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愛玲向父母要錢,結果很難堪,一點點的毀了她對母親的愛

張愛玲向父母要錢,結果很難堪,一點點的毀了她對母親的愛

張愛玲在散文《童言無忌里說》:「一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不知道錢的壞外,只知道錢的好處。」

為什麼張愛玲成為拜金主義者,這自然是有原因的,她在散文里用事例說明了原因。原文如下: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充分享受著自給的快樂的,也許因為這於我還是新鮮的事,我不能夠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我立在煙鋪眼前,許久,許久,得不到回答。

後來我離開了父親,跟著母親住了。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事,因為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她是位美麗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機會和她接觸,我四歲的時候她就出洋去了,幾次回來了又走了。……可是後來,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問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的毀了我的愛。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

從上述文字來看,張愛玲開始向父親要錢付學鋼琴的學費時,父親只顧躺著抽大煙不理她,她就像乞丐一樣站著,長久地站著,等父親良心發現給她錢,實在是難堪啊。

張愛玲很愛母親,因為母親和她距離遙遠,她在心中不斷地美好母親。可是當她和母親一起生活後,就不一樣了,相見容易相處難,她向母親要錢,也讓母親心煩。

雖然張愛玲的母親一直過著上等社會的生活,可是她母親是一個沒工作的女人,靠娘家的遺產過日子。誰都知道家財萬貫,不如日進斗金,錢是花一個少一個。張愛玲的母親在離婚後一直是一個人瀟洒,突然家裡來了一個十八歲的女兒,還總找她要錢,她就覺得生活陷入窘境,向女兒發脾氣。

本來張愛玲是愛母親的,可是因為她向母親要錢,母女間就有了瑣屑的難堪,一點一點磨掉了她對母親的愛。

現在很流行的話就是,錢能解決99%的問題,錢能讓你的煩惱減少90%,能讓你的脾氣變好,情商和智商得到提升。事實證明,的確是這樣的。如果張愛玲當時有錢的話,就不用向父母要錢,不用看父親的臉色,也不用和母親和間就有了瑣屑的難堪,一點一點磨過了她對母親的愛。

向誰要錢,不如自己有錢。向父母要錢,也沒有自己有錢好。張愛玲在散文里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因為她吃過沒錢的苦,吃過向父母要錢的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裡蓬山路談文論史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她沒有王熙鳳富貴風光,可是笑到最後的人卻是她
養孩子的錢靠遺產,帶孩子的人是傭人,張愛玲的父母好瀟洒

TAG:夢裡蓬山路談文論史 |