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

「風箏不斷線,這根線是貫穿吳先生藝術生命始終的線,同時,觀眾也將從吳先生的作品中,領略其一顆永無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條不斷超越自己的創新之路,一根連著傳統、緊系著生活的鄉愁之線。」在不久前由中國美術館和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風箏不斷線——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如此解讀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的繪畫藝術。的確,吳冠中繪畫中那些看似抽象的點、線、色塊,通過聚散、重複、排列和組合,構成極為單純、和諧的視覺關係,觀畫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藝術家的純真之心。

展覽分為「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純真之心」三個板塊,展出了中國美術館藏吳冠中作品57件、清華大學藏1件。

吳冠中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1936年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李超士、常書鴻、關良、潘天壽等大家,1947年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油畫;1950年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2002年當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2010年逝世於北京。

吳冠中一直強調「風箏不斷線」,他認為,藝術創作不能遠離現實生活,在抽象藝術探索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造化與心源、物象與心象,經由他那顆純真之心的提煉與升華,成為永恆的藝術之美。

吳冠中的藝術世界是他用畫筆編織的絢爛夢境。他的繪畫中既有生命的蓬勃向上,亦有生命的枯萎凋亡。這一切,都是生命的本來狀態。在巨幅水墨畫作品《逍遙遊》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波洛克的影子。但是在繪畫的過程中,吳冠中更多感受到的是莊子名篇《逍遙遊》的狀態,是一種忘卻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這是一種生命的狀態,也是吳冠中藝術創造力的本源。

吳冠中的風景畫創作著重於形式韻味的表現,諸如線與線、塊面與塊面之間的節奏關係,使畫面中有一種和諧的律動。20世紀90年代後,吳冠中的創作進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階段。但他始終認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價值等於零」。所以,他的繪畫題材大多是從生活中直接得來的:鱗次櫛比、密密麻麻的房屋構成了《圍城》,漫天飛舞的墨點(蒲公英)構成了《播》,墨線(腳手架)和紅、黃、綠色塊(腳手架上作業的建築工人衣服的顏色)構成了《建樓曲》。

吳冠中在堅持對藝術本真探索的同時,還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在教學理念上,他不斷向學生講授現代藝術的思想和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他的思想的因子,已經深深融入到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的血脈之中,其藝術已成為連接中國傳統與現代藝術思想的橋樑、連接中國與世界藝術交流的紐帶。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0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這裡的教育很有吸引力」
就業率是專業設置的「金標準」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