;身體燥熱不喜多衣,手足心發熱;心煩,失眠多夢;盜汗;總是口乾咽燥;大便乾結難解;小便少顏色深黃;舌體薄瘦,舌質干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伴有口腔潰瘍反覆發作;伴頭昏,腰酸乏力等。

禁忌人群二:【陰虛陽亢】

癥狀:舌紅無苔,舌體乾燥;兩頰潮紅髮熱;盜汗;五心煩熱;咳血;視物不清;形體消瘦乾枯;煩躁失眠;麻木拘急;或遺精,性慾亢進等。

禁忌人群三:【濕熱過盛】

癥狀:舌質很紅,舌苔厚黃;大便乾燥難解且粘滯;小便深黃;皮膚油膩總是長膿包型痘痘,痤瘡等;口氣很重。

簡單的總結下下面癥狀你是否佔了三條以上,如佔3條及以上則不能灸,不滿3條就可以灸(以下癥狀為常態,偶爾出現不算)

1、盜汗。

2、形體消瘦乾枯,視物不清,心煩,失眠多夢

3、皮膚油膩總是長膿包型痘痘,痤瘡等,口氣很重。

4、 大便乾燥難解,小便深黃(早晨第一次小便深黃不算)。

5、舌頭沒有舌苔,舌頭顏色鮮紅或火紅或有裂紋!或舌苔深黃厚膩。

6、身體常常感到燥熱,特別是下午或晚上,或者是臉頰在下午或晚上總是發熱發燙。

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萬能的。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先去醫院檢查確診是什麼問題,而不能不管哪裡不舒服都企圖靠做艾灸來解決。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還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不要覺得,反正艾灸能養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飲食,可以隨便亂來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艾灸什麼也幫不了你。

3、施灸順序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這說的是施灸的順序。

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邊,後灸右邊。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

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薰臍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並安靜身心,使氣在全身均勻流通以達四肢末梢。

4、不要急於求成,一次灸過多穴位,灸過長時間。

治療某種疾病要嚴格按照治療該病的要求去灸。日常養生灸,每次可灸2、3個穴位,一個穴位灸10-20分鐘。

時間上有4種選擇:

每周灸3-5天;

連續灸10天,停1周;

可以隔天灸或灸2天停一天;

切忌長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來才灸一次。

5、艾灸的時候要專心點,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燙傷自己,甚至燒壞家裡東西。且專心艾灸靜心感受艾灸的熱力比邊灸邊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6、艾灸的過程中,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些都是正常,因為各人體質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復能力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艾灸見效的時間。所以艾灸沒有固定的見效標準。只要你按要求正確的堅持灸下去,肯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效。

7、艾灸前、後都喝一杯高於體溫,有點燙嘴的溫開水(絕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艾灸過程中禁止吃東西。灸後1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況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於體溫的熱水盡短時間內洗完。

灸後調養口訣:

灸後風寒須謹避,

七情莫過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

惟食素淡最適宜。

8、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9、有些人艾灸過程中會有返病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

10、月經期間不要灸。(經量非常非常少的情況下可以灸,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

11、如果打算懷孕,不採取避孕措施的時候就不要艾灸了(這點主要是防止在艾灸的過程中已經懷孕,本人卻不知道,還在繼續灸,特別是就腹部,腹部高溫對胎兒是有影響的!)。

艾灸的灸感

艾灸要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效,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這三階段人體出現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灸感」。

灸感是人們在做艾灸時自我所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這種氣的變化根據不同的體質可以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十種灸感。這些灸感出現時是多樣化的,有時像蟻爬,有時像流水,有時像冷風吹,有時忽隱忽現。

根據這灸感的不同變化,可以總結為在施灸過程中的不同時期所表現的三種不同效果。每個人的灸感出現時間也各不相同,也許有的人灸1、2次就出現灸感,有的人灸1個療程還沒出現灸感,體質不同,所以根據別人的灸感來斷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極其錯誤的。

第一時期為灸火循經:多表現為透熱、擴熱、傳熱三種熱感現象,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第二時期為正邪相搏:多表現為酸、麻、脹、痛、癢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

第三時期為開門驅邪: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

所以灸感的出現與否,標誌著施灸效果的好壞,而灸感的出現主要與被施灸者的正氣強弱有關,又與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著密切的關係,還與施灸的環境有關。這隻能由施灸者自己去感受了。

精彩公眾號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蓬軒 的精彩文章:

隔灸寶 古法隔物灸具 驅寒除濕效果極佳!
抬腳小動作,養生功效大!

TAG:艾蓬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