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給錢孩子才做家務,媽媽巧妙化解矛盾,金錢下的家務活該不該有?

給錢孩子才做家務,媽媽巧妙化解矛盾,金錢下的家務活該不該有?

文丨福林媽咪

假期帶著福林去表姐家玩兒。

午飯過後,本來我要幫著表姐去洗刷碗筷的,卻被她攔住了。

「就幾個碗而已,我讓我家航航幫忙就可以,是時候練練他的家務能力啦!」

我剛要反對,表姐就把兒子航航叫過來了。

「航航,幫媽媽洗洗碗!」

「洗碗可以,那你得給我錢,作為獎勵,不然我才不幹呢!」

之前看航航應聲而來,我還詫異小孩子怎麼會樂意洗碗,可在聽到他提出的要求後,我也就明白了,原來小傢伙做家務是有「勞務標準」的。

孩子這樣說,表姐並沒有表現出意外,只是稍微愣了一會兒,才回答航航的話。

「是不是覺得媽媽昨天給你錢,作為你的勞動獎勵,今天就必須得有?」

「昨天給你錢是因為昨天你是主動提出來幫助媽媽的,媽媽當然得表揚你。」

「再說了,你們老師不也說,幫助媽媽做家務的孩子,是最美麗孩子,因為那是愛媽媽的表現。你是不是不愛媽媽,不想成為最美麗的孩子?」

聽到「最美麗的孩子」,航航突然笑了,接著,就興緻勃勃的幫起忙來,一邊幫忙還不忘承諾。

「媽媽,我想成為最美麗的孩子,因為航航愛媽媽。」

表姐一番言論,化解了孩子以錢為首要目的矛盾,讓孩子能對家務活有一個更新的認知。

日常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也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鼓勵孩子能主動做點家務,好讓累一天的自己能歇會兒,爸爸媽媽就會用錢來「誘惑」孩子,與孩子商量好,做多少家務活得多少錢。

這樣的爸爸媽媽給錢,孩子才幹活兒的關係,似乎與「傭金聯繫」極其相似,簡單來說就是,爸媽給孩子「傭金」,孩子才會做家務,或者幫忙幹活。

當然,更多的時候,這樣的「傭金聯繫」並不直接,而是以爸爸媽媽的物質獎勵為載體的間接僱傭關係。

為什麼爸媽與孩子之間,就能如此愉快的建立「傭金聯繫」?

那就需要考慮雙方各自的「問題」。

父母方面:

爸媽也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有意「使喚」孩子去做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的家務勞動。

可小孩子愛玩的天性,讓他們並不能很好的與爸媽達成默契。有時候,即便做著家務勞動,內心也多少有些「不甘」。

於是就出現了,爸爸媽媽為了提高孩子積極性,主動提出給孩子獎勵,而這些獎勵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以工作量為「單位」的錢。

孩子方面:

其實,小孩子是最容易被誘惑到的,同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對錢有基本的認知,知道錢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孩子在第一次接受爸媽的金錢獎勵後,多少會存在一些「私心」,畢竟,這樣的獎勵,很容易讓孩子萌生出一種「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的錢」的想法。

隨著孩子心智的逐漸成熟,孩子的「私心」也會越來越大,面對爸媽頻繁的要求,他們甚至會主動提出要求獎勵。

為了能讓孩子保持好幫爸媽幹活的「好習慣」,爸媽只能順著孩子的意願,陷入孩子要求「工錢」,爸媽妥協的環節,出現「給錢才幹」的親子間的「傭金聯繫」。

這樣的「傭金聯繫」,其實很多爸媽現在依然在用。而現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時候爸媽的教育方式不對,就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究竟爸爸媽媽與孩子之間建立這樣的「傭金聯繫」好不好?

首先,「傭金聯繫」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而這樣的影響也是有利有弊。

它的有利影響是:

孩子能很容易的意識到,只有勞動才能掙到錢。這樣的認知,會讓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給孩子積極的引導。

而同時,它也是有弊端的:

孩子一有好好的表現,爸爸媽媽就會給孩子獎勵,甚至會為了滿足孩子要求而「委屈求全」。這樣無疑是對孩子的溺愛,孩子也很容易養成只看重金錢而忽視責任的壞習慣,畢竟,作為家庭一份子,孩子也是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其次,這樣的「傭金聯繫」很容易讓孩子與爸媽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

孩子如果只是為了錢才去做家務,絲毫沒有體會爸媽勞作的辛苦,意識不到爸媽的良苦用心,那孩子自然不會與爸媽交流心得體會。

而且,在孩子看來,自己爸媽只有在要求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才會給自己獎勵,這也會讓孩子內心失去安全感。

慢慢的,孩子也就會與爸媽的溝通變得很少,這樣的相處方式,怎麼會建立很良好的親子關心。

如此來說,爸媽與孩子們之間的「傭金聯繫」,其實並沒有爸媽期待的那麼好,看似孩子在幫爸媽做家務、幹活,可孩子的內心真的就喜歡做家務,真的是在替爸媽們考慮?

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爸媽與孩子及時溝通才是。

當然,及時給孩子獎勵,這還是爸媽們必須要做到,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都不一樣,爸媽必須遵照孩子的成長規律,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作出調整。

面對孩子提出的「傭金」要求,爸媽的不同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對金錢的認知。

爸媽的態度是「有求必應」:

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產生「錢來得很容易」的錯覺,孩子也會把錢看的很重要,甚至,孩子也可能會出現為了得到錢,而敷衍完成任務的情況。

爸媽的態度是「不予理睬」:

同樣極端的不予理睬,會讓孩子逐漸厭煩對幹家務活的熱情,同時,也會讓孩子意識不到「勞有所得」的價值,這就不利於孩子未來的工作,讓孩子在工作上吃虧。

爸媽的態度是「條理分明」:

相比較兩種極端的態度,爸媽能針對孩子提出的金錢要求給予合理的解釋,給孩子解釋什麼時候能得到「傭金」,什麼時候「傭金」是不能拿的,這在培養孩子有責任的做家務的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怎樣去獲得「傭金」,這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也就是說,爸媽給孩子獎勵時,並不是什麼時間,什麼情況都要給的,正確給孩子獎勵,正確讓孩子意識到獎勵的意義,這個才是爸媽給獎勵的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為啥有的寶寶早產,有的過了預產期還沒動靜呢?跟這些因素有關
超市買東西,一回頭,娃不見了!有些寶媽真是實力坑娃呀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